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開山、鮮兒、傳文、傳武、傳傑、秀兒、玉書、 一郎……這些人的名字,不知道你還記得嗎?座落於濟南章丘深山古林中的朱家峪村,隨著這部電視劇的熱映成為“齊魯第一村”。自然也就成“尋找鄉愁”人們的旅遊必選之地。

在火爆了若干年後,因為涉及到旅遊開發產權等問題,朱家峪從2011年之後就慢慢沉寂下來。幾經變化,2015年朱家峪成為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的文化遺產,古村也重新整修,煥發了生命活力,旅遊的人群日漸增多。

那麼,如今的朱家峪變成何種模樣了?現在就跟隨遊俠一睹真相吧。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如今的朱家峪,已升級為國家4A級景區,同時還是山東省唯一入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山東最美休閒鄉村”。景區的入口處就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了專業化的門崗,還有了遊客服務中心,過去由村民把守、帶人偷票進出的情況消失了。

朱家峪的外部自然環境也整潔一新,修建了環山路,還辟有專門的遊人通道。過去的土路都鋪上了碎石,保持古色古香風味的同時,也更方便出行。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雖然是一個小山村,但是歷史上一直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古村的文化氛圍濃厚,很多村民都識文斷字。1944年,由村民集資在村裡修建了現代化的學堂——山陰小學。更難能可貴的是,朱家峪還在1932年開辦了女子學堂,由村民朱連弟創辦,首期招收了20名女孩入學。

到現在,山陰小學、女子學堂的校舍仍是村中最好的建築。不僅用料考究,而且佈局合理,環境十分幽靜。

根據縣誌記載,朱家峪原名是“城角峪”,因為四面環山,草木豐美,村民靠山吃山,生活雖然封閉但比較富足,因此後來改名叫“富山峪”。明朝洪武二年大移民時,河北棗強人朱良盛攜全家遷來定居。因為朱姓是"國姓",就改名為“朱家峪”。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在明朝嘉靖年間曾在科舉考試中出過一位進士,名字叫朱逢寅。他的兩位得意弟子,一位成為翰林院編修,一位成為奉天總兵,名噪一時。朱逢寅故居尚存,大門上方懸掛有進士故居的匾額。

這處進士故居的房屋佈局基本完好,它分為南北兩院,在東南角上還有一座藏書樓。對於這個小山村來說,藏書樓的存在,讓村民更加深受知識的薰陶,潛意識裡也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而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築多用石料,冬暖夏涼,古樸端莊。村民的老宅舊屋一直保存至今,時光在這裡似乎停止。

當年《闖關東》在這裡的取景地還是老樣子,遊人經過時,只要微微留意一下,就能回想起屏幕中的那些鏡頭。朱開山、鮮兒、傳文、傳武、傳傑、秀兒、玉書、 一郎……這些名字也就逐一湧出。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四面環山,夏天的溫度比山外低七八攝氏度,一走進山口就能感到一股清涼。因此,夏天的朱家峪總能吸引大批的遊客,人們在憶古懷今的同時,也消暑納涼,吹著山風,品味著山水,感受最美鄉村的風景。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的標誌景觀中,有一座建於清康熙年間的石橋。這座石橋位於村中的主幹道上,它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有橋洞,有古官道,方便行車走馬。上層是行人道,主要方便村民步行交通。

因為這座石橋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被專家稱為是現代立交橋的雛形,因此人們也習慣稱其為“康熙立交橋”。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在朱家峪遊覽時,遊客們不能錯過的一個景觀就是朱氏家祠,村民習慣稱其為朱家祖廟。朱氏家祠建於清朝光緒八年,1937年進行了重修。在電劇屏幕上,朱開山一家牢記著朱氏祖訓,踏上了闖關東的路。

如今,走進朱開山的祖屋,遊客可以盡情展開聯想:一位位勇敢勤勞的濟南人,跟隨著闖關東的人潮,踏上了前途未知的旅程,他們離鄉別土,到陌生的異鄉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闖關東,大移民,朱開山只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個代表性人物。朱家峪也就成了濟南人闖關東的一個遺存村落。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的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同時自然風光十分秀美。出門見山,進村見水,房前屋後遍植花木,古橋老屋,風和氣正,有著北方傳統村落的大氣和端莊。

章丘在歷史上盛產鐵礦,章丘的鐵匠也聞名於世,朱家峪的村民也有著打鐵的傳統。如今,章丘鐵鍋已成為章丘鐵匠的代表文化符號。坐在朱開山的老宅院裡,同村民們嘮嘮家常,喝杯山水,也是旅遊中無比愜意的事情。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經歷了十幾年的沉寂後,再次進入遊人的視野,人們發現其闖關東文化氛圍的打造更加專注。儘管有人認為,朱開山只是一個虛構的影視人物,不足以成為朱家峪的標誌。不過,就如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一樣,如今在大明湖景區不僅有雨荷亭,還有雨荷茶、雨荷粥,百花洲畔的明府城裡,還有雨荷路、雨荷樓……

那麼,朱家峪為什麼就不能容納下朱開山呢?主打闖關東文化的朱家峪又有何不妥呢?文化傳承需要載體,需要故事,朱開山一家作為闖關東群體的代表人物,是這段故事的主角,理應在朱家峪裡佔有一席之地。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濟南人闖關東的村落遺存,朱家峪變成這個樣子為何有人不喜歡

朱家峪,齊魯第一村。夏天來臨時了,怕熱的小夥伴們,去消暑納涼吧。在這裡,看石屋古宅和豔陽花開,聽村民講述闖關東的故事,喝口清涼的山水,品嚐農家的小吃,這樣的鄉村旅遊難道不是你喜歡的嗎?

去朱家峪旅遊特別適合自駕,沿309國道往章丘明水方向,離明水城區大約5公里可到。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因為路牌比較小,開車的速度太快時容易忽視跑過,所以還是注意下車速吧。

逛累了,可以選擇在村中吃農家飯,也可以到明水城區吃飯。物價比濟南和章丘市區便宜較多,100元可以擺一大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