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又到一年高考季,莘莘學子是備考的主角,父母們在背後用力支撐,希望孩子考得好成績,進入名校,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我看過最扎心的高考“硬核”標語是:“通往清華北大的路子是用卷子鋪出來的”。可見高考很難,考入名校更難,高考無異於是場戰鬥。為了未來可期,孩子埋頭刷題,日夜備考,父母也繃緊著弦,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煲湯做菜、盯著學習,給孩子策劃未來專業,甚至在高考那天講究吃、穿的好寓意,希望能以潛意識為孩子的高考助一臂力……高考階段,也是親子關係最難處理好的時段。

正如電視劇《小歡喜》裡展現的那樣,在三組高考家庭裡,每一對父母們都想成為好父母,成就孩子的未來。但孩子們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叛逆、不配合,甚至抑鬱,想放棄學習等等,一部《小歡喜》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各家各戶的“家庭教育圖譜”,說透了父母與子女間相處的心酸與惆悵。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這一部由黃磊、海清、沙溢、小陶虹、王硯輝、詠梅等實力演員主演的電視劇,把關注點精準地聚焦在中國家庭必須面臨的“高考”上,在臨近高考時,回過頭來看,我更加認同《小歡喜》之所以能夠成為口碑熱劇,並在豆瓣評分獲得8.3的高分!也正是因為劇中全景展現了國內家庭高考壓力的說法。劇中父母和孩子的淚與痛,讓家有考生的父母感同身受:高三太難了,畢業生家庭太難了,處理好中年父母與即將成年孩子的關係似乎根本就不可能。

劇中的高考生,方一凡樂觀開朗,季揚揚少言寡語,林磊兒一騎絕塵,其中以喬英子憂鬱症跳海的情景,更是直戳人心!不得不引起家有考生的警醒和反思:宋倩式媽媽的過分關愛,明明就是控制,會令孩子感到窒息的!而童文潔式媽媽的過分打壓,則會加速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唯有劉靜式媽媽是理解式教育,也被大家稱為“容器型媽媽”,是最為稱職的典型父母!

因此,在高考這個重要的人生時段中,控制型父母和打壓式父母都不可取,而唯有“容器型”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才會讓孩子未來可期!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宋倩式父母:過分的愛相當於控制,傷孩子最深。

劇中由小陶虹飾演的媽媽宋倩,與老公離異,女兒是她生活唯一的重心,是她的精神寄託,不是孩子離不開她,而是她離不開孩子,這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控制型父母的特徵就是犧牲一切,盯緊孩子的一舉一動,且不願孩子遠離自己。這樣的父母往往以愛之名介入孩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是交友和感情,不讓孩子有片刻自由喘氣的機會,很多孩子在“控制型”母親的監管之下,有窒息感,患上抑鬱,甚至只能自殺來擺脫這種枷鎖。比如宋倩對女兒的控制:

  • 辭去重點高中金牌物理教師的職位,只為陪女兒高考。
  • 全方位盯“緊”女兒學習,重新裝修房子,特意把英子臥室與客廳的牆壁打通,並安裝上隔音但透明的玻璃,窗簾裝在外面,以便隨時開關“監督”女兒。
  • 沒收女兒的樂高,禁止她去天文館參觀,以免分心。
  • 每一天都熬製中藥湯,逼女兒喝下,以便“提神醒腦”的中藥湯。
  • 女兒英子略有不順從,宋倩就鼻涕一把眼淚一把:“英子,你可是媽的一切啊!”對外人傳授經驗:“對孩子,你得管,怎麼能不管呢?”
  • 女兒英子愛好航天,她慎重地在高考誓師大會上的許願氣球上寫下了CNSA(中國國家航天局),宋倩卻說:“這是什麼東西啊?”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對宋倩來說,她的付出不可謂不多,也算煞費苦心,但喬英子崩潰了,她大喊:“我就是要離開你!”、她站在高處,讓風吹亂頭髮,抱著自己蹲下來大哭,閉著眼睛,臉頰蒼白:“我是不是病了?”宋倩對她的“愛”,讓她窒息,因為那是付出,那是犧牲,那是愛,她不能反對,但她有自己的愛好,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想活成母親的提線木偶,她內心想要遠離這樣的母親,但她內疚,她逃而不得,所以喬英子抑鬱了。


宋倩式媽媽,愛得過了火,沒有了界線,就變成了控制,變成了孩子自由飛翔的枷鎖,她就是“控制型”父母代表。


還記得朱雨辰的媽媽嗎?她把朱雨辰照顧得無微不至:10多年來每天凌晨4點起床給兒子熬梨汁、兒子去哪她搬哪、她干預兒子的第一段感情、甚至抄下兒子微博裡的每一個字......朱雨辰的媽媽在節目說:“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對待兒子的,我完全沒有自我。”朱雨辰卻直言:“你會把我搞死。”

還有,那個“寫萬字長文數落父母過度關愛,12年春節不歸”的北大留美學生王猛。他母親也是控制型家長:從小把兒子關在家裡、每天衣服都幫兒子選好、在哪父母都不放心,都要找朋友照顧……最後,王猛考取的北大,也是為了幫母親圓夢。可兒子卻得了應激性創傷障礙症,決心一生遠離父母,都學心理療愈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格拉瑟說:“我們實施控制的企圖毀壞了我們與孩子的唯一聯繫,而正是這種聯繫才讓我們對他們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有一點掌控力。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快樂、成功並與你親近,就不要去做任何你認為會讓雙方關係疏遠的事情。控制型的父母幾乎不可能接受這個原理,因為它意味著不評判、不威脅、不抱怨、不貶低、不懲罰也不利誘任何你想與其保持親密的人,包括你的孩子。”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這位心理學家點醒天下父母:真正的愛,是既要讓孩子成功,還要讓孩子快樂,並從內心願意和與父母親近,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成功。從成績上來看,不論是劇中的英子,還是朱雨辰、王猛都是優秀的孩子,替父母爭了氣。但對於TA們的整個人生來說,TA們丟掉了快樂、失去了健康心理。因此,TA們總想逃離父母身邊,嚴重的或會終生在抑鬱中不能自拔。

因此,父母如果想要讓孩子實現真正的未來可期,在高考的壓力之下,最好能將目光從孩子身上挪開,尊重孩子的隱私,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作主,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來關注自身的發展。比如撿拾起自己從前的愛好。你會發現,脫離“監視”的孩子,孩子與父母關係更融洽,身心更加活潑,學習也會更自覺。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童文潔式父母:過分打壓,孩子更逆反。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兒叫“超限效應”,指刺激過多、過強或時間過久,會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由海清飾演的童文潔,脾氣暴躁,還特別能說,動不動就訓斥兒子,兒子方一凡已經高三,除了訓、吼,還經常動手打。童文潔到底有多“毒舌”?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些話:

  • 他不是我兒子,他是我祖宗!
  • 明天起我就燒柱香給他,以後每天燒柱香給他!
  • 學習學習不行,打架大家門清!
  • 你這輩子考不上大學。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事實上,父母脾氣越暴躁,越“毒舌”,孩子越逆反。方一凡的逆反表現在故意在班主任過生日時送去一隻烏龜嚇她,成績也從中等下滑成全班倒數第一,甚至還想放棄學習,去參加藝考。父母衝著孩子放狠話,根本無法讓孩子朝向好的方式發展,反而會使孩子在壓力、焦慮、抑鬱中,出現各種故意惡作劇的不良行為。

心理學家David R.Hawkins早有研究表明,笑聲比尖叫的怒吼能夠創造更大的能量。

這位心理學家甚至把人類的情緒能量分成了等級。即從負面→正能量,其數值是0-1000:恐懼=100,憤怒=150。愛=500,平和=600,開悟=700-1000。

所幸,方圓和童文潔組合的家庭,性格互補,兩人有時拌嘴,但由於家庭環境和諧,爸爸方圓性格佛系,左右平衡,因此方一凡性格樂觀開朗、心理健康。做心理遊戲時,一家人彼此擁抱,方一凡第一個大方站出來與父母相認,也不貪戀其他的好意。因此,心理課孫老師評價方一凡不缺愛。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因此,童文潔式父母提醒天下父母:要小心你的暴躁與毒舌,使孩子更逆反。父母有“恨鐵不成鋼”的思想很正常,但如果想要孩子高考發揮超常,父母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正向情緒,避免動不動就用語言和行動打擊孩子、或者吼叫孩子,而是應該給予孩子平和的情緒,足夠的愛,哪怕只是對孩子展露笑容,也比打壓力教育要強百倍。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劉靜式父母:“容器型父母”,讓孩子未來可期。

心理學博士張亦弛提出過“容器媽媽”的概念:“溫柔平和的媽媽就像容器一樣,帶給孩子的是包容,她是向孩子傳遞,媽媽在這裡, 你的‘壞情緒’是可以在我這裡安放的。這樣孩子會覺得非常踏實心安。久而久之,媽媽對自己的包容會內化為自己對自己的接納,整個人也會變得柔軟溫和。”

由詠梅飾演的媽媽劉靜,是理解式教育,也是典型的“容器媽媽”,她沒有宋倩對女兒的過分關切,也沒有童文潔對兒子的急躁、毒舌。我們在這位媽媽身上看到了溫柔的力量,因此劉靜式媽媽成為孩子們口中“別人家的媽媽”,孩子們都想擁有這樣一位好媽媽。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季楊楊從小跟著姥姥姥爺和舅舅一起生活,他不缺物質,但因父母忙於工作,一家三口難得在一起生活。季楊楊沉默少言,學習成績中等,只能在飆車中找尋存在感。這說明長時間與父母分開的孩子,內心有創傷,不能與人說。高考時,父親季勝利、媽媽劉靜“空降”,讓他很不習慣,無法融入。在一家人磨合的過程中,兒子不願意交流,老爸還有點頑固,但媽媽劉靜起到了很好的調解作用:

  • 比如,為彌補父母缺席季楊楊高考誓師大會、沒有陪他一起放飛“夢想”氣球的遺憾,劉靜自己買了氣球,卻對兒子說是那是爸爸叮囑的,讓父子倆心靠得更近。
  • 比如,在放飛氣球時,全家人首次比肩牽手許願,爸爸季勝利卻說了一句破壞氣氛的話,他說:“放氣球上天違規”,令季揚揚眼神暗下來。媽媽說要把氣球綁在欄杆上,卻悄悄放飛氣球,還回頭向兒子調皮眨了一下眼睛,十分暖心。
  • 比如,劉靜尊重季揚揚學業上的選擇,主動了解兒子的愛好。為了解開季揚揚的心結,媽媽還帶老公去賽車現場,讓老公也瞭解兒子的興趣愛好,走入兒子的內心。

這位“容器媽媽”的教育,溫柔且堅定、細膩又包容、積極上進、亦師亦友。讓原本孤單、冷清的兒子季揚揚,自覺改掉了身上的壞習慣,且漸漸變得開朗、溫暖,體恤父母,在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劉靜式媽媽不僅修正了兒子身上的問題,讓兒子季揚揚未來可期,還化解了家庭矛盾,真正做到了讓原本疏離的家庭關係獲得重生。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總語:

不知不覺中,大部分地區已開學,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疫情帶來的“加長版寒假”要畫上句號了。尤其是對初、高中畢業生來說,雖然各省高考時間略有延後,但高考的腳步正在一步步逼近。

在高考這個最重要的人生時段,人到中年的父母與即將成年的孩子,除了面對高考的壓力,也面臨著親子關係的處理。如果要讓孩子未來可期,那麼,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要明白:有時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在孩子遇見問題時,能夠被理解、被包容。回顧《小歡喜》,劇中的三位媽媽,我們不難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績和名次更重要。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往往,瘋狂控制和隨口打擊孩子的父母。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動腦、懶得想,忽視孩子所思所想。

有一個熱貼,曬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她說世上最動聽的語言,都比不上自己在感覺天塌了的時候,父母平和的情緒、鼓勵語言和理解的態度。

從《小歡喜》中,我們看到了控制式媽媽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看到了打壓式媽媽易導致孩子逆反。還領悟到,只有“容器式媽媽”的淡定從容、溫和堅定,以及正面教育的影響力,才會讓孩子實現未來可期。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Angela Duck-worth,在對數千個樣本分析後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超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抗壓和抗挫折的能力。

父母的過分控制與打壓,往往會使孩子失去“抗挫折”這種最堅韌的品格。正向的、良好的教育,從來不是簡單的打壓,過分的控制,唯有做容器型父母,保持細心、耐心、智慧,陪伴孩子一起面對人生中的難題,孩子才會真正實現未來可期。

高考是場戰鬥!《小歡喜》啟示家長: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來可期


今日一語: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今日話題:各位老師家長,高考即將來臨,您和您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我是 ,育兒問題達人,健康領域創作者,多平臺育兒領域原創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