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10本書還是寫不出1篇文章?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這6點


讀了10本書還是寫不出1篇文章?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這6點


關於閱讀助推輸出寫作,相信很多人會有一個疑惑,包括我自己,那就是我已經讀了不下10本書了,為什麼到了寫的時候還是無從下手?

面對這個問題,我以前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閱讀是輸入,讀得多了,心中就有知識,那麼在寫作時候只是把心裡的知識點翻出來就行了。

話是這麼說,完全沒有錯誤。但是,在今天我看了《洋蔥閱讀法》的第四與第五章關於閱讀筆記和主題閱讀的內容後,我終於找到了閱讀多而還是不會寫作的根本原因。

在閱讀之後,我們都沒有做到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系統性的整理與吸收。

那怎樣做到系統性的整理與吸收呢?

做筆記。


讀了10本書還是寫不出1篇文章?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這6點

為什麼要做筆記?

第一,是提醒自己需要關注的內容;第二,閱讀中關鍵知識點的理解;第三,結合實際對於關鍵知識點的應用。

那做筆記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讓自己的腦袋一直處於一種思考的狀態;第二,保持一顆獵奇的心;第三,練就一種搜索的能力。

讀了10本書還是寫不出1篇文章?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這6點

卡片筆記法

在《洋蔥閱讀法》一書當中,提到了“卡片筆記法”這樣一種做筆記的方式,我個人覺得非常的實用。具體操作順序有以下6點。

①標記:運用快閱讀法(《洋蔥閱讀法》中第三章內容),對需要閱讀的書籍或者文章進行掃讀,把所有關鍵的知識點都以高亮的方式標記出來。

②收集:針對那些已經標記的內容進行篩選。這個時候我需要做的就是,只把讓人眼前一亮、打破認知的知識點收集出來就行。

③整理:將篩選出來的知識點,以自己的話語濃縮並寫在一個小卡片上(這裡濃縮的前提是自己能夠理解的話語)。

④建立個人“圖書館”:把整理好的知識點分類歸檔。譬如說那些知識點有情感類、管理類、職場類,全部都以一個大類進行分選,然後歸檔到一個文件夾裡面去。

這裡我分享一個個人建議,那就是把整理出來的知識點,用手動的形式輸入到電腦,在進行分類,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再一次強化那些知識點的記憶。

可能很多人都被“圖書館”這三個字嚇到了,想著那不是得做好多功夫才行。其實並不是,這個“圖書館”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強制性要求我們一次到位,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去操作才行。

所謂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⑤輸出:就針對整理出來的知識點,寫出自己的感悟或者觀點。這裡我建議每次讀完一本書或者文章,用寫筆記的形式把那些知識點記錄下來,即使文筆不通順也沒關係,重點在於已經輸出過。

⑥應用:就把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理解,運用到寫文章上去。這是一個分享的過程,也是做讀書筆記最為重要的一點。

所有被我們整理歸檔的知識點,在沒有被應用起來之前,都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文檔,只有我們把它應用起來之後,那些知識點才會真正的被吸收與理解。


讀了10本書還是寫不出1篇文章?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這6點


做一個小總結,所謂卡片筆記法,就是快速閱讀一本書或文章,然後把所有與問題相關的重點都標記出來,再把已經標記出來的重點進行分類集中歸檔,之後就自己理解與消化那些重點知識,再把它們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上面去。

主題閱讀

有時候我們在看一些大神寫的文章,會發現他們一篇文章內可能出現10來本書籍的名字或者概念,我們會想他們真是那麼厲害為了寫一篇文章就讀了那麼多本書嗎?

答案是,對的!

只不過別人對於閱讀的方法與我們不一樣罷了,因為別人是在同一時間閱讀10本、20本甚至100本書。


讀了10本書還是寫不出1篇文章?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這6點


而他們一篇文章裡面出現的幾個書本里面的概念,只是他們閱讀量的一丁點而已。

那麼,他們是怎樣做到同一時間閱讀那麼多本書的呢?

在《洋蔥閱讀法》裡面提到了一個“主題閱讀”的概念,這個“主題閱讀”的意思就是每次只帶著一個主題去進行快速閱讀。簡單來說就是帶著問題去閱讀。

主題閱讀可以分為3個類別的閱讀模式。

第一,碎片化主題閱讀:是指在一個時間段內,只圍繞這一個主題進行碎片化閱讀。

這就好比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定好了選題,確定了文章的觀點,框架也搭好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是素材的填充。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要透過閱讀來尋找素材,而我們在尋找素材的時候都是隻圍繞著我們定下的觀點去進行搜索,一篇文章我們只把與觀點相關的內容看完就直接跳到另一篇文章。

那麼,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主題閱讀。

第二,書籍式主題閱讀:針對一個主題對大量書籍進行掃讀。為什麼是說掃讀呢?因為一本書籍本不像一篇文章那樣,可以在短時間內逐字看完。

而書籍式主題閱讀,也是有方法可循的,詳細請看下面5點。

①建立感性認知:所謂的感性認知,就是針對想要閱讀的主題,我們得要有一個簡單的瞭解。

譬如主題是“分手後還要不要聯繫”,那麼我們首先就得對這個選題有最基本的瞭解,什麼是分手後的聯繫。

②建立書單:這個就是圍繞主題去尋找相關的書籍,可以透過豆瓣、百度等平臺進行關鍵詞的搜索。

③預習掃讀:這個又得回到快速閱讀的方法,不過這次掃讀的內容不再是一本書,而是多本書。我們在掃讀的過程中要學會擇優而選,只把與主題相關的內容找出來就行。

這裡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掃讀之後,必須要做出筆記整理。

④確定框架:在完成掃讀與關鍵點整理之後,我們就需要根據主題,整理出一個完整的框架出來。

這裡有一個萬能的框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譬如說:分手後還不能聯繫(是什麼),因為這是對現任的不尊重(為什麼),刪除前任的所有聯繫方式(怎麼做)。

⑤尋找答案:根據已經列出來的框架,再到整理出來的所有筆記中對應框架進行填充,之後再按照順序進行重複閱讀理解。

其實書籍式主題閱讀法是寫作者最常用到的一種閱讀方式,它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非常有力的論點去支撐我們文章的觀點。

最後一個閱讀模式,就是持續性主題閱讀:所謂持續性閱讀,就是長時間只針對一個主題進行的閱讀。

我們在看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後,只能是比較有理有據地闡述一個觀點,最多就只能引發部分讀者的共鳴或者認同感,卻很難做到一種公信力。

那麼持續性的主題閱讀,就是需要我們針對一個主題進行深耕式的閱讀,將圍繞著這個主題不斷的閱讀書籍,不斷的深挖其背後的所有知識點,直到自己針對這個觀點所發表的言論都能帶給讀者一種公信力為止。

當然,這持續性,可能是一年、五年甚至十年。


讀了10本書還是寫不出1篇文章?那是因為你沒有學會這6點

今天對於《洋蔥閱讀法》讀書筆記與主題閱讀的覆盤總結就到這裡,期待明天的共讀。


我是兩片刻,一個搭上80後末班車的情感創作者,用書籍遊歷世界,用電影感悟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