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研究生:發表7篇SCI,分享高效“反芻式”學習法

“做臨床工作也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每天下班以後在家學習一個小時的理論知識或觀看手術視頻已經成為他的常態。目前,他已發表SCI論文7篇,影響因子達20分。

在旁人眼中,他是一位全面發展的多面體。但在他看來,他只是始終牢記並踐行老師對他的教導:“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中南大學研究生:發表7篇SCI,分享高效“反芻式”學習法

他就是戚麟,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骨科2018級專業型碩士研究生、2019年校級大學生年度人物之一。

個人榮譽及獲獎(部分)

2019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A類二等獎、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首屆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獲得2019年校級榮譽有:一等學業獎學金、聯邦醫學教育獎學金、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標兵、大學生年度人物。

工作經歷

中南大學研究生會副主席(第四屆第二任)、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研究生會主席、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研究生團支部副書記、學術任職、參與項目及發表文章(部分)、中國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大數據與真實世界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南省科學技術廳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主要參與人員。

所欲必遂,所從必專

“小時候體質不好,去醫院打針吊水是常有的事。有一次隔了一週沒去,醫生還特意打電話問我媽原因。”醫生細緻入微的關懷在小戚麟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立志從醫的種子。2012年高考前後,國內媒體陸續報道多起惡性傷醫事件,醫患關係十分緊張,但這依然未能阻礙“成為一名合格稱職醫生”的想法在戚麟心中熊熊燃燒,填報志願時,他毅然選擇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五年正規軍事化教育,綠軍裝與白大褂同時加身的深重責任,使戚麟更加堅定了學醫初心。之後,在承載中國半部西醫史的湘雅醫學院的深深吸引下,他選擇繼續深造,並在湘雅二醫院擔任臨床住院醫師。

中南大學研究生:發表7篇SCI,分享高效“反芻式”學習法

《人間世》第二季第一集《煙花》裡講述的骨肉瘤是戚麟目前的研究方向,這是一種發病率極低的惡性骨腫瘤,它的發病率只有百萬分之三,易發生早期肺轉移,往往比肺癌更為兇險,患者五年總體生存率不足60%。

由於發病率極低,骨肉瘤基礎及臨床研究也相對較少,近二十年來在治療方案上沒有顯著突破。戚麟猶記得收治的第一位患者——患有左股骨骨肉瘤的9歲男孩,確診之後,醫院按照現行骨肉瘤診療指南給患者採取了化療、手術等治療方式,但是半年後男孩的腫瘤還是轉移到肺部,不幸離世。

作為男孩的管床醫生,戚麟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出陰霾,並因此立下與病魔戰鬥到底的誓言。他說:“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希望能為患此病的患兒做出自己的貢獻。”

為此,戚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臨床與科研工作中。為了儘快提高臨床技術,他格外珍惜每一次在臨床手術中擔任助手的機會,在手術中除了幫助主刀醫生調整病人體位、傳遞手術器械之外,他還會認真觀察主刀醫生的操作,將自己代入到主刀醫生的角色中,爭取每臺手術都能學到一些東西。下班以後,戚麟還經常買來豬肉、香蕉練習手術縫合技術,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抓住每一次機會紮實基本功。”

在湘雅二醫院骨科擔任住院醫師的16個月裡,他協助教授經診門診患者3000餘人次,收管住院病人140餘人次,參與各級各類手術300餘臺。在高強度的臨床工作中,戚麟常常擠出時間進行臨床研究。他常常在接收病人的間隙閱讀書籍、查閱文獻。

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保持高效學習?

戚麟分享了一種“反芻式”學習法,“像牛吃草一樣反覆咀嚼,真正的消化學到的知識。”本科上基礎和臨床醫學專業課時,戚麟常常隨身攜帶一隻錄音筆,把老師授課的內容錄下來,便於課後進一步理解和複習。

他同樣將這種方法用在英語的學習上,即使本科期間就以606分通過大學生英語六級考試,並在2017年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三等獎,於2019年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A類二等獎。他堅持每天閱讀英語外刊,在某英語外刊閱讀軟件上戚麟已經堅持打卡1989天。

中南大學研究生:發表7篇SCI,分享高效“反芻式”學習法

健康科普路上的“長跑者”

戚麟是一個在學業上樂己也願意惠及別人的人。“我覺得能夠儘自己所能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2018年,戚麟在湘雅二醫院研究生會任職期間,組織開展首屆臨床醫學方法學研討會,以模擬開題報告的形式,為臨床醫學的研究生提供臨床研究及論文撰寫的交流平臺,在同學們當中引起熱烈反響,每場活動座無虛席,很多慕名而來的研究生即使站在過道上也要堅持聽講。他也因此備受鼓舞,“我們會將研討會作為院研究生會的品牌項目繼續開展下去,服務更多同學。”

學有餘力之際,戚麟積極利用專業所長開展多項科普工作。作為中南大學“健康中南”團隊顧問,他培訓急救員,有效幫助推進健康教育進校園進社會;從專業角度審核科普文章,助力校園文化建設。

中南大學研究生:發表7篇SCI,分享高效“反芻式”學習法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的健康意識有待提高,很多人對偽科學深信不疑,卻對現代醫學有很大偏見。”作為一個年度跑量近800公里的跑步愛好者,戚麟深知跑步過程中不當的姿勢不但得不到應有的鍛鍊,還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2019年,在老師的指導下,戚麟和他所在的團隊前前後後準備兩個多月,反覆敲定展現內容和形式,最終打破常規,以在傳統的PPT展示中加入團隊成員動作展示的形式設計了《動之以理:聊聊跑步那些事》知識講座,僅用8分鐘向大眾介紹跑步的益處、正確的跑姿、跑前熱身、跑後放松等專業知識。

這場新意十足的講座給觀眾帶來知識的同時,兼具趣味性和觀賞性,成員們在臺上展示動作時,臺下不少觀眾跟著一起做,現場氣氛熱烈,這場講座一舉獲得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首屆科普講解大賽決賽二等獎。作為一名先後參加上海、無錫、長沙等地國際馬拉松賽的長跑愛好者,戚麟表示將繼續將軍人品質與湘雅精神結合,在科普的馬拉松之路上繼續長跑下去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南大學各附屬醫院醫務工作者逆風而行,前往疫情最前線,戚麟對前輩們的壯舉敬佩不已:“作為一名在讀的臨床醫學研究生,唯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臨床專業技能,才能在未來面對疾風驟雨時挺身而出,去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守護廣大人民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