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錄下 東北燃煤耦合生物質 與生物質直燃發電當如何共存

麥電網訊:2019年,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重磅發佈,指導目錄中生物質能源利用項目的大篇幅佔比及“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列入鼓勵產業目錄,讓業內人士歡呼聲一片。而2020年新政的推出,更讓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看到產業的復興。

可以說這次產業調整目錄的頒佈,證明了主管能源部門對生物質發電產業的高度關注及國家對發展生物質能產業的力度在逐漸增加。但同時,東北的燃煤耦合生物質是否應該直接替代生物質熱電聯產以盤活傳統煤電資產,降低國家補貼壓力?

去年9月,黑龍江發改委網站一個月內連續公示了17個生物質熱電聯廠項目,國家電投集團、上海中電投融公司和哈爾濱九洲電氣三方更共同出資佈局生物質熱電項目20億元。而吉林省也將推進秸稈直燃發電裝機、生物質燃料和天然氣產業發展,在磐石、伊通、扶余等地佈局16個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建設。

在國家對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的鼓勵下,在大氣攻堅治理及“去煤化”的能源體系轉換下,東三省大力這次全面推動生物質能產業,對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來說是否也是一次轉機呢?東三省是否鼓勵推動燃煤耦合生物質,而非發展純生物質熱電聯產?

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是通過現役煤電機組的高效發電系統和環保集中治理平臺,消納田間露天直燃秸稈,達到降低存量煤電耗煤量,同時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一種模式。

黑龍江、吉林等省大力鼓勵並推動新建生物質發電產業是符合時代未來發展的正確途徑,就黑龍江省為例,每年產生的可收集生物質廢棄物就佔全國的9%,通過推動生物質發電產業,可以很好的解決農林廢棄物資源浪費問題,也可以大大改善農村環境汙染問題,更能增加農民的直接收入。

但東三省同樣均是我國供暖大省,就近幾年報告顯示,供暖期煤炭供應告急常有發生,如18年自9月剛進入供暖季,黑龍江省的煤炭缺口就已高達千萬噸,整個東北以及西南地區位於鐵路運輸末梢的多個省份,都面臨著去產能之後的巨大“保供”壓力。而對現役的燃煤熱電項目轉型燃煤耦合生物質熱電便可以很好地緩解這一壓力。

那在新目錄下,生物質發電與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應當如何共存呢,我們通過東三省這次大力推動生物質發電產業可以從背後看出:

對已有在役的燃煤熱電產業進行耦合生物質轉型升級,該區域不再建設生物質熱電項目;而在沒有燃煤熱電產業的區域建設生物質熱電產業,應當是目前熱電產業“去煤化”能源發展的極佳方案。


新目錄下 東北燃煤耦合生物質 與生物質直燃發電當如何共存


一是符合“去煤化”改用清潔能源大趨勢。現役燃煤熱電項目轉型耦合生物質,既緩解煤炭壓力,同時將周邊秸稈轉化為清潔可再生能源,助推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工作。

二是減少不必要的投資。對有在役燃煤熱電廠區域進行改造升級,大大節約了投資成本,再通過合理的區域規劃佈局,新建生物質熱電項目,將能有效保障長週期穩定原料供給,充分發揮環境保護、惠及三農的獨有優勢。

三是減少財政補貼,在2018年6月發佈的《關於公佈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七批)的通知》中,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已不在補貼範圍內,通過對現役燃煤熱電廠轉型,減少不必要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從而減少國家財政壓力。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發佈實施,對“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以及生物質產業的重視程度的提高。相信原有的燃煤熱電產業轉型升級,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將迎來一個新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