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前段時間,我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長約3米的鯨落生態系統,這對於我們水產養殖有什麼借鑑意義?值得大家關注!鯨落,是指鯨魚死後沉入深海而形成的生態系統,與海底熱泉口,海底冷泉口一起被稱為深海的綠洲。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鯨落的第一階段

鯨落的形成,和鯨魚的死亡有關,一般情況下鯨魚死亡後,會逐漸沉入海底。但在沉入海底時,以鯊魚為代表的食肉、食腐海洋生物會將鯨魚上的肉類消滅乾淨,隨後一些小型的魚蝦、以及其他海洋生活會吃掉附在鯨魚骨頭上的肉類,由於鯨魚體型龐大,蛋白質較多,因此整個過程大概會持續4-24個月之久,這個階段就是鯨落第一階段,也被稱為移動清道夫階段。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這一階段在我們大部分的養殖池塘裡面,都有缺失的地方,但是這一階段對於水產養殖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當我們池塘裡面的主養魚類出現少量死亡時,這一條魚就會成為病原微生物最好的培養基,從而成為魚塘裡的傳染源,導致更多的主養魚類被感染死亡。而且病死魚類被微生物分解過程中,會嚴重破壞水質。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當我們的魚塘裡面套養了少量的甲魚(鱉)、加州鱸、螃蟹等食肉動物之後,池塘裡面出現較少的患病主養魚類時,這些食肉動物會迅速攻擊他們,把他們吃掉,截斷病原的傳染源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這些活動能力弱的主養魚類被吃掉,對於我們水產養殖有三個積極的意義:

1、減少了傳染源:這些患病魚類身上所攜帶的病原微生物,在經過這些肉食性魚類的消化道之後,部分病原微生物就會被他們殺死,從而保護了健康的主養魚類的安全。這就好比有些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戶在發現蝦塘發生了白斑病毒綜合症之後,採用放草魚治病的原理。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2、減少水質汙染:這些死亡的主養魚類體內的蛋白質等各種營養物質,如果沒有這些食肉動物的處理,在微生物的分解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溶氧,併產生許多氨氮、亞硝酸鹽等各種物質,汙染水質,進一步提高主養魚類的發病率。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3、增加了高價值肉食魚類的體重:

這些主養魚類的屍體對於我們養殖戶來說一文不值,還要花時間和精力來打撈、掩埋,養殖戶的心理也會承受巨大的打擊。當池塘套養了肉食性魚類之後,還可以變廢為寶,一般情況,肉食性水產品的價格會稍高,成為高檔水產品。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二、鯨落的第二階段

當鯨魚身上的蛋白質被消滅掉大多數之後,無脊椎動物會選擇在這裡繁衍生息,它們一邊把鯨落當成居住地,另一方面會把鯨落當成能量來源,啃食鯨落中的碎屑以及蛋白質顆粒為生,這一階段是

鯨落第二階段,也被稱為機會主義者階段。

這一階段在我們許多魚塘裡面也是缺失的,許多養殖戶朋友都採用了物理和化學的手段替代了這一階段。有人採用大量換水,把池塘裡面的殘餌、糞便以及主養魚類屍體分解的產物換出魚塘,有人採用各種各樣的化學底改,雖然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但是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我們在魚塘裡面套養有一些軟體動物(比如田螺、河蚌)或底棲性肉食水生動物等,也可以替代鯨落的第二階段(機會主義者階段),他們不光會把池塘裡面的殘餌糞便轉變為自身的營養,改善水質,有的地區還可銷售變成經濟收入。有的塘口如果有螃蟹或者有青魚的,還可以通過軟體動物提高他們的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舉個例子:許多草魚育苗塘口,由於有一定數量的軟體動物,畝產草魚可以超過兩千斤以上,但是水質管理的難度卻不是很大。但是草魚成魚塘卻沒有軟體動物,當存塘草魚超過2000斤以上時,水質管理難度極大,風險極高。其實

小草魚的單位體重耗氧量是遠遠大於大草魚的。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三、鯨落的第三階段

等到鯨落身上最後一小片碎屑被清除乾淨時,接下來會輪到微生物登場,大量的厭氧細菌會分解鯨落中的脂類分子,而且鯨魚骨頭在腐爛時也會產生硫化氫,其中一些細菌可以直接從硫中提取能量使用,所以這個階段也被稱為

化能自養階段,是鯨落的第三階段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鯨落的第三階段,不管我們是否經常使用微生物製劑,它都是存在於我們的池塘裡面的。但是它在魚塘裡面有兩種方式

1、有氧分解

:當池塘的有機營養物較少、溶氧充足時,池塘的微生物菌群會多元化,以好氧菌為主,優勢的耗氧菌和厭氧菌和平共處,其樂融融!

2、厭氧分解:當池塘裡面的有機營養物(死魚、殘餌、糞便、死藻)過多時,溶氧的補充速度低於耗氧量,水體尤其是底泥的溶氧過低,池塘就會進行厭氧分解,魚病高發。

簡析:鯨落生態系統的發展歷程對於水產養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那麼我們如何促進養殖池塘的第三階段(化能自養)良性的進行呢?

1、根據自己魚塘的特點和自己的管理能力,制定合理的存塘量,不要好高騖遠追求自己不可能完成的產量。出現頂塘,及時賣魚!

2、優化養殖模式,強化鯨落的前兩個階段,那麼第三階段的壓力便會減小,充分利用混養模式,套養一定量的軟體動物或肉食水生動物(包括食肉性魚類)。

3、合理投餵,選擇高品質的飼料產品(如湖北沙洋正邦系列產品),減少飼料的浪費,降低池塘有機營養物的濃度。

4、加強溶氧管理,提高底泥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池塘有氧分解順利的進行。

5、適當補充有益微生物製劑。請注意:只有做好了前面的4步,第5步才會有效果!


(作者:羅玉柱 湖北沙洋正邦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漁人劉文俊,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