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世人皆知李翰祥是“風月片”大師,卻鮮有人知,他也被稱為“片廠變色龍”。

“我拍的那些喜劇呀,風月片呀,完全是為了賣錢。”

當年李翰祥說出這話的時候,也許他沒有想到,20多年後的今天,他的電影正被越來越多的影迷認同。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一、不甘平凡的激進青年

1926年4月18日,李翰祥出生於中國遼寧錦西縣,幼年時歷經戰亂之苦,後移居北平,在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攻讀西畫。

學畫期間,李翰祥,思想激進,因多次參加學生運動,而被開學校開除。

一次偶然,他參演話劇《棠棣之花》,而被觀看演出的戲劇學家馬彥祥的賞識,進入上海市立戲劇學校功讀。

同年他參演電影《滿城風雨》,從此進入電影圈。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1949年,李翰祥進入長城公司成為簽約演員,因表演天賦過人,不久他便拿下了第十七屆亞洲影展影帝。

如果按照原有“演員”的路線發展下去,李翰祥一定會是一名名留影史的影星,但他志不在此。

拍戲的同時,李翰祥還肩負起了美術佈景和廣告看板的繪製,跟隨王朝曦和陳翼青學習剪輯。後又師從嚴俊、但杜宇,終於他慢慢的從一名演員轉型成了一名導演。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1955年,李翰祥為亞東電影公司執導了處女作《雪裡紅》,受到邵逸夫的賞識,轉投邵氏,正式開啟了他的邵氏電影生涯。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二、與邵逸夫的恩怨分離

1956年,內地上影廠推出了黃梅戲《天仙配》,受到其啟發,李翰祥拍攝了《貂蟬》、《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幾部黃梅調電影。

電影上映後,票房成績驕人,電影的主角,林黛、凌波、樂蒂,也成了當時炙手可熱的女星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不過雖邵氏給了李翰祥機會,但是在他崛起的時候,邵氏卻沒能夠好好珍惜,

那時候邵氏實行合同制,對導演酬勞的分配實行的也是工酬制度,李翰祥雖然為公司掙了不少錢,但每月領到的也僅有8000塊錢港元工資。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相比之下,邵氏花重金將陶秦和嶽楓挖至旗下,他們每拍一部電影,都能拿到2到3萬港元,這讓李翰祥心理落差極大,再加上拍戲過程受到的種種限制,積怨日深的李翰祥,終下定決心離開邵氏。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1963年,李翰祥在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老闆陸運濤的支持下,來到臺灣,自組國聯電影公司。

然而李翰祥的創業史並不順利……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1964年,陸運濤因飛機失事突然去世,更令國聯電影失去了最大的後盾。

1965年,李翰祥孤注一擲,拍出《西施》,卻票房失利,令國聯電影徹底破產。

李翰祥不得不重返香港,不過讓李翰祥沒想到的是,此時邵氏的邵逸夫竟不計前嫌,主動找上門謀求複合。

兩人重修於好……

說邵逸夫有容人之量也好,說李翰祥能屈能伸也罷,兩人的再次牽手,其實是因為邵氏正面對成立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

旗下首席執行官鄒文懷也因為對薪金制度不滿,挖走何冠昌等幾員猛將出走,組建嘉禾電影公司。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再加上邵逸夫看走眼,錯過了李小龍,令其與嘉禾簽約,從《唐山大兄》到《猛龍過江》,接連刷新香港歷史票房紀錄。

此時李翰祥的迴歸,無疑又給邵氏注入了信心。

這次李翰祥與邵氏的合作,維持了12年之久,李翰祥共為邵氏執導了30多部電影,其中有20多部是風月片。

譬如《大軍閥》、《風月奇譚》、《北地胭脂》等等,當然這些電影也為邵氏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三、志不在“風月”

正如李翰祥所言,“我拍的那些喜劇呀,風月片呀,完全是為了賣錢”

而作為導演,真正讓他醉心其中卻是“歷史片”

1975年、1976年,李翰祥先後拍攝了《傾國傾城》和《瀛臺泣血》兩部歷史鉅製,電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也給李翰祥創造了前往內地拍攝的機會。

1983年,在內地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李翰祥拍攝了《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兩部經典歷史片。電影上映後不僅拿下2746萬港元高票房,還讓初出茅廬的梁家輝成了香港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後李翰祥,投入巨大精力,籌備拍攝以溥儀生平經歷為題材的《末代皇帝》,卻屢次申請都未能獲得內地批准,事後才知原來是與意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撞了題材,且對方已先他一步得到批准。

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和梁家輝合作拍攝了“愛新覺羅·溥儀的後半生”——《火龍》。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1989年他又拍攝了《一代妖后》,完成了他“西太后”三部曲的終曲,(港名《西太后》,情節有所不同)。

此後他便從內地回到香港,收留那些豪情壯志,重拾他的風月電影,此時的李翰祥雖有萬千想法,無奈年事已高。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1996年,受摯友劉曉慶邀請,李翰祥重回內地,拍攝電視劇《火燒阿房宮》,不幸的是,李翰祥由於拍攝期間勞累過度,心臟病復發離世,享年70歲。

這也讓邀請他來拍戲的劉曉慶,一直不能釋懷,每思及此,都後悔自己不應該邀請他再到內地拍戲。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但李翰祥,一位將整個人生都放在藝術創作中的導演,其實影視作品就是他的生命啊!

回顧他這一生,他的創作“灑脫”,不管是細膩柔美的“風月片”,博君子一笑的“喜劇片”,還是恢弘深沉的“歷史片”,他都能信手拈來。

香港風月片,沒有他,將失去一半顏色,香港歷史片,沒有他,將丟失一半的深沉。

在與之現在相比,如今的香港導演裡,恐在難覓,李翰祥這樣的大師蹤跡了……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