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創新工作方法篇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

近年來,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堅持把村莊清潔行動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首場硬仗抓緊抓實,實施四維統籌、四步同建、四村同創、四制同行,農村環境不斷改善,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四維統籌,全域實施

以鄉鎮政府駐地、小集市、中心村、自然村為重點全域統籌,強化系統治理,久久為功。編制《蒙城縣縣域生活垃圾處理專項規劃》,年投入服務費9000萬元,對全縣14個鄉鎮政府駐地,52個小集市,275個行政村,3532個自然村,全域推進“五清一改”。著力打好打響村莊清潔行動“四個戰役”,開展宣傳2011場次,清理塘溝1446個,清理亂堆亂放3.7萬處。

四步同建,凝聚合力

一是堅持組織領導與理念創新同步。建立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村莊清潔行動工作機制,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注重理念創新,實現從會議部署到現場調度轉變,從典型示範到全域推進轉變,從“單打獨鬥”到“資源整合”轉變。二是堅持制度建設與群眾參與同步。實施蒙城縣城鄉一體化的生活垃圾清掃、收集、運輸PPP項目,建立完善垃圾分類,有毒有害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制度。同時堅持群眾主體,鼓勵群眾主動參與,做到門前衛生我要清、雜物堆放我要整、亂搭亂建我要拆,不良習慣我要改。全縣群眾捐助資金1430萬元,捐助舊磚2884.7萬塊,廢舊瓦片606.7萬片,形成“戶戶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三是堅持宣傳引導與改“不良”習慣同步。利用村級大喇叭,宣傳欄等多種形式,號召大家先“房內”後“房外”,先“周邊”後“公共”,先“自家”後“大家”,三個“先”三個“後”,逐步改變不良習慣,保持環境整潔,提升村莊“精氣神”。四是堅持運行和管護同步。建立縣、鄉、村三級督查考核和社會諮詢機構第三方的雙重考核機制,實現村莊長久清潔美麗。

四村同創,提檔升級

制定《蒙城縣百村示範,千莊整治實施意見》,開展“四村同創”行動。一是圍繞“淨化”,建設清潔鄉村。發動群眾全面開展“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實現“清潔村莊”整治達標率100%。二是圍繞“綠化”,建設綠色鄉村。全縣新植樹木330萬棵,新增綠化面積 3.77萬畝,基本實現“戶戶見樹、家家護綠”。三是圍繞“短板”,建設宜居鄉村。成功創建雙澗鎮董莊等美麗宜居村莊82個。四是圍繞“美化”,建設美麗鄉村。建成省級美麗村中心村51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2個、省級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3個。

四制同行,同頻共振

加強機制建設,形成縣鄉村聯動新格局。一是發揮主體機制。發動群眾,建立完善“一約三會”制度,推廣“5321”工作法,“三個三分之一”黨群議事法,動員群眾參與美麗宜居村莊創建和最美庭院創建。二是健全推進機制。通過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促動、黨群互動的“黨建+”工作模式,建立包保網絡,推動村莊環境改善。三是完善協作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月調度會議制度,群策群力推進。四是創新投入機制。注重政府、農村集體和農民、社會力量多元投入,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益,確保長效運行。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前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後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

2019年以來,湖北省隨州市隨縣通過了《關於大力推動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決定》,制定了《隨縣村莊清潔行動方案》,成立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的縣鄉村莊清潔行動工作指揮部,建立縣鄉指揮部領導工作微信群,明確了村莊清潔行動的目標任務、細化了工作舉措、強化了領導責任。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隨縣採取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辦法,摸索出以清“三邊”(屋邊、路邊、水邊)、治“三亂”(亂搭、亂堆、亂建)、建“三園”(果園、菜園、花園)、一“改變”(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一是清“三邊”,讓村民動起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群眾是主體。隨縣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大講堂”活動,發動黨員幹部深入一線,廣泛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部署和要求,激發群眾“自己辦好自己的事”,以清“三邊”為重點,向各種髒亂差現象說“不”。充分發揮河長、路長、片長“三長”和監督員、專管員、保潔員“三員”作用,帶領群眾開展“拆棚子、砍蒿子、清渣子、收網子、整院子、掃場子、碼堆子、保面子”的“八子”行動,使村莊環境煥然一新。隨著村莊清潔行動的深入開展,“清三邊”也由線及面,從清理主幹道垃圾為主到通組通灣路全面清理;從清理水面雜物到堰塘清淤一起上;從注重院內環境到院內院外全面清理,“清三邊”工程實現了由點到面的突破。

二是治“三亂”,讓環境優起來。亂搭、亂堆、亂建一直是鄉村難治的“頑疾”。隨縣強力推進治“三亂”工作,農戶房前屋後違章搭建、影響觀瞻的鋼構棚、遮陽棚、草棚等一律拆除。整治影響美觀又存在安全隱患的空中“蜘蛛網”,將無序牽扯的電線、電視信號線、電話線、網線、光纖等進行歸類,實行“五線合一”;整治不合乎規劃又影響環境衛生的臨時建築物。隨縣“治三亂”做到了“三結合”:一是與“建三園”相結合,將房前屋後亂搭亂建的構築物加以清除,清除後的空地用竹籬笆、鐵柵欄圈起來用作“建三園”,既美化了環境,又提升了生活品質;二是與安全防火相結合,清理老化電線,清理隨意堆放的柴草,排除冬季火災隱患;三是與冬季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清理池塘淤泥用作肥料,加固堰塘堤壩優化道路,整修堰塘增加蓄水,既保證了來年農業生產用水、村民生活用水,又增加了壪子的生機。

三是建“三園”,讓村莊美起來。因地制宜、因勢造景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應有之意。隨縣各地結合實際,廣泛發動群眾清屋邊,整理出自家房前屋後閒散空地,建“三園”,上面結果,中間開花,地面種菜,既賞心悅目,又生態環保,形成了富有鄉村特色的立體綠化景觀。“建三園”也由最初的雜亂無章到現在逐步形成了菜園一畦畦、果園一隴隴、花園一片片。同時,通過“建三園”倒逼“清三邊”和“治三亂”督促“一改變”,打造房前屋後有花有果、自然美麗宜居的村莊,示範帶動產業發展,收穫了生態與經濟雙重效益。

據統計,全縣共有近20萬人參與村莊清潔行動,共發放宣傳資料18.5萬餘張,懸掛宣傳標語1200餘條,清理積存或散落垃圾3萬餘噸,清理溝渠800餘公里,清理堰塘3075處,整治殘垣斷壁2793處,清理廢棄秸稈、農膜及露天堆放農業廢棄物1萬餘噸,全縣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農民群眾也在全面參與村莊清潔行動中,逐步改變了以往不良生活習慣,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前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後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

近年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依託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全省唯一的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優勢,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全縣有78個村達到清潔標準,佔總村數的95%。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鎮2個,省級百強示範鎮1個,示範村20個。先後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範先進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等多項榮譽。

強化領導,科學擺佈,高效推動行動實施

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主管副縣長為副組長,8個鄉鎮、新農村辦、住建、環保、財政、城管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組建專門辦公室設在新農村辦,安排專項經費、明確專職人員,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先後制定出臺了《通河縣美麗鄉村建設方案》《通河縣春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大會戰方案》等10餘個方案,保障工作有序推進。縣委、縣政府把農村環境衛生納入全縣目標責任考核,建立責任目標考核考評體系,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實行督察、通報、考核、排名,以目標考核促工作責任落實。

加大投入,夯實基礎,著力提升行動效果

把農村基礎建設作為核心任務,逐年加大投入。幾年來,累計投入近3.3億元,以“四清一改一綠”為重點,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引進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實施鄉村環衛一體化,建立“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體系,村級垃圾轉運站及環衛工人實現全覆蓋,實現管理機制長效化,集中處理無害化、資源化。完成城區及濃河、祥順、清河4個汙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實施了距縣城20公里內的烏鴉泡、三站2個鄉鎮排水管網建設工程,日處理能力達到2萬噸。以糞便、秸稈等廢棄物綜合處理為重點,積極謀劃引進7大類43個70億元循環環保產業項目,促進畜禽糞便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採取截汙清淤、打撈水面漂流物等措施,確保溝河渠道兩岸“無水草、無垃圾、無雜物,共清理河塘溝渠20公里。堅持街道內喬、灌、花、草相結合,庭院內以李子、杏、沙果等北方漿果樹木為主,大搞村屯植樹綠化,共綠化面積1.5萬畝。

廣泛宣教,典型示範,逐步擴大行動群體

將村莊清潔行動與產業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庭院經濟等有機結合,廣泛調動農民參與清潔行動積極性。一是注重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把村屯綠化與榛子產業發展相結合,全縣大榛子已發展到20萬畝,約佔全國人工種植面積的1/6,“通河大榛子”獲批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既提升了村屯綠化品質,更使其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二是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引導。利用300多處“道德文化牆”,圖解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傳統文化等內容。利用“黨員勞動日”“青年志願者保潔服務隊”“巾幗護衛隊”,引導農民全員參與,全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全省有近1/3農民定期或不定期參與村莊清潔行動。三是大力促進庭院經濟提升。通過免費提供種子、苗木、秋後保護價收購等政策,鼓勵發展庭院經濟,已培養數十個庭院榛子、庭院木耳、庭院蘆筍、庭院花卉等專業村,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有效改善了村內環境。

完善制度,治管結合,努力構建行動機制

為確保工作長效高效落實,建立了一套系統的工作機制。共治共享制。動員村民實行“門前三包”,溝渠清淤、垃圾收集、花木栽種等力所能及的工作由村民出工,做到家家地乾淨,戶戶門前清。政策激勵制。對班子戰鬥力強、村民參與度高,清潔效果好的鎮村,加大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力度,讓主動幹、自覺幹、帶頭乾的鎮村得到更多政策傾斜。例會點評制。定期召開相關部門現場辦公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縣四大班子領導每季檢查和聽取彙報一次,即時點評,以高壓態勢推進工作落實。績效考核制。將該項工作納入全縣重點工作考核,縣政府每年拿出100萬元獎勵資金,根據考核結果,以獎代補,發揮考核評價導向作用。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前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後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面積2072平方公里,110萬人口,是中國蔬菜之鄉,先後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是江北唯一擁有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兩項殊榮的縣級市。

圍繞“三清一改”工作部署,重點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健全推進體系。成立領導小組,市委書記任組長,配套15個督導組,工作情況每週彙總研判。制定環境衛生、汙水治理、文明文化等“六化十二提升”標準體系,投入1.6億元,實施環衛全域一體化保潔,堅持一把掃帚掃到底。針對農戶房前屋後和村巷垃圾等問題,推行鎮街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片、黨員包戶、村民“門前五包”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壓茬推進春節、春季、夏季等6次綜合整治“戰役”。二是精準管護施治。對全市342個塘溝實行“一塘一策”精準施治,通過疏浚建遊園、種藕養魚等生態措施,從源頭上消除黑臭水體。實施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制推進項目,統籌畜禽糞汙與廁汙處理,各鎮街區均建立綜合處理服務站,每戶每年免費抽廁一次,運營秸稈綜合利用企業17家,實現了農業生產廢棄物“分散收集、集中處理、綜合資源化利用”。如,羊口鎮宅科村對村東塘溝進行生態綜合處理,打造了佔地70畝的景觀遊園。三是創新激勵機制。堅持先進帶動和制度約束並重,將柴草亂堆亂積、汙水亂潑亂倒等不文明行為納入村規民約,與村民福利和評先樹優直接掛鉤。通過落實街巷長及門前五包責任制、開展巾幗美家入戶宣傳、對衛生先進戶適當獎勵、對髒亂差戶公開曝光等形式,引導群眾自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建立了政府投、村級籌、群眾捐、社會助的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拿出1.35億元,打造300個示範村,每村獎補45萬元,群眾累計捐款達1.5億元。

通過充分發動群眾參與村莊清潔行動,凝聚了民心、弘揚了社會正氣、促進了經濟發展。一是村容村貌實現整體跨越提升。高標準打造了514個示範村、15個成方連片各具特色的主題示範區;全市基本實現了城鄉道路、環衛、綠化、供水、汙水處理“五個一體化”,村莊公共區域實現照明全覆蓋。二是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共清理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20萬噸,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8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始終保持100%,垃圾圍村現象全部消除。三是長效清潔和管護機制逐步建立。村民不良習慣得到較大改善,清潔衛生文明意識普遍提高,培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群眾更加自覺的參與其中。在2019年鄉村文明行動暨城鄉環衛一體化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壽光市列全省第1位。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前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整治後

湖南省湘西州永順縣

近年來,永順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村莊清潔行動為抓手,強化“三級聯動”,聚焦“三清一改”,推進“五樹五建”,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建設美好宜居鄉村,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全縣建成州級精品村17個、示範村46個,榮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雙鳳村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司城村、場坪村入選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科皮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強化“三級聯動”,構建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大格局

強化縣級主抓,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行動方案,細化工作職責,做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強化鄉村主戰,明確鄉鎮、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村莊清潔指揮長”,嚴格落實鄉鎮領導包片、村支兩委包村、組長包戶的責任機制,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確保整治任務落地見效。強化農民主體,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重點抓好宣傳發動、組織實施、監督檢查等工作,將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轉化為農民的自覺行動,提升其主人翁意識。

聚焦“三清一改”,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大改善

清理農村生活垃圾,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鄉中轉、縣處理”的垃圾分類減量運作模式,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達100%。清理村內塘溝,整合投入資金2.2億元,重點對全縣303個行政村的小河流、小溪流、池塘、水井、溝渠等堆砌物和水面漂浮物進行及時清運、疏通排水,防止出現次生問題和二次汙染,惠及群眾50餘萬人。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嚴格審批畜禽養殖,規範村莊畜禽散養行為,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019年全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76.6%,農膜回收率84.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84.2%,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91.4%,全面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全面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每年投入1100萬元,按照每村不少於5人的配備標準,安排1684名保潔員開展村莊保潔工作,發放各類清潔行動資料42萬份,完善文明村規民約1.2萬餘條,引導農民自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推進“五樹五建”,實現清潔衛生文明意識大提升

倡樹“崇德向善新風、移風易俗新風、遵紀守法新風、誠實感恩新風、勤勞致富新風”,建強鄉賢協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自治組織,每年投入7500萬元開展“最美鄉村”“美麗鄉村星級文明戶”“美麗鄉村建設帶頭人”“最美庭院”等評選活動,對房前屋後亂扔生活垃圾、亂排生活汙水等不良行為通過“紅黑榜”集中曝光300餘次,通過村村響、唱山歌、開群眾會等方式廣泛動員廣大幹群積極參與村莊清潔行動。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展示⑰丨蒙城縣、隨縣、通河縣、壽光市、永順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