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1
那些年我們穿過的國產服裝牌子,現在都如何?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最高人民法院宣佈,AIR JORDAN 和中國品牌喬丹體育公司的商標侵權案成立。

“真假”之爭了八年,現在終有定論:喬丹體育敗訴。

回顧這八年時間,也許對於喬丹運動裝來說,敗訴並不是它退場的唯一因素。目前喬丹體育的產品並不吸引消費者,也許才是更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僅只在喬丹體育身上。

和喬丹體育牌子一個時期,有一連串曾陪伴著很多人成長的牌子:美特斯邦威、真維斯、森馬、特步、鴻星爾克、德爾惠、傑克瓊斯……

但是,這些品牌要麼被遺忘,要麼被當做“過時”“土”“鄉鎮風”等:

穿著特步去相親,會被姑娘嫌棄。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美特斯邦威、以純和班尼路早就和時尚、牌子貨、“專賣店”高級感等詞彙絕緣。

如果出現在偶像劇中,添加的是搞笑效果和話題。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鴻星爾克、361度、德爾惠早已消失在人間的感覺,沒有風聲。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2003年請來天王巨星周杰倫代言的德爾惠公司在2017年年末欠債6.36億停業收尾。

真維斯,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斯人已去。

還有,貴人鳥和富貴鳥兩隻小鳥,早就敗走,現在不知道飛到什麼方向。

對於青春期經歷過超女和周杰倫的我們來說,這些都曾經是時尚的代名詞,曾經伴隨著我們的青春,曾經輝煌過。

2 曾經的國潮

兩千年伊始,尚在青春的我們真的又窮又土。

買班尼路就算是牌子貨。像黃渤在電影《瘋狂的石頭》裡炫耀的: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耐克阿迪,那是有錢人穿的。記得那時同班若有同學去香港探親後買了一雙1200的三葉草運動鞋,帶給小圖的衝擊不亞於工薪階級的閨蜜買個愛馬仕。

那時候先是佐丹奴後是美特斯邦威、以純,簡直是一代人青春記憶。

連精緻的郭敬明筆下,佐丹奴班尼路也是名牌:

“我念初二了。我有了第一雙LINING的運動鞋。我開始覺得佐丹奴和班尼路是名牌的衣服。那個時候還沒有美特斯邦威,也沒有森馬。曾經用存了很久的零花錢,買了一件佐丹奴98塊的背心。”

青春小說作者饒雪漫筆下的名牌也是如此:

“我要的可都是名牌。” “行行行,佐丹奴真維斯史諾比隨你挑麼。”

現在如日中天的優衣庫,在2002年進入中國開店時,被這些中國的國產巨頭擠壓地根本沒有喘息的空間。在2005年,優衣庫9家中國門店關了2家。

那時候優衣庫勢頭低迷只能關店,ZARA H&M還沒有在中國攻城略地。

那時候,美特斯邦威曾一度在一些小鎮青年的心裡代表前沿潮流的“名牌”,中學生心目中的潮牌。

等到中學生長大一些,傑克瓊斯就接檔,成為年輕人潮流品牌的標杆。

似乎是到大約08奧運左右,這些專賣店牌子開始漸漸沒有榮光。

一開始,是《一起來看流星雨》播出時,富貴公子帶女孩去美特斯邦威,只能加強電視劇反差萌的搞笑效果。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接下去,這些國產牌子把市場輸給了ZARA、H&M、優衣庫等快時尚。


3 轉身或隱退

在一群似乎要隱退的國產牌子中,李寧似乎算是中國運動品牌界的黑馬了。

在倒閉邊緣還能起死回生。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2018年紐約時裝週,李寧公司策劃了“CHINA DAY”單元。

在此之前,是由體操王子李寧創立的運動品牌和特步、361°、安踏等牌子並稱為“鄉鎮步行街之光”。但這次,李寧的轉型從國際化的紐約開始。

李寧在紐約是否大放異彩不知道,但是這種在異域策劃作為潮流的中國文化,意欲在在世界範圍內引領風尚的勁頭,讓李寧在國內成為“國潮”代名詞,而非過時的牌子。

接下去,先去異國刷高級感後回國的營銷路線也被波士頓羽絨服等借鑑。

在優衣庫和Zara們快時尚從中國一二級城市快速發展且往三級城市攻城略地擴張時,李寧能夠作為三四線城市以潮牌為名往一二線包圍,是這一批國產牌子中的佼佼者。

同為鄉鎮步行街之光的安踏這些年也通過對童裝的開拓和併購FILE並沒有在市場中隱退。

但並非每一個牌子都能轉型成功。比如,美特斯邦威的高級感路線就沒有成功,副牌ME&CITY請來了劉雯都沒有重現當年紅紅綠綠配色搭配張韶涵海報時期的成功。


敗走的喬丹體育,以及一群鄉鎮步行街品牌的轉身或退場?


對於以上這些國產品牌,很多已經大勢已去。喬丹體育不過是其中一個並不算出色起眼的一個。

但是不少國產品牌們還是試圖逆風翻盤。至於結果如何,只有讓時間和實打實的銷售額去作答。

4

消費者對國產牌子的懷念,不只是來自情懷和時代濾鏡


如今的快時尚,也許有些類似奧運後的國產品牌,有衰退跡象,卻也有繼續風光的希望。

快時尚品牌Forever21在中國的撤退,似乎就是其中一個標誌。

而豆瓣等已經被當做“中老年”社群地的地方,也有80、90後對國產牌子的回憶:

“那時衣服質量比 hm zara好太多”

“講真,每次進H&M,都感覺是垃圾衣服集中營,特別像二手衣服賣場,真的是破破爛爛”

“zara,hm的衣服質量糟差,穿穿就變形,線頭到處都是,美邦是被自己的設計師活活害死,後期出的產品設計的都看不懂,各種low,不用學什麼其他品牌,學優衣庫都不會被搞成這樣,哎,我們曾經喜愛且穿過學生年代的品牌啊”

還有一個摳門小組曬出的穿了十多年的衣服,也來自這些鄉鎮步行街品牌。

也許,這些鄉鎮步行街牌子未來,還可以憑藉對質量的把關和對潮流的把握的轉型重回巔峰吧!


真的很看好這些牌子,質量真的很不錯,希望可以華麗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