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賺錢利器!

透過房子談金融

對於大多數來說,只能看到房子使用性,根本看不到房子的金融屬性。如果你只把房子當成一個住所,這套房子的價值你只使用了25%,還有75%的價值你是沒有利用的,也可以說是白白浪費掉了。

房子本身是不值錢的,如果這個房子要值錢,它必須是要這幾種價值。功能價值+儲蓄價值+配套價值+附加價值+金融價值。

前幾種我們就不一一去講解了,隨著中國飛速發展上一波人口紅利的既得利益者,已經深有感觸了,並且通過房地產賺的盆滿缽滿。

房子=功能價值+儲蓄價值+配套價值+附加價值+金融價值,在這個公式中, 房子的金融價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到底有哪些呢,今天先給大家說三點,當然這三點也是最有價值的金融屬性。

第一、買房的按揭貸款。

按揭貸款這一個天才的發明,讓我們能夠在當下,購買我們還沒有能力付出全款的房子。銀行能借給你。

銀行按揭一般的首付是30%,當然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是不一樣的。貸款的最長時間是30年。也就是說,你可以最長用30年的時間,採取每月還款的辦法,只用30%的金額,就可以把房產這麼一個龐然大物買下來。

巨大的還款額分攤到每個月,這樣壓力就會非常的小。本身這是一個讓房地產開發商,買房的客戶和銀行都得利的一種行為。但是就是因為這個設置,就讓房產有了金融屬性,讓炒房族有了一個非常大的套利空間。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一套房子100萬,買房的人可以用30萬來買下來,剩下的70萬從銀行貸款,如果貸三十年,每月還款的量就是4000多塊,分攤到每個月上,壓力自然就小很多了。

一年以後,如果房價從100萬漲到了110萬,從整體上來說上漲了10%,購房者可以以110萬的價格賣掉,表面上來看,房價只是上漲了10%,確實不多。但是實際上就因為金融屬性的原因,當初只是投入了30萬塊錢,一年後就可以賺10萬元,這就算是33%的利潤,已經是相當高了,比絕大多數的實體企業利潤率高多了。如果房價從100萬漲到130萬,這是百分之百的利潤,如果房子漲了60萬,那就是百分之200以上的利潤了,這個利潤不誇張的說,碾壓了所有的行業。

我認識一個八零後朋友,以前是某個國企的小職員,上班工資也不高,勉強過的去的那種,因為打算要結婚,父母給他買了一套小戶型的房子。但沒有想到的是,談了5年的女朋友最後沒有走進婚禮殿堂,兩個人就分手了。他就靠著父母給他買的這套小戶型房子,開始炒房,十多年的時間現在資產已經到了4000多。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錢,就是因為他把錢當成了錢,為什麼有些人能夠賺很多的錢,就是因為這些人把錢當做了生產資料,當成工具,所以才賺到了更多的錢。你為什麼賺不到錢,是因為你不懂其中的奧秘,因為在你的意識當中,只是認為好好工作,好好上班就能賺錢,其實你那個不叫賺錢,你那個最多叫掙錢。

第二房產的抵押屬性

房產還有個金融屬性,就是可以抵押,已經付了全款的房子可以用向銀行申請貸款,盤活資金。房子買入後,會漲價,漲價的部分,可以套現出來。套現的方法,包括買賣、抵押和信用貸款等等。增值套現出來的錢,又可以繼續放大投資。房地產資產,可以像雪球那樣,越滾越大。所以為什麼在國內有很多炒房客,動輒個人都是幾十套,幾十套的房子。

同樣的行為,你買了車和買了家用電器就完全不可以。房子因為有了這個金融屬性,從純居住變成了房子變成了一個可以套利的資產包,所以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必須要有一套房子呢,因為只有你有了房子,你才能做後面的動作,只要有一套房子,你就能撬動兩套房子,有了兩套房子你就能撬動4套房子。

正是由於房地產的金融屬性,房地產開發商願意參與到其中,想翻身出人頭地的人也想參與進來,有錢沒有地方投資的人也想參與進來,想改變命運的人也參與了進來,就是因為金融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