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天然本是個醉心功名的讀書人,卻因頓悟而入佛門,成一代高僧


丹霞法師是唐代著名禪師,他法號天然,因曾駐錫南陽丹霞山,故稱丹霞天然。丹霞禪師的俗姓和籍貫至今仍不為人知。

丹霞天然本是個醉心功名的讀書人,卻因頓悟而入佛門,成一代高僧


丹霞禪師是廣東高要石頭希遷禪師的二十一個法嗣之一,也深受和四川什邡馬祖道一禪師的啟發,這兩位禪師是六祖慧能之後,對禪宗產生了深遠影響的重要人物。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分別在湖南和江西開設道場講禪,當時天下學禪者趨之如騖,一時盛況空前,兩位法師被稱為“並世二大士”,在禪宗法脈傳承中被尊為“八祖”。

丹霞天然的禪學,融合了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的思想,既有圓融優雅又兼狂放激越。丹霞天然強調“保護一靈之物”,即注重人的天然本性,反對人為造作,主張從內心生出“善巧方便慈悲喜捨”但又不能執著於此,也即“不從外得,不著方寸”。

丹霞禪師原本是個讀書人,自幼學習儒家和墨家典籍,希望通過科舉博得功名。

他在進京趕考途中,經過漢南,投宿於一家客棧,遇到一個在此下榻的和尚。他邀和尚一起品茗,和尚問他要到哪裡去,他回答說:"求選官去。"和尚說太可惜了,"何不選佛去"。天然問如何去選佛,和尚訴他說:"江西馬祖今現住世說法,悟道者不可勝計,彼是真選佛之處。"丹霞聽後,心有所動,於是放下學業,立即改道,去江西參謁馬祖。

丹霞天然本是個醉心功名的讀書人,卻因頓悟而入佛門,成一代高僧


丹霞見到馬祖後什麼也沒說,就是用頭巾一直拍打自己的額頭,馬祖看了他好一會兒,明白他是想要出家學佛。思索片刻後馬祖對丹霞說道:“南嶽廟的石頭希遷禪師才是你的師父,你去找他吧。”

見到石頭希遷禪師後,丹霞說明了來意,石頭希遷收留了他,但沒有給他剃度,而是讓他去幹雜活。丹霞毫無怨言,幹得既賣力又認真,這樣過了三年。直到有一天, 石頭禪師對大家說: “來日鏟佛殿前草。”丹霞立刻領悟了石頭禪師意思。

第二天,大家都拿著鍬、鋤頭等工具,準備除草。只有丹霞與眾不同,他端來一盆水,洗淨了頭,來到石頭面前跪下。石頭禪師見他果然有慧根,感到非常高興,於是就給他落髮,度他為僧。石頭和尚隨後又為他說戒,丹霞卻嫌他太嘮叨,捂著耳朵一邊說“太多也”,一邊跑出門去。這在旁人看來是不尊師長,頑劣不可教的行為,可是石頭希遷卻不生氣,反而感到欣慰。他知道弟子這是在向他表明自己已經去了貪嗔痴,戒律對他沒用了。這種心意的傳達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現和描述的,但石頭禪師卻能感知丹霞的內心,這就是“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禪機。

丹霞禪師注重本心、佛性,主張保持平常心,接引出於自心的巧善方便。一次,丹霞禪師和一位同門師弟一起外出,經過一條小河時,河上的木橋被水沖壞了。岸邊有有位美貌的姑娘被河水所阻,正望水興嘆。丹霞禪師見狀,就背起這個姑娘涉水過了河。

丹霞天然本是個醉心功名的讀書人,卻因頓悟而入佛門,成一代高僧


他的師弟對丹霞禪師的行為感到錯愕,一時又不好說什麼。兩人默默地繼續趕路,又走了好久,師弟終於憋不住了,開口問道:“師兄,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麼可以抱那姑娘過河呢?”

丹霞禪師詫異道:“你說那個姑娘嗎?我早把她放下了,難道師弟你還在揹著她?”在這件事裡,丹霞禪師就是憑著從本心中生出的巧善慈悲來為他人行方便的,他眼裡看到的只是一個遇到了困難的人,而不是一個美貌姑娘,他的本心就是一顆“不著方寸”的平常心。可他的師弟顯然並未到這種境界。

丹霞天然本是個醉心功名的讀書人,卻因頓悟而入佛門,成一代高僧


一次,一個女尼來請丹霞禪師開示疑情,她問道:“如何才是道的真諦?”丹霞禪師一語不發,用手在女尼臀部輕輕掐了一下。

女尼又羞又驚,怒斥道:“原來你心裡還有那個!”丹霞禪師淡淡地答道:“不是我有,是你有!”又道:“道不遠人,人自遠道。”尼姑頓時開悟。

一個小和尚碰巧看到這一幕,就對人說:“我們師父原來是個色鬼,居然當眾調戲前來求道的小尼姑!”

有個老和尚立刻訓斥道:“馬貴四條腿,人賤一張嘴。你這個小和尚懂什麼,一邊站著去!”

上晚課時候,有人把這件事報告了丹霞禪師。丹霞禪師聽罷倒頭就拜那個小和尚。連喊:“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小和尚被嚇得不知所措,連忙大叫;“你認錯人了,我不是佛!”

“我沒認錯人啊,我拜的就是佛祖。是佛祖肉眼凡胎,不僅認錯別人,也認錯自己了。”丹霞禪師說道。

小和尚猛然醒悟了:師父這是在開示自己啊!須用真心來識人辨事,僅以肉眼去看,是絕對不能明瞭事物真相的。

丹霞禪師以這兩件事揭示了一個禪理:本心具備一切,自心即佛,而佛性平等,男女無別。執著男女分別之心的乃是凡夫,內心不得解脫,而修佛就是修心,坐禪的目的在於破執。

佛、法、僧被稱為三寶,向佛之人必須禮敬三寶,這是佛門弟子謹守的法則,但在六祖惠能之後,“呵佛罵祖”卻在禪宗裡成為一種風氣,最著名的要數宣鑑“罵佛”。

德山宣鑑是六祖慧能的五世法孫,曾有弟子問:“什麼是佛?”

德山回答:“我這裡,佛也無,法也無。達摩是個老臊胡,十地菩薩是擔糞漢,等妙二覺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盤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點鬼簿,拭瘡紙,佛是老胡屎橛。”

這意思是:達摩是個渾身騷臭的胡人,十地菩薩是擔糞的漢子,等妙二覺是破戒的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驢的伽鎖,十二分教是點鬼簿賬,擦屁股的手紙,佛就是一堆屎。

按佛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可是雲門宗的祖師,雲門文偃禪師說,如果當時我在場,一棒把他打死餵狗,求個天下太平:“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貴圖天下太平。”

雲門宗要殺佛,臨濟宗也要殺佛,臨濟宗的開山始祖義玄禪師,慣用“喝”的方式接引學人,從而成就了機鋒凌厲、棒喝峻烈的“臨濟喝”。

在一次參禪中,義玄見眾僧唸經之時,有口無心,便大喊一聲:“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眾僧心中頓時凜然,心志得以聚集。

臨濟宗弟子,日本鎌倉幕府執權北條時宗聽說元軍大舉進犯時,就大吼一聲“喝!”,以此破除心中的恐懼和迷茫,堅定戰勝敵人的信心。他的師傅,來自中原的祖元禪師當即讚道:“真是獅子兒,能做獅子吼!”

禪師們的言行看似荒悖,其中卻蘊含著禪機,他們就是要以此讓修行者破除執著,並且讓他們明白,對佛的膜拜也是凡夫的執著之心,也是要破除的。

作為當時的高僧,丹霞禪師也不例外,以行為狷狂怪誕見著。

有次丹霞去見馬祖道一,進了寺廟,沒有先去問候馬祖,而是直入大殿,騎在文殊菩薩的聖像上。眾僧大驚,慌忙稟告馬祖。

馬祖聞聽後親自來到大殿,見狀欣然笑道:“我子天然。”

“我子”即我禪宗弟子,“天然”即心性天然,佛性天然。

丹霞一聽到馬祖的話,就立即從佛像上跳了下來,非常虔誠地禮拜馬祖,口中說道:“謝師賜法號。”從此他便以“天然”為法號。

丹霞天然騎聖像的狂浪舉動大逆不道,可是馬祖不怒,還很高興,因為馬祖主張任心為修,注重內心而不糾結於外在的形象舉止。禪修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破除執著,霞騎天然在聖僧頭上,正表明了他已不再執著於聖像的泥塑外形,而只見到其內在的清淨佛性,當他當內不執著於我,外不執著於物時,便是開悟,所以馬祖才認為他已得到了禪理,為其取號“天然”。

唐憲宗元和年間,丹霞天然到了香山龍門,與伏牛禪師結為莫逆之交,然後又在洛陽慧林寺掛單,結果惹出了“丹霞燒木佛,院主落鬚眉”的佛門公案。

那天,天氣突變,驟然降溫,為烤火取暖,丹霞禪師竟然將大殿裡的佛像當柴火燒了。

住持見狀大怒,呵斥道:“為什麼要燒我的木佛?”

丹霞天然禪師笑著答道:“我在燒取捨利!”

“胡說!木佛中哪裡來的舍利?”住持聽他胡言亂語,愈加惱怒,繼續狠狠地斥責他。

丹霞天然反問道:“既然這是沒有舍利的木頭,那你為什麼還要責怪我呢?”

住持聞言語塞,心想此人毀佛不算,還以歪理搪塞,必遭報應,然而丹霞天然禪師安然無事,那住持卻鬚眉都掉落了。

丹霞天然本是個醉心功名的讀書人,卻因頓悟而入佛門,成一代高僧


《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在丹霞天然的思想中,佛是內心的信仰,與佛的外形無關,禮佛的目的是追求形而上的內心修煉,而非形而下的器物崇拜。佛經又說:“凡所有相,皆屬虛妄。”“見相非相,則見如來。”佛法是不著相的,禪非坐臥,佛無定相,佛法也不應拘泥於各種規矩和章程,只要心中有佛,則處處是佛,有了佛性的內心自證,一切皆可為,所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慧林寺的住持,身為佛門中人,卻不悟佛中真意,所以受到懲罰,落了鬚眉。

丹霞天然本是個醉心功名的讀書人,卻因頓悟而入佛門,成一代高僧


佛經、佛像,乃至佛祖本身並不是佛法,他們只是接引佛法的工具和途徑,它們雖然有形,本質上卻是都空,所以不值得崇拜。修禪就是為了破除法、我兩執,可是許多信佛的人,他們禮佛的目的是為了讓佛祖保佑他們消災免禍,取得功名利祿,執著於有形的燒香拜佛撞鐘,卻並無修心積德之誠。丹霞禪天然等斥佛罵祖的禪師們,要罵的,要殺的,要燒的,就是這種虛妄的執著。

元和三年,有一天早上,丹霞天然禪師在洛陽的天津上橋橫臥著,洛陽留守鄭公經過這裡,就呵斥他,讓他起來讓路,可是他卻不起來。鄭公問他怎麼回事,他回答:“我就是個無所事事的和尚”。鄭公很詫異,就每天給他施米麵,從此洛陽許多人人都成了他的信徒。

元和十五年,丹霞禪師年事已高,想尋找一處終老之所,他的門人在南陽丹霞山建起一座草廬接他來居住,他便在此講禪,三年間門下參禪者達到三百多人,草廬也發展為一個大的寺院。

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六月,丹霞天然禪師告訴門人說:“準備沐浴,我要走啦。”說著,他便戴著斗笠拄著柺杖去穿鞋,剛穿了一隻鞋就圓寂了,那年他八十六歲。膳部員外郎劉軻為他寫了紀念碑文。朝廷敕諡智通禪師,塔號妙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