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達6個 有你家鄉嗎?

原標題:時刻知道丨湖南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一覽表

編者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由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從2017年開始組織評選,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生活、生態制度、生態文化六個方面設置了嚴格指標,旨在通過示範創建活動,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標杆樣板,為全國各地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是國家生態市縣的“升級版”。目前,湖南省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達6個。

第一批:2017年9月13日,江華瑤族自治縣當選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江華,古稱馮乘,漢武帝元鼎六年置馮乘縣,唐武德四年析馮乘縣置江華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全縣總面積3248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其中瑤族人口36萬,是湖南省唯一的瑤族自治縣,是全國13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最多的縣,是瑤族集中聚居區居於中心位置的縣,是瑤族自治縣中經濟發展水平排第一的縣。

建有瑤族第一殿盤王殿、世界最大的瑤族圖騰坊、世界最大的瑤族銅鑄長鼓,擁有全省唯一的縣級民族歌舞團和縣級民族藝術學校,《瑤族長鼓舞》《盤王大歌》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瑤族文化傳承研究中心,是世界瑤族的尋根之地、朝覲之地。江華是湖南省水利一號工程——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所在地。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天上有風能、山上有森林、山下有水能、地下有礦產。是全省光照時間最長資源最好的縣區,建成了裝機43MW的光伏扶貧發電站。有大型稀土礦、中型銅鉛鋅礦、鎢錫礦、鈾礦和鐵礦。江華山雄、水秀、洞奇、林幽,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素有“天然氧吧”“華南之肺”的美譽,被評為“中國觀賞石之鄉”“中國天然氧吧”。

第二批:2018年12月15日,張家界市武陵源區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武陵源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中部,澧水中上游,武陵山脈。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

武陵源是張家界市的核心景區,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楊家界自然保護區組成,景區以世界罕見石英砂岩峰林為主的張家界地貌聞名遐邇,以“山峻、峰奇、水秀、峽幽、洞美”著稱於世,被譽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擁有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第一批世界自然遺產、中國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等五塊金字招牌。

第三批:在2019年11月16日舉行的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上,長沙市望城區,永州市零陵區,常德市桃源縣、石門縣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望城區是長沙市轄區,望城地處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兼有低山,以崗地、丘陵、平原為主。東南部黑麋峰、九峰山、書堂山、麻潭山群山綿亙,俯瞰江流;西南部觀音山、谷山、白鶴山、烏山層巒疊翠,秀甲四方。

望城物產豐富,主產稻穀,盛產鮮魚,素稱“魚米之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鐵、錳、磷、石灰石、花崗岩、玄武岩、青石、陶土、河砂礫石、礦泉水等30多種。望城區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由於優越的自然條件,動植物種類較多,生物資源豐富。森林植被主要為常綠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及毛竹林,主要樹種為馬尾松、杉木、溼地松、毛竹、樟樹、櫟類等;經濟林主要有油茶、柑橘、梨、核桃、板栗、桃等;藥用植物有杜仲、厚朴、黃柏等。境內有野生動物216種,有野生種子植物272種。

零陵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國36個最古老的地區名之一。零陵區地處永州中心城區,瀟湘二水在此交匯,雅稱“瀟湘”。境內水網密集,擁有大小河流123條、流域面積1470平方公里,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5.92%,溼地保護率達到74.44%,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以上,年均空氣質量指數(AQI)為61,全年水質穩定在Ⅱ級以上。

其地勢西南部較高,東北及中部較低,境內都龐嶺、越城嶺屏障於西北;萌渚嶺、九嶷山雄踞於東南,陽明山、紫金山攔腰穿插於東西,將全市分成南北兩大塊—零祁、寧道兩大盆地。零陵資源豐富,盛產稻穀、紅薯、黃豆、油茶等。零陵礦產資源豐富,有錳、鑽、金和煤、石灰石等。其中錳礦儲量達1400萬噸,是湖南省的重點產錳區,寶山鋼鐵廠的原料基地。零陵區已發現的礦產18種(24亞種)(附表2),其中有色金屬礦產7種,黑色金屬礦產2種,非金屬礦產7種,能源礦產2種,水氣礦產2種。錳為優勢礦產,建築用石材、砂礫、粘土為主要礦產。近年來,零陵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緊緊依託良好的生態稟賦,在加強生態建設、強化資源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推進汙染減排、推動汙染治理、發展綠色經濟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零陵區將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為契機,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鞏固擴大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讓零陵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更幸福。

桃源縣地處湘西北,因千古名勝桃花源而得名,自古有“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之美譽,是革命老區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省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十快進縣,先後獲得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等稱號。

桃源境內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62處,存有戰國採菱城、東漢古戰場、周家崗大溪文化等文化遺址,出土的商代晚期國寶級青銅器“皿方罍”被譽為“方罍之王”。《桃花源記》問世後,王昌齡、孟浩然、李白、韓愈、劉禹錫、杜牧、陸游等文人墨客尋跡於此,留下千古絕唱。桃源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油料生產大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中國竹子之鄉、中國十大富硒之鄉。境內沅水水力資源豐富,凌津灘水電站裝機27萬千瓦,桃源水電站裝機18萬千瓦,金剛石、黃金、石灰石、石煤等30多種礦藏儲量較大。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5.47%,沅水流經境內99公里,既有國家4A級景區楓林花海、國家3A級旅遊景區夷望溪,也有“瀟湘八景”之一的“漁陽夕照”、百里沅江風光帶、熱市溫泉、老祖巖等省內知名旅遊景點,以及烏雲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沅水國家溼地公園、望陽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星德山省級地質公園。

石門縣地處湘鄂邊界,東望洞庭湖,南接桃花源,西鄰張家界,北連長江三峽,有“武陵門戶”與“瀟湘北極”之稱。

石門是湘西北門戶,地形呈現彎把葫蘆狀,地勢自西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群山疊翠,東南部,平崗交錯。陸地最低處為蔡家溪與澧水匯合處,海拔42.5米,最高處是壺瓶山頂,海拔2098.7米;全縣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觀國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雲落觀、八戶山;西部有東山峰、亮埡山、鵝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壺瓶山等。縱橫全境的河流溝溪有236條。發源或流經縣境的有澧、渫、沱、澹、道、黃、涔7條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東,分別貫穿縣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臨澧,而後匯入洞庭。渫水從西北往東南縱貫,長約165公里。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磨市、雁池、二都、易家渡、蒙泉等河谷平原,乃全縣境內之“膏腴”。境內年平均氣溫16.70C,最冷的元月平均氣溫5度,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8.6度,全年無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良好的自然環境,為豐富資源的形成創造了適宜的條件。目前,湖南省境內還有多個縣市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時刻新聞記者 於佳麗 整理報道)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優質內容推薦

  • 17日至29日每日10時整 天津市民可搶消費券
  • 首席調研:一季度GDP大概率負增長 降準降息仍或推出
  • 總投資約220億!合池城際4種過江比選方案曝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