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笨嘴拙舌者,學習古人如何將說話變得藝術!

“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語出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

不論身處哪個時代,笨嘴拙舌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困擾,而會說話顯然是解決困擾、走向成功的捷徑之一。

近來重拾《世說新語》一書,更覺徐稚、孔融、禰衡、滿奮、龐統、劉楨、鍾毓、嵇康等古人的能說會道成就了他們遠揚的美名。他們的說話藝術值得我們學習。

不做笨嘴拙舌者,學習古人如何將說話變得藝術!

1

徐稚九歲時,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中什麼東西都沒有,該當極其明亮吧?”徐稚說:“不是這樣的。譬如人的眼睛中有瞳人,沒有這東西,眼睛必定不明亮。”

反應敏捷的徐稚,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由此及彼,並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其語言藝術得以展示,巧妙地傳達了所要表達的觀點。

學習古人說話的藝術:由此及彼,巧搭聯繫。

不做笨嘴拙舌者,學習古人如何將說話變得藝術!

2

孔融十歲時,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膺享有很高的名望,做司隸校尉。凡是登門造訪的,都是傑出有高雅名聲之士以及親戚才能通報入門。孔融到了李府門前。李膺問孔融:“您和我是什麼親戚?”孔融答道:“過去我的祖先仲尼與您的先人伯陽有師生之誼,所以我與您世代為通家之好。”李膺及賓客聽了孔融的話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韙晚到,有人把孔融的話告訴他。陳韙說:“小的時候聰明伶俐,長大後不見得就很好。”孔融說:“想來您小的時候,必定是聰明伶俐的了。”陳韙聽了感到非常尷尬。

孔融不過十歲,竟能從容踏入傑出、高雅之士才能進的李氏之門,可見其學識淵博。當他回答李膺之問時令滿座稱奇,其語言中蘊含的學識讓人頓生敬意。當陳韙語出倨傲時,一句“想來您小的時候,必定聰明伶俐的了。”借對方之言逆向發問,一針見血,使其啞口無言,其說話藝術讓人叫絕。

學習古人說話的藝術:立地書櫥,逆向思考。

不做笨嘴拙舌者,學習古人如何將說話變得藝術!

3

滿奮怕風,一次他侍從在晉武帝座旁,北窗前有琉璃屏風,實際上是密不透風的,可是看上去似乎稀疏透風,滿奮不免面露難色。晉武帝就笑話他,滿奮說:“我就像吳牛一樣,看見月亮就要喘息。”

侍君側,如狼伴虎,君王旁的氣氛更是莊重嚴肅的。面對帝王的笑語,奮滿以詼諧幽默的語言使氣氛變得輕快起來。吳牛喘月喻為見類似事物而害怕的膽怯者,奮滿以此自比,頗有自嘲意味,但卻讓人尋覓不到貶低之意。

不做笨嘴拙舌者,學習古人如何將說話變得藝術!

學習古人的說話藝術:詼諧幽默,不卑不亢的自嘲。

社會需要能言善辯者,沒有人想做訥口少言、詞不達意的笨嘴拙舌者。

說話想要有藝術,記住:博古通今,自然能出口成章;留心生活、由此及彼、巧搭聯繫,能使語言別具一格;逆向思考、發散思維,能使語言達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效果;幽默詼諧、自嘲卻不卑不亢,能使語言擁有將沉重變得輕薄起來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