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阜寧:用戰疫擔當彰顯黨員冬訓的強大生機


  晚上9點多,結束一天忙碌的江蘇省阜寧縣立新村村支書陳紅明打開手機App“學習強國”,開始了冬訓的日常學習……“每天睡覺前至少學半個小時!”作為基層黨員教育的“金字招牌”——黨員冬訓,阜寧縣的這項活動已持續開展了多年。雖然2019-2020年度黨員冬訓“撞期”疫情防控,但是阜寧縣全體黨員幹部用戰疫擔當彰顯了冬訓的強大生機。

“隔空”授課成時尚

  疫情發生以來,阜寧縣委宣傳部積極開展“不見面”冬訓,理論電波天天響,居家網課隨時上,紅色喇叭傳四方,引導黨員幹部居家學習“充電”。

  4月8日一早,阜寧人民廣播電臺為“冬訓空中課堂”送來了早課。該縣利用村村通廣播的優勢,圍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疫情防控知識、全面從嚴治黨等多個專題,每天定時“空運空投”循環播放冬訓理論知識點。

  與此同時,新媒體讓“指尖學習”成為新風尚。除了“學習強國”等中央級的“充電”平臺,本土特色鮮明的“文明阜寧”微網站、《阜寧日報》手機報開設的《黨員幹部冬訓》專欄等也是很多黨員的“心頭愛”。“大家好,我叫王啟穩,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普通的人,來自中國最大的村——農村……”江蘇省“百姓名嘴”王啟穩主講的宣講視頻,用一口地道的阜寧方言讓高大上的文件政策接上了“地氣”。

  理論根基紮實,防控舉措到位。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一大批黨員志願者拿起手持喇叭和流動音箱,走村莊、到小區、進街道,廣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傳播政府通告和本土化防疫宣講作品,讓戰疫聲音入腦入心。

春耕和復工當先鋒

  戰疫冬訓中,阜寧縣堅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產,黨員主動擔當起春耕復工的先鋒軍。

  防疫不誤農時,阜寧縣通過組織黨員幹部下鄉開展技術指導、勞力幫扶,引導農民和種植大戶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幹活,為春耕生產下好“先手棋”。在陳集鎮韋嶽村反季節蔬菜基地,工人們正忙著收割新鮮的生菜。基地負責人韋奇告訴記者:“前一段時間,大棚裡的生菜長斑,把我急壞了,幸好村裡的農技幹部及時幫我出點子!”蔬菜豐收不僅撐起了韋奇的腰包,也放大了本地高效農業的富民效應,當地幾十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冬訓助推復工,阜寧縣開展“千名幹部進千企”活動,選派精幹黨員力量到企業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宣傳和服務。阜寧經濟開發區要求黨員幹部亮明身份、挺身出列,為復工企業當好“店小二”。縣農業農村局抽調骨幹黨員為農業企業協調發放貸款1200萬元,目前全縣32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已快速復工31家,復工率達97%。阜寧縣還適時舉行2020年春季開發區重點企業專場招聘會,17家企業提供數控車床、汽車配件等行業近600個崗位,不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為企業加速復工提供了動能。

疫情防控中做主角

  戰疫鬥爭檢驗黨性,阜寧縣委要求全體黨員亮身份、做主角,人人爭當宣講員、防控員、網格員。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阜寧縣黨員志願者帶頭創作防疫作品,以快板、腰鼓、小淮劇、三句半等形式錄製成音(視)頻,在村居大喇叭、宣傳車滾動播放。黨員幹部們佩戴黨徽,走村串戶,將中央和省市縣疫情防控工作精神宣傳到每家每戶,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主動防疫、居家隔離,凝聚起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正能量。

  同時,阜寧縣黨員幹部主動“下沉”,組建了3000多人的防控員隊伍,分散在各社區、小區和執勤卡點,以臨時黨支部為龍頭,織牢防控“安全網”。針對火車站、汽車站等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的特點,黨員幹部積極落實各項防控措施。蘆蒲鎮童營居委會管轄一個通往外縣的道路卡口,10多名“下沉”黨員幹部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堅持24小時值班,對過境車輛和人員嚴格登記檢查,用責任和擔當把好“設卡查控”關。在溝墩鎮的臨時醫學留察點,共有6批次19名武漢迴歸人員在此留察,溝墩鎮所有醫護、民警黨員們春節期間全部主動請纓,到崗值班留守。

  此外,許多黨員幹部爭做網格員,深入樓棟,全力做好宣傳、排查等工作,充分發揮“探頭”作用。住建局網格員朱林森每天都到掛鉤的小區宣傳防疫知識、測量居民體溫、摸排外來人員信息。網格員們還不間斷採取電話、微信、上門等形式,對兜底脫貧對象、低保對象等進行全面細緻摸排,及時採取措施幫助解決困難,真正實現了幫扶全覆蓋、無遺漏。

(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王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