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族文化走出苗寨,苗族青年返鄉打造“民族風情街”

(通訊員 黃文惠)7月24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花田半畝”社會實踐服務隊前往貴州新仁鄉化屋苗之韻進行實地調研,山莊負責人楊國安帶領隊員們參觀山莊、品嚐當地特色水花酒,並通過訪談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化屋當地特色農畜業、旅遊業發展情況。

專題系列|讓民族文化走出苗寨,苗族青年返鄉打造“民族風情街”

胡雨萍 攝

“苗之韻”山莊,隸屬黔西縣新仁鄉化屋基的貴州化屋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外出打工的苗族青年返鄉合資開辦的特色苗族旅遊山莊。山莊集歌舞表演、兒童遊樂園、燒烤於一體,內設對歌亭、蠟染亭等民俗亭,整個苗之韻山莊體現出濃濃的苗族文化氣息和化屋的地域風情。

專題系列|讓民族文化走出苗寨,苗族青年返鄉打造“民族風情街”

胡雨萍 攝

近年來,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強和旅遊開發建設的完善,貴州苗族歌舞之鄉化屋基吸引了大批遊客。為了繼承和弘揚苗族文化、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幾個外出打工的苗族青年回到化屋基合資開辦了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楊國安就是其中一個。

專題系列|讓民族文化走出苗寨,苗族青年返鄉打造“民族風情街”

楊國安告訴我們,2008年始,他致力於化屋基旅遊開發建設工作已有9年時間,不僅對接企業招商、旅行社商務合作,還曾參與CCTV旅遊規劃發展相關的報道工作。楊國安曾撰寫過發展化屋基旅遊業相關的調查報告,也擁有生薑加工、烏雞養殖等豐富的創業經歷。他結合自身經驗分析了目前化屋基農畜業和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講述了公司大致的發展方向。

專題系列|讓民族文化走出苗寨,苗族青年返鄉打造“民族風情街”

他這樣告訴我們,“最高興的是村民們對我們說,就要像你們這樣做”、“我們有的只是一腔熱血。” 雖然目前化屋基的旅遊發展處於起步狀態、村民經濟思維較差,但他們希望公司發揮指導和帶動作用,讓每家每戶都能參與到化屋基的旅遊業開發,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最大化發揮當地經濟效益,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萬顆明珠一翁收,君王到此亦低頭。”在楊國安的帶領下,隊員們品嚐了當地特色的水花酒。楊國安說道,除了著名的苗族服飾,新仁鄉的酒文化也是頗有淵源。苗族人民喝起酒來相當豪放,高山流水敬酒歌更是赫赫有名,當地許多農產品都能加工成酒,如刺梨、草莓、櫻桃等。

專題系列|讓民族文化走出苗寨,苗族青年返鄉打造“民族風情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