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的產生和發展,怎麼做才能避免踩雷?哪些是合法操作?


稅收籌劃的產生和發展,怎麼做才能避免踩雷?哪些是合法操作?

一、稅收籌劃的產生和發展

稅收籌劃起源於20世紀30、40年代英美兩個國家稅務判例.1935年,英國議院議員湯姆林爵士針對“稅務局長訴溫斯特大公”一案指出:“任何人都有權根據法律安排自己的事務,以便減少納稅支出.”1947年,美國法官漢德指出:“人們安排自己的活動以達到低稅負的目的,是無可指責的.稅收是強制課徵,而不是自願捐獻,以道德名義要求稅收,純粹是奢談.”20世紀90年代,稅務籌劃的概念逐漸引入中國.

二、稅收籌劃的概念和特點

稅收籌劃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解釋,以下是國內外主要學者的觀點:

(1)國外學者主要觀點.梅格斯提出人們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使之繳納儘可能少的稅收.印度稅務專家雅薩斯威指出稅務籌劃是納稅人利用減免稅等稅收政策達到少繳稅的目的.荷蘭國際財政文獻局定義稅務籌劃為納稅人通過經營活動或個人事務活動的安排,實現繳納最低的稅收.

(2)國內學者主要觀點.蓋地指出廣義的稅收籌劃包括節稅、避稅和稅務轉嫁;狹義的稅收籌劃僅指節稅.張中秀認為現行的稅收籌劃應該將涉稅人風險考慮進去,指出納稅籌劃應包括一切採用合法和非法手段進行的納稅方面的籌劃和有利於納稅人的財務安排,主要包括節稅籌劃、避稅籌劃和實現涉稅零風險.倪俊嘉從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的角度考慮,認為稅收籌劃應包括徵稅籌劃和納稅籌劃.

(3)稅收籌劃的特點.一是非違法性.指稅收籌劃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框架下對涉稅事項所做的事先安排,以達到節稅的目標.二是超前性.三是目的性.稅收籌劃的最終目的就是儘可能少繳稅.四是綜合性.稅收籌劃涉及到法律、會計等各方面的知識.五是動態性.稅收籌劃隨著時間不斷地變化.六是互利性.稅收籌劃能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減輕稅務機關的徵稅成本.七是遵從性.稅收籌劃必須遵循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

(4)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和稅收籌劃的特點,稅收籌劃指納稅人通過對其涉稅事項的預先安排,以非違法性為基本特點,以減輕或免除稅收負擔,延期繳納稅款為主要目標的理財活動.

稅收籌劃的產生和發展,怎麼做才能避免踩雷?哪些是合法操作?

三、稅收籌劃的動因和可行性條件

(1)納稅人定義上的可變通性.任何一個稅種都要對其特定的納稅人給予法律的界定.不同的稅種有不同的納稅人,同一種稅種下也有各種納稅人.例如:我國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2)稅率上的差別性.不同稅種有不同的稅率,同一稅種中不同的稅目也有不同的稅率.例如:我國對於混合銷售行為根據主營業務的不同選擇徵收增值稅或營業稅,對於特定行業、特定企業、特定地區給予低稅率政策,都為稅收籌劃提供了空間.

(3)稅收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了國家對行業、地區發展的導向,例如:國家為了促進西部大開發和中西部的崛起,給予企業在西部進行投資建廠減免稅優惠政策.此外國家給予綜合利用資源、高新發展企業、技術創新企業、節能節水、環保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

(4)稅法的空白和漏洞.我國現行稅法和稅收制度的不完善致使稅法存在空白和漏洞,可以在不違反稅法的情況下為納稅籌劃所利用.

(5)偷逃稅等行為成本的增大.隨著稅務系統的建立和信息共享的實現,偷逃稅的行為成本越來越大,因而為人們轉向稅收籌劃提供了動力.

稅收籌劃的產生和發展,怎麼做才能避免踩雷?哪些是合法操作?


四、稅收籌劃的方法和流程

(1)稅收優惠政策籌劃方式.一是減免稅,爭取減免稅額最大化,減免稅期限最長化.二是退稅,爭取退稅項目最多化和退稅額最大化.三是稅稅率相關論文範文集收扣除,爭取扣除項目最多化,扣除金額最大化,扣除最早化.四是稅收抵免,爭取抵免項目最多化,抵免金額最大化.五是稅率差異,儘量尋求稅率最低化及稅率差異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六是延期納稅,爭取延期納稅項目最多化,延長期最長化.

(2)利用轉移定價進行納稅籌劃.轉移定價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有經濟利益關聯的經濟實體之間,各方為了均攤利潤或轉移利潤在商品或非商品(如勞務或資金)的交易過程中,採用內部價格進行轉移,而不採用市場競爭價格進行交易.轉移定價籌劃主要通過商品或商品以外其他資產的交易、提供勞務、租賃和資金往來達到籌劃目的.

(3)利用稅法的彈性進行稅收籌劃.一是稅率幅度.例如娛樂業的營業稅實行5%~20%的幅度比例稅率,契稅實行3%~5%的幅度比例稅率.二是鼓勵優惠性幅度.三是限制懲罰幅度.

(4)利用稅收臨界點進行稅收籌劃.稅基臨界點籌劃;稅率跳躍臨界點籌劃;優惠臨界點籌劃.

(5)利用分散稅基進行稅收籌劃.利用累進稅率分散稅基;利用費用扣除分散稅基.

(6)利用稅負平衡點來進行稅務籌劃.稅負平衡法的步驟:設置衡量稅負平衡點的變量X,設置兩套納稅方案,令兩套納稅方案的稅負相等,解出變量X,依據實際值與X值的比較,判定兩種納稅方案的優劣.例:增值率X等於銷售額-購進額/銷售額等於(銷售額-購進額)×稅率/銷售額×稅率,銷售額×稅率×增值率等於銷售額×徵收率,增值率×等於徵收率/稅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