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輪效應:微博為什麼競爭不過今日頭條?給創業者的啟發


我經常在多個平臺分發內容,比如一些短內容,我會同時發到微博和今日頭條的微頭條上。


今日頭條的“微頭條”,可以理解為頭條平臺上的“微博”。


同樣的內容,但在兩個平臺的閱讀數據差別很大。


比如這條介紹奈雪的茶5L裝珍珠奶茶的內容。


在微博上的閱讀量是703。


飛輪效應:微博為什麼競爭不過今日頭條?給創業者的啟發


在今日頭條上的閱讀量是27687,閱讀量差了近40倍。


飛輪效應:微博為什麼競爭不過今日頭條?給創業者的啟發


其他內容的情況類似,平均下來,同樣的內容在兩個平臺的閱讀量大概有10倍的樣子。


我在微博上粉絲21893,在今日頭條上的粉絲32014,並沒有相差10倍之多。


不光是閱讀量,增粉、點贊、評論等互動數據也是今日頭條更勝一籌。


微博也是一家很成功很厲害的公司,而且比今日頭條成功更早。


為什麼兩個平臺的閱讀量相差這麼多?


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很多人覺得這是因為今日頭條的算法更精準。


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我個人的思考是,源於兩家公司在宏觀戰略和系統搭建上的差別。


今日頭條通過各種細節和功能,打造了一個正向循環的飛輪,一旦打造成功,就會越轉越快。


飛輪效應:微博為什麼競爭不過今日頭條?給創業者的啟發


算法就是推動飛輪轉動的因素之一。


因為算法精準,所以推薦的內容更符合用戶喜好,用戶更愛看,在平臺停留的時間越長,產生的點擊閱讀數據更多,算法有了更多數據做養料,就更加精準,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的小飛輪。


我們昨天介紹過趣頭條,它花錢買三四線城市用戶的閱讀,再把流量優化後,賣給廣告商。


所以趣頭條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內容資訊平臺,但它本質上是一門流量生意,賺的就是流量的差價。


對這樣的模式,有人表示看不上,有人表示看不懂。


而今日頭條的做法是推出了今日頭條極速版,也和趣頭條一樣花錢買閱讀。

因為今日頭條有比趣頭條更厲害的流量處理能力,同樣可以把買來的流量優化後賣給廣告商。


花錢買流量,用戶增多,閱讀量增大,廣告商更願意掏錢,頭條收入更多,可以花更多錢買流量,又是一個正向循環的小飛輪。


頭條不光是花錢買流量,還花錢鼓勵創作者產出內容。


內容是所有資訊平臺的命根子,優質內容越多,讀者越多,讀者越多,瀏覽量越大,廣告越多。


所以給內容創作者廣告分成,幾乎是所有內容平臺通用的做法。


但各個平臺的門檻和力度不同。


比如微博的廣告分享計劃門檻就比較高,要求一萬粉絲,而且上月微博閱讀量大於100萬。


而今日頭條只要求一萬粉絲就可以開通微頭條收益功能。


我看到頭條上有不少創作者發文表示很驚喜,沒想到發微頭條就有收益。


這些人自然更有動力創作優質內容,優質內容多了,讀者就多,瀏覽就多,廣告就多,分給創作者的就多,又是一個正向循環的小飛輪。


今日頭條的很多功能,最終都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的小飛輪,這些小飛輪又彼此咬合起來,相互促進。


比如今日頭條推出了付費專欄,創作者可以直接進行內容變現。


然後它在微頭條增加了推廣功能,每個發佈微頭條的人,可以選擇推廣專欄或者推廣商品獲得佣金。


這鼓勵更多人進行微頭條內容創作,因為不但能賺到微頭條廣告收益,還有機會賺到付費專欄的推廣佣金。


在微頭條推廣的人多了,付費專欄就賣的好,這些創作者就更有動力創作付費專欄。


這樣一個個正向循環的小飛輪,咬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飛輪,一旦轉動,就越轉越快。


所以我認為,宏觀的戰略和系統的搭建,才是今日頭條厲害的地方。


飛輪效應:微博為什麼競爭不過今日頭條?給創業者的啟發


而微博在飛輪系統的搭建方面,做的就比今日頭條差不少,閱讀量比不上今日頭條也就可以理解了。


當然以上都是基於我個人賬號在不同平臺數據的分析思考,也許不具備通用性。


最重要的是普通創業者或管理者能從中學到什麼。


我覺得最大的啟發是明確領導者的任務,不是糾纏細節,而是制定戰略,打造系統。


不管公司大小,每個領導者要確保公司的每個動作,每個部門,每個方向,都能嵌入公司正向循環的飛輪系統,從而形成複利效應。


只要有利於打造飛輪系統,哪怕暫時賠錢,只要撐的住,就應該做。


如果不利於打造飛輪系統,哪怕能賺一筆快錢,也不值得做。


很多創業者和公司老闆非常勤奮,非常努力,每天加班加點,但效果不太好,可以結合今天這篇文章好好思考一下。


很可能是重視了微觀,忽視了宏觀,用戰術的勤奮,掩蓋了戰略的懶惰。


不管是創業者還是公司老闆,一定要時常問問自己,公司的飛輪在哪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