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丨日益碎片化的時間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有兩種核心能力越來越重要,那就是快速掌握複雜工具的能力和在工作質量、速度方面都達到精英層次的能力。而這兩項能力都依賴於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丨日益碎片化的時間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


1.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它是指在無干擾狀態下,專注的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深度工作的要求分為用心和用腦,用心就是要集中注意力,高度的專注,用腦就是將腦力發揮到極致,實現忘我的狀態。比如解答一個難題,需要我們全心全意、專注的、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才能快速完成。

與深度工作對應的是浮淺工作,它是指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而且容易複製。

比如我們經常聊著天還在回覆客戶的郵件,一邊吃著飯一邊寫著會議記錄。

2.深度工作的意義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世界發展越來越迅速,要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成為更大的贏家,必須要有高質量的工作產出,而工作質量產出等於時間乘以專注度。即單位時間內專注度越高,高質量的工作產出越多。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講,如果你專注於哪一方面,就會在哪一方面有意外的收穫。人的大腦都是依據我們關注的事物來構建世界觀的。你關注的是痛苦,那麼你就不會獲得幸福,如果你關注的是有意義的事情,你的生活將更加美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的世界就是你所關注事物的產物。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一個人的身體或頭腦在自覺努力完成某項艱難且有價值的工作過程中達到極限時,往往是最優體驗發生的時候。這種狀態也稱作心流。心理學家通過實驗方法研究發現,人們在工作時比想象中更加愉悅。

深度工作就是一種非常適合產生心流狀態的活動。

無論是上學的時候,還是工作的時候,我們常有這樣的體驗,那就是當我們費力的解決一個難題時,是十分興奮地,有時甚至能興奮好幾天。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你不需要一種稀缺的工作,你需要的是用世間少有的方式完成工作。

《深度工作》丨日益碎片化的時間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


3.深度工作有四種模式

3.1禁慾主義模式

這種工作模式完全摒棄浮淺工作,切斷與外界的聯繫。他們主要適合於那些工作職責在於思考重大事項的人。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就是採用這種工作模式,他沒有網站,沒有電子郵箱,沒有郵寄地址。

他曾說“我生活中必須安排出較長的、連續的、捕手打擾的時間塊,才可能寫出優秀的小說,如果我的時間支離破碎,我的小說作品質量和產量就會下降。”

於是他寫出了科幻史詩鉅著《飛躍修道院》。

《深度工作》丨日益碎片化的時間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


3.2雙峰工作模式

這種工作模式將個人時間分成兩塊,將某段明確的時間用於深度工作,餘下的時間做其他所有的事情,他們在深度時間裡,追求高強度、高專注度、無干擾得工作。在浮淺時間裡,專注則並非首要目標。

榮格一段時間在診所忙著診治病人,隔一段時間又需要在蘇黎世的咖啡屋中完成需要的深度工作。比爾蓋茨每年進行“兩次思考周”,在這段時間裡,他會遠離城市,只讀書,思考大局。

這種模式也比較適合有固定週末的職場人士。

3.3節奏模式

設定一個固定時間,形成一個習慣,將深度工作浸入到每一天。每天在某一個固定時間點進行深度工作,比如每天早上5點起床寫作、閱讀兩小時。

這是適合深度工作新手進行訓練的一個模式。作為我們每一個想要學習一項特殊技能的新人,就可以採取這種模式進行深度工作。

3.4記者模式

大家都知道記者是沒有固定的時間,每天的時間被分割的支離破碎,他們必須時刻能境進入深度工作,只要有時間就立刻進入深度工作狀態。

遺憾的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新手,可喜的是,只要經過刻意練習,就可以做到從浮淺工作立刻轉入深度模式。

4.如何才能達到深度工作呢

4.1刻意練習,形成習慣。要想深度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就要養成一種嚴格內化的習慣,正如

大衛.布魯克斯所說:“偉大的創造性頭腦如藝術家般思考,卻如會計般工作。”

刻意練習要將關注點集中在極端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說你必須確定一段時間內你要學習的目標不能太多,最好是專注於單一的任務,這樣大腦才能夠集中精力完成。

比如我們不能同時把閱讀、寫作、健身、演講同時作為我們一個月內要學會的技能。這樣什麼也學不成。

《深度工作》丨日益碎片化的時間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


要準備一個醒目的計分板,用來記錄深度工作的時間,記錄多長時間內完成了多少工作。這樣可以形成正反饋。

定期覆盤,每週回顧。比如每週日總結本週深度工作的時間,完成了多少工作,有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樣就可以不斷調整日程計劃。

4.2擁抱無聊

現在的我們都被手機綁架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打發無聊時間的最好方式就是玩手機,刷微信、刷抖音、刷微博等等。作者說這種情況下,可能我們的大腦已經被重新編排,某種程度上已達到了“心智殘疾”的程度。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我們進行不斷專注的訓練,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拿出使用網絡的時間,然後在這些時間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網絡。

你可能會說你的工作離不開網絡,那你可以一個小時安排15分鐘的使用網絡時間,其他的時間則完全屏蔽網絡。在工作外我們也要按計劃使用網絡,可以進一步提升專注訓練的效果。

在不使用的網絡的時間內,尤其是晚上,我們可以拿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或者和孩子閱讀,享受親子時光。

在散步的時候,騎自行車的時候,被迫不能使用手機的非網絡時段要專注于思考,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義明確的專業難題上,或者是你剛讀完的一本書的思考也可以。

總之就是在我們無聊的時間全部用來思考,這樣就能重新編排我們的大腦,重新拿回屬於我們的智慧大腦。

4.3遠離社交媒體

我們在選擇網絡工具時要摒棄任何益處法,而採用手藝人方法。任何益處法是隻要發現使用一款網絡工具有任何可能益處,或者不使用就可能錯過某些事,於是就覺得必須使用這款網絡工具。

而手藝人方法則是明確在你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時才選擇這種工具。

我們將QQ、微信、抖音、臉譜網、微博等APP打包放在一個文件夾裡,30天內不使用這些服務。

30天后會問問自己,不使用這些服務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嗎?影響我們的生活了嗎?影響我和朋友的關係了嗎?影響我的工作了嗎?

如果答案都是沒有,那就可以安心戒掉這些服務了,如果答案是是,那你就保留,如果答案是不太確定,就自行決定是否繼續使用。

《深度工作》丨日益碎片化的時間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


4.4遠離低質量的忙碌

如果我們工作的8小時算一天的話,那剩下的16小時就是一天中的一天,如果我們戒掉了網絡,那麼這16個小時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深度工作》丨日益碎片化的時間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一點腦力


一天的每一分鐘都要做好計劃,可以準備一個筆記本,在每個工作日開始的時候,翻開新的一頁,左側每隔一行寫下一個小時,將工作日的每天劃成多個方格,把每天的活動放在方格中。

這樣完成一天的計劃後,每一分鐘都在某個方格里有所體現。當然這些方格執行的時候可能會有偏差,比如你為工作計劃留了一個小時,可實際上你花掉了一個半小時,或者你寫道一半的手被打斷了。這沒有問題,你可以花幾分鐘修改你的日程計劃。

希望你讀完這篇文章後,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專注於深度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