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一、你總喜歡把自己框進了必然會失敗的思維盒子

最近看了《別找替罪羊》這本書,書中講了一個故事。

查格茹董事長盧克,自以為自己聰明絕頂、才華卓著,不聽取他人意見。

甚至因為銷售部門在辦公室中擺了梯子,作為提高業績的銷售刺激。

盧克覺得荒唐可笑,並因此跟公司管理層大發雷霆,甚至讓後勤人員強行將梯子撤走。

他覺得員工能力不夠、不能勝任工作,覺得管理層無視規定、擅自做主。

以為自己在用越來越細緻的指令、越來越多的程序為員工負責、為公司負責。

卻換來了最糟糕的結果,兩個星期內公司管理層中6人有5人提出辭職,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公司無法繼續正常運營。

有沒有覺得這故事似曾相識?職場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領導或者同事?蠻不講理、逃避責任、將所以失敗都歸咎於別人。

明明初衷都是為了公司業績,明明是利益共同體,結果卻搞得像仇人一樣、分崩離析?究其原因,是因為都陷入了“思維盒子”

美國亞賓澤協會在《別找替罪羊》一書中提出:當人們只能看到自己看見的和願意相信的實物,對他人的建議和指責非常牴觸,這時就表現出了對外界環境和真實情況的持續性盲目,這種現象被社會學家成為“自我欺騙”,同時也叫“在盒子裡”。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二、困在思維盒子裡,只會成為職場中的雞肋

在職場中,沒有比“在盒子裡”更普遍的現象了。

只有跳出盒子並持續呆在盒子之外,才能實現能力躍遷,成為職場中的終身贏家。

(一)別把自己裝進盒子裡

《別找替罪羊》裡有這樣一段描述:你會發現某人存在問題,然後你會發現這個人非常牴觸別人對他的建議和批評。這種看不見自己身上缺點的行為就叫做自我欺騙。

審計師小洪財經高校研究生畢業,國外工作幾年後回國了進入事務所。他不願意聽取同事、領導的意見,覺得同事處處針對,領導不認可不重視,對自己卻沒有清醒的認知。

工作幾年下來,業務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都在原地踏步,成了項目組用之費心、棄之不忍的“雞肋”。

老舍說: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思維盒子就像這驕傲自滿的陷進一般。在盒子裡會讓你矇住認知世界的雙眼、堵住雙耳,將能力提升統統關在了自己盒子之外,何談晉升與成長?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二)“在盒子裡”就像瘟疫會傳染

《別找替罪羊》有這樣一段話:“在盒子裡時,我們促使批次做出不恰當的行為,也都獲得了自我辯解的機會。我們通過這種共謀,給予對方繼續留在盒子裡的理由。”

比如同一公司的核心管理層面和心不和。

有人仗著有幫助過公司上市的成功經驗,處處強勢、發號施令;有人國企混跡十餘年,指點江山、到處拆臺;有人能力很強,但圓滑世故,周旋其中。

面對公司在申報上市的路上止步不前,他們會為了保全自己裝聾作啞,遇事逃避責任互相推諉,甚至評判公司如何管理不善,說起具體措施就是誇誇其談。

最終,導致老闆不滿、公司業績下滑、優秀員工離職。

在盒子裡,放大了他人的缺點,也放大了自己的優點,就像瘟疫一般從公司管理層傳染每一個基層員工。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三)“在盒子裡”會把人不當人

“我把別人當做物體,他們的需求和慾望沒有自己的需求正當和重要。事實上,我實在自我欺騙——或者說,我困在了自己的盒子裡。”《別找替罪羊》這樣寫到。

相信海底撈近些年的蓬勃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原因何在?從每位海底撈員工的笑臉和熱情服務中,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說過:我哪有什麼成功秘訣,就是把員工當人看,把客戶服務好。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沒有一起走出來的北大校友,俞敏洪開創不了新東方;沒有支撐他的戰友,馬雲也鑄就不了阿里巴巴的商業帝國。

個人在職場的成敗得失,與他人息息相關,更在於他為公司做出了怎樣的貢獻,由此而帶來的職場影響力,會推動個人和公司蓬勃發展。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三、走出盒子的方法,近在每個人眼前

讀到這裡,有沒有反思自己?有沒有發現自己在工作中、團隊中是否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是否在思考,或許換個方式會更好的解決問題?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走出了盒子。

(一)跟盒子外的世界SAY “YES”

《別找替罪羊》中寫到“在停止抗拒他人的那一刻,我們就走出了盒子。我們從自我辯解的想法和感受中解放了。這就是為什麼走出盒子的辦法永遠在我們眼前——我們正在抵抗的人就在我們的眼前。”

回到審計師小洪的例子,如果他認真思考同事的建議,聽取領導的意見,反省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不是極力辯解、自我欺騙,他自然就可以走出盒子。

哈伯德說過:每個人一天起碼總有五分鐘不夠聰明,智慧似乎也有無力感。

因此,別急著對盒子外的人和事說“NO”,質疑自認為正確的優點,正視面對他人意見與建議時的自我辯解。

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而不是遇到問題就歸咎於他人,就可以正確認知自己和他人。

不再堅持自我欺騙,也就斷了思維盒子懶以生存的基礎,自然就能走出盒子。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二)誠於嘉許、寬裕稱道

“當我把別人看作和我一樣有真切而合理的需求、希望和擔憂的人時,我就已經走出了盒子。”美國亞賓澤協會給世人指出了走出盒子的方法。

海底撈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就是正視了所有員工對升職、加薪、找到成就感及社會認可的需求,並最大程度讓他們通過努力獲得需求的滿足。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說:餐飲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來就餐的顧客是人,管理的員工是人,所以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

只有當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才會真正快樂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後再透過他們去傳遞海底撈的價值理念。

賈姆斯博士說:人們天性的至深本質,是渴求為人所重視。

換位思考、尊重他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踐行的真理。

正視他人的需求,給他人滿足需求的通路,自然也會為自己的職場鋪就坦途。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三)勇於擔責足以實現職場躍遷

當我們認識到了盒子內的無知,看到了盒子外的世界,既然知道了如何走出盒子,就一定會想長久的呆在盒子外面。

回到故事開篇時,董事長盧克的例子。

當盧克在參與了一個學會管教孩子的課程後,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公司中所作所為,就是在盒子裡自我辯解、輕視他人。

他就是那個攜帶盒子病毒的病原體,傳染了整個公司,卻把這一切歸咎於其他人。

當他認識到了自己的自負和愚蠢後,走出盒子去極力挽回被他趕走的高管們。

以身作則帶領大家摒棄了推諉之風,重新建立了企業文化,把查格茹公司打造成了業界霸主。

在書中盧克這樣說:“我們會讓大家關注結果、關注他人,養成規範的、持久的傳統。企業裡盛行的推諉之風將會被濃厚的責任和信任文化所取代。那些只關注自己、為自己辯解的人是不能留在這裡的。”

承擔該承擔的責任,去做應該為他人做的事兒,哪怕你遇到了一直狂吠的犬,你要做的也是想方設法安撫它,而不是衝上去咬它一口。

林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勇於承擔責任,不僅可以讓自己走出盒子,也可以幫助他人走出盒子。

《別找替罪羊》還告訴了我們:“重新思考你的工作,學會珍惜那些你不知道珍惜的事情,幫助你沒有想過要幫助的人,與那些你不知道要去溝通的人溝通,你將學會用深沉的、自律的方式承擔責任。然後你就會發現沒有比這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了。”


短短14天,公司6個高管,辭職5個,老闆還沾沾自喜

現在的你,在盒子裡還是盒子外?關於走出盒子,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了麼?關於來與我繼續探討。


歡迎您關注 ,一切研學職場情商真諦,探討職場晉升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