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高管直播“帶貨”,化妝品企業迎來“小陽春”

創始人、高管直播“帶貨”,化妝品企業迎來“小陽春”

青年報·青春上海見習記者 陳泳均

線下體驗是化妝品銷售重要的一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行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伴隨著復工復產,化妝品企業如何迎接挑戰?是保守等待還是積極尋找新機遇?看著賬上只能撐67天的現金,不惑之年的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決定豁出去,親自線上直播帶貨。伽藍集團高管攜手產品研發者,首次在研發中心做直播。這樣的嘗試賦予品牌人格化的同時,也讓企業迎來了“小陽春”。

賬面上現金只能撐67天,創始人直播賣貨

“1月31日前,我基本處於半崩潰狀態,焦慮得整夜睡不著覺,盤算了下賬面現金只能撐67天。”回想起疫情初期,林清軒創始人兼董事長孫來春仍恍如昨日。化妝品企業林清軒成立於2003年,註冊在松江新橋鎮。近年來林清軒業績不斷增長,然而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這一切被按下了暫停鍵。

孫來春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房租要交、工資要發,僅此兩項每月的支出就要超過3000萬元。公司賬面資金只出不進,如果不迅速止損,兩個月後,林清軒就面臨破產。

创始人、高管直播“带货”,化妆品企业迎来“小阳春”

如何尋找新機遇?林清軒選擇打造數字化直播門店。“很難想象我這樣一個50多歲的人有一天會上直播,但人是需要被逼一下的。”今年的2月14日情人節,孫來春豁出去了。這天他帶領100多名林清軒員工,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直播。孫來春剛開始並不適應,“第一次做直播,我心裡既有緊張的情緒,又擔心產品賣不出去丟人。”好在半小時後,孫來春漸入佳境。“沒想到有6萬多人在看,賣了近40萬元的林清軒山茶花潤膚油,還收到了36萬個點贊。”阿里巴巴負責直播的工作人員稱,孫來春是首個來直播間“帶貨”的大企業創始人。

好消息不斷傳來,女王節期間(3月1日至3月8日),“林清軒”的線下銷售額同比增長147%,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513%,這讓公司上下都很驚喜。銷售的火爆,也給生產線帶來了不小壓力。在位於松江新橋的包裝車間,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生產、檢驗,公司總部的工作人員也趕了過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助工作。

對於林清軒來說,這段時間度過 “凜冽寒冬”,迎來了“小陽春”。從受疫情影響線下門店業績慘淡,到憑靠數字化門店成功逆襲,線下門店陸續恢復。孫來春告訴記者,目前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與店鋪所在的購物中心合作,拍攝很多小視頻,包括店員如何清潔消毒、幫顧客做護理的全過程;二是打造最乾淨的數字化門店,在店面的一角開闢直播區,邀請顧客到店裡體驗,形成線上線下資源的互通。

研發中心裡直播賣貨,跨界合作推新品

伽藍集團是一家囊括科技研發、生產製造、產品銷售等全週期產業鏈的化妝品公司。以自然堂為代表的伽藍集團子公司,選擇主動擁抱網絡直播。

“直播前心情忐忑,畢竟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向消費者溝通。”回憶起3月5日當天參與的直播,伽藍集團公關傳播總經理陳涓玲博士仍歷歷在目。她告訴記者,直播前準備了直播大綱。原本打算圍繞疫情分享伽藍集團的公益捐贈,復工復產等內容,沒想到網友很現實,更好奇產品如何緩解皮膚的狀況以及如何選購適合的產品。

好在,陳涓玲適應能力很強。坐在位於研發中心的直播間,面對鏡頭,飛速掃描網友不斷更新的彈幕,進行本色出演。“我本來就是美妝產品的愛好者,於是很快就特別投入地回答了網友對於產品的問題。直播中,還和研發科學家一起,與網友做互動小實驗,比如用麵包驗證自然堂小紫瓶的抗氧化能力,網友們都覺得很新奇。”最終,這場直播銷量超過100萬,觀看89162人,點贊數101萬。

创始人、高管直播“带货”,化妆品企业迎来“小阳春”

無論高管攜手研發者直播賣貨還是聘請網紅直播帶貨,都僅僅是拓展銷售渠道,產品自身的差異性和競爭性才是王道。

今年3月,自然堂下了一招“險棋”,推出新品“國潮塗鴉口紅”。在“三八”銷售期間,三大主推色號全部售罄,線上銷售超出預估銷量478%。

這款產品的熱銷與該項目的90後主創鄭確密不可分,她的另一身份是網絡美妝達人。“通過與塗鴉藝術家跨界合作,用塗鴉這種顛覆傳統意義的美使品牌更有趣味和年輕。”

“我還寄了上百支口紅給塗鴉藝術家,讓他嘗試用口紅作畫,以玩的方式自由創作和發揮。” 鄭確補充了一個關於設計包裝的細節,為了給產品賦能,她還建議將唇膏外殼原來的鐳射光面設計改成啞光質地,給人一種畫布的感覺。

自然堂相關負責人表示,踩準網絡直播經濟的風口,未來還將在社群營銷、種草直播、私域流量等領域和渠道發力。目前是線上線下開始進行整合,未來實體店的佈局將和線上及新零售綁定。

═ 專家

企業創始人做直播,可賦予品牌人格化

“商家自己做直播銷售,是供需雙方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可以增加交易的成功率。直播成為了一種營銷手段,可以帶來廣告效應,也有利於私域流量的轉化。”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陳歆磊向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分析道,企業創始人或者高管親自直播最重要的影響,在於有助於賦予品牌人格化。因為創始人或者高管與品牌的關聯度極高,在大眾眼中,創始人與品牌形象常常直接掛鉤。

如今,品牌方網絡直播帶貨,已嘗甜頭。未來哪類品牌更容易從直播中搶到市場份額?陳歆磊教授向記者表示,首先視品牌的目標消費者而定。其次,消費者的需求以功能性和情感性兩種形式存在,情感性品牌在未來的網絡直播中更佔優勢。

青年報·青春上海見習記者 陳泳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