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留學生回國:聽到“歡迎回來”落淚不敢擦,內蒙古隔離獲哈達"

回到家鄉西安已近一週,想起回國前的忐忑與歸國後收穫的善意,26歲的留法學生何夢如依然頗有感觸。

歷經近一個月對航班可能取消的擔心和焦慮,3月24日,何夢如乘坐飛機抵達第一入境點呼和浩特,走出艙門看到“歡迎回家”標語,聽到海關工作人員說“歡迎回來”,她沒忍住掉了眼淚,卻又不敢擦。

“所有的工作都井井有條,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儘可能讓我們舒適地度過14天的隔離。”何夢如告訴南都記者,集中隔離結束前,她寫了封2600字的感謝信,“這一路回來遇到的所有工作人員,真的付出了很多,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接受到我們的這一份感謝。”

每天5點起床看航班有無取消,起飛當天才敢退租學生公寓

何夢如於2018年秋赴法國留學,在一所商學院讀研究生。今年2月底,她完成了課程和實習,只需要畢業論文通過就正式畢業。

何夢如告訴南都記者,2月時法國疫情尚未暴發,實習結束後,她想在巴黎逛一逛,慢慢收拾東西辦完手續再回國找工作,於是訂了3月23日巴黎到北京的單程機票,花費近6000元。

然而,買好機票後,法國疫情驟然加重,被取消的航班也越來越多。何夢如十分焦慮,臨行前的近一個月,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查看航班是否取消,擔心無法正常飛行。3月初,她想看看回國的其他航班時,發現機票已漲到約1.2萬元一張。

據新華社報道,2月29日,法國全國累計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00例,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就疫情召開緊急部長會議,決定加強疫情較嚴重地區的防控措施。20天后,3月19日,法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10995例。

3月20日,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轉發通知稱,目的地為北京的部分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改為天津、呼和浩特、太原。3月22日,何夢如接到航班公司通知,確定自己航班的第一入境點是呼和浩特,一直懸著的心也稍稍放下,“應該可以正常回國了。”

何夢如告訴南都記者,她租住的學生公寓正常要求是提前一個月退房,但直到3月22日,她還“不能百分百確定航班會飛”。到23日早上,她確定航班可以正常起飛,才正式退房。

乘務員防護服上寫著“加油中國”,聽到“歡迎回來”忍不住落淚

何夢如在巴黎等待回國的日子裡,法國各項防疫措施升級,全國進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狀態”。

不過,她回憶,3月23日去巴黎戴高樂機場時,值機的工作人員只戴了口罩,沒有其他防護,“巡邏的工作人員連口罩都沒有戴。大家還是站得特別近,開開心心地在聊天。”

法國戴高樂機場。

上飛機前,工作人員給大家測了體溫,飛機上乘務員也會每兩個小時給大家測一次體溫。何夢如沒有買到防護服,只戴了眼鏡、口罩和手套,她看見很多乘客穿著雨衣,戴著洗碗的塑膠手套,“我覺得我可能這輩子都見不到大家這麼‘全副武裝’地坐飛機了,基本上大家都是不交談,不吃飯,不喝水,也不上廁所。”她還注意到,乘務員的防護服上寫了“加油中國”,還畫了一些小的圖案。

航班上的乘務員。

安全感隨著目的地的接近越來越強烈。3月24日12時許,飛機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下飛機時,何夢如看到機艙門口貼著標語“您辛苦了,歡迎回家”,過海關時,工作人員也對她說“歡迎回來”。她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了下來,但她不敢摘下眼鏡去擦。

下飛機後,乘客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填表、測體溫等。何夢如對做抽血檢查時的情景印象深刻。“當時需要抽兩管血,但是等了好久第一管都沒抽滿,抽血的工作人員心疼又無奈的跟我說:‘你一看就是飛機上十幾個小時沒吃喝,都沒有血,太不容易了。’”她感慨,“他們能站在我們的角度想,真的很感動。”

“所有工作都井井有條,所有流程都清晰明瞭,每個地點都有工作人員引導。”從機場到隔離酒店,全程各個部門的緊密配合讓何夢如一再如是感嘆。她說,儘管工作人員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看不清真容,但她還是能通過眼睛和聲音感受到,有不少同齡人,“大家這麼年輕、這麼高效、有責任心地工作著,真的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寫2600字長信表達感謝,臨行前收到工作人員送的哈達

“從呼和浩特入境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何夢如說,她在出國留學前,她曾去呼和浩特給好朋友當伴娘,婚禮結束後還在當地玩了兩天,“那個時候就覺得內蒙古的朋友特別實在,一天請我們吃了五頓飯,每頓都特別的紮實。”

在呼和浩特的隔離酒店,何夢如再次感受到了這種“實在”。她回憶,酒店每天的配餐都很豐富,有各種內蒙古特色菜品、水果拼盤,還有餃子。有人問能不能嚐到當地的牛羊肉,酒店廚師在商量後也推出了一些特色菜,有需要可以額外購買。此外,當地衛健委還派來心理諮詢人員提供心理服務。

“同時滿足上百號人的需求,照顧大家的生活起居,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有人都在儘可能讓我們舒適地度過這14天。”何夢如說,面對這些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有時她真想走出房門,給工作人員們說一聲感謝。

隔離酒店。

隔離期間,正好有兩個人過生日,酒店還專門準備了小蛋糕,寫了卡片放到壽星的門口,和大家一起在群裡送祝福。“還能關注到這樣的小細節,可見真的費勁了心思。”何夢如說。

隔離期的倒數第二天,晚上取餐時,何夢如還收到了一封溫暖的信,上面寫著:“也許錯過了其他城市的春天,卻趕上了內蒙古的春天……希望下一次相約內蒙古,可以帶你去呼倫貝爾看遼闊的大草原。”

給隔離人員的信。

看到這封信後,何夢如在群裡發了一段話,以表達對酒店工作人員的感謝,她還寫了一封2600餘字的感謝信,並通過一個有76萬粉絲的呼和浩特本地博主進行發佈,以期待能有更多人看到。她在信中寫道:“可能我們到走的時候也沒辦法和所有的工作人員面對面,看清他們面孔的道一聲感謝,但是真的希望可以讓在這次疫情戰鬥中的所有人看到,我們歸國的這些海外遊子,真的非常感謝你們,感謝你們付出的一切。”

隔離期滿收到哈達。

4月8日上午,何夢如隔離期滿,乘坐統一安排的大巴離開酒店。北方的習俗是“送客餃子迎客面”,臨行前,她吃到了酒店專門準備的餃子。排隊上車的時候,工作人員還向每個人獻上了哈達。

當天晚上,飛機抵達西安,經過重重檢疫後,何夢如獲得了“綠碼”,可以不用再居家隔離。因為疫情影響論文相關數據的收集,她原定4月上交的論文推遲到5月。如今,她正一邊趕論文一邊找工作。

採寫:實習生 陳婷婷 南都記者 吳佳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