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邊境“楓橋村” 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

大興安嶺呼瑪縣白銀納鄉不斷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以打造邊境“楓橋村”為載體,加快在農村中培育“法律明白人”。這個鄉以行政村為單位,通過學習培訓等手段,在農村中培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骨幹,為持續開展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提供保障。

白銀納鄉是鄂倫春民族鄉,共有6個村屯,其中河南三個村因土地面積大,土地糾紛也多。4月3日新河村村委會召開了村集體會議重新發包一塊村機動地,白銀納司法所藉此機會,利用新河村村委員成員、村民代表都參加會議的有利條件,開展“法律明白人”培訓會議。在會上,司法所所長於利葉向廣大村民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就《土地承包法》中土地承包的原則、程序、承包期限、合同進行了詳細解讀。通過會前學法,促進了農村村民會議會前學法制度的落實,保證了此次土地發包順利完成;對村民普及了法律知識,提高群眾依法辦事的意識,促進村民對《土地承包法》的瞭解。


打造邊境“楓橋村” 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


打造邊境“楓橋村” 培育農村“法律明白人”

通過“以案釋法”廣大村民表示,普法宣傳接地氣、聽得懂、學得進和記得住,也用得上,對生產生活有很大幫助。此次普法活動既增強了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又拉近了大家的距離,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推進了白銀納鄉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