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答卷——戰“疫”篇丨“幫農民把時間搶回來”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于振宇

【人物素描】

嚴婕,南縣政協常委、沃田農機負責人。疫情防控期間,她帶領工人們克服疫情影響,積極拓展新的農機技能培訓方式,加強科學種田全程化管理,提供農資一站式服務,幫助廣大種養戶解決了一批生產和技術難題。

【戰“疫”故事】

“往年部分插秧農機手來自湖北,今年受疫情影響,他們沒法及時過來,我們得培訓新的插秧農機手。”4月10日,記者在沃田農機的育秧工廠裡見到嚴婕時,她正忙於農機手的培訓工作。

為解決疫情期間插秧農機手短缺問題,嚴婕和工人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讓以前只會使用拖拉機、收割機的當地農機手掌握插秧機使用技術。“這樣既能增加農機手收入,又避免了跨區作業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

疫情期間,嚴婕帶領工人們推出“無接觸種地”服務,農戶們線上下單,公司安排農機手直接到田裡作業。此外,還通過線上抖音、快手直播,教農機手們自主開展農機具檢修保養,確保疫情期間農機服務不打烊。

在沃田農機的維修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剛為一臺拖拉機更換完機油濾芯,正準備開出去作業。嚴婕告訴記者,為減少農戶往返頻率,又避免農機損壞耽誤農時,今年特意組織了專業維修師提供上門服務。“能在農戶家裡修的,我們都儘量趕過去。”嚴婕介紹,近一個月來,他們已累計維修保養了800多臺農機,“忙得跟打仗一樣”。

在沃田農機配件車間裡,4000多個各類配件經過清點歸類後,擺放得整整齊齊。嚴婕說,它們是公司積攢了10多年的寶貝,既能滿足“爺爺輩”的老式農機,也能滿足剛上市的新款農機。

“我們建了群,農民需要什麼配件,我們送貨上門。”嚴婕介紹,要得不急或離得遠的,就通過快遞寄送;要得急或離得近的,就由公司成立的摩的送件隊送過去。

兩個多月來,嚴婕還利用電話、微信、抖音等,引導廣大農戶通過網絡或電話預訂農資,並提供農資送貨上門服務,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流動。

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2月份,嚴婕主動聯繫縣防疫中心,使用植保機、乘坐式植保機等現代化農業機械,無償開展公共場所的疫情防控作業。

育秧插秧是許多農戶的頭等大事。受雨水多、倒春寒影響,不少採用傳統田間育秧的種糧大戶秧苗受到影響,重新育秧肯定會耽誤農時。嚴婕瞭解情況後,及時為他們提供秧苗,並選派工人上門進行技術指導。

“室外育的苗剛出芽,適應環境能力弱,影響存活率和稻穀產量。我們在工廠把秧苗培育好再給農民使用。這些秧苗根系發達,芽也壯實,能比室外育秧提早5到7天插到田裡。”嚴婕說。

目前,嚴婕和同事們已準備機插秧盤10萬張,將在南縣的南洲鎮、大通湖等地開展專業化早稻集中育秧6000畝,預計全年水稻全程託管式服務面積達2萬畝。

“我們將不斷拓寬服務領域,繼續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幫農民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嚴婕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