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就在今天上午,國家教育部官宣了《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中指出: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並且,從2020年起在36所雙一流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趕緊和圈圈一起看看吧!

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正文部分比較長,圈圈幫你們把重點都圈出來了:

1)2020 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2)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名單(36所一流大學A類)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3)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4)招生程序

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PS:被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後續高考志願錄取。相關高校將於7月5日前確定錄取考生名單並公示錄取標準。

5)成績
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 85%)。高考成績原則上不得低於各省(區、市)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合併錄取批次省份應單獨劃定相應分數線)

6)培養模式
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探索建立 本—碩—博 銜接的培養模式。

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看完政策重點,我們不難發現:

“強基計劃”與現在的綜合評價“6+3+1模式”非常類似。因為從人才選拔模式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是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成績綜合素質評價成績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然後擇優錄取。

同時,“強基計劃”也與新高考改革所要求建立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新招生考試體系相符合。

那麼問題來了!

1.“強基計劃”和“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有什麼不同?

1)是選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綜合評價主要選拔“綜合素質全面、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是招生專業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綜合評價由高校限定招生專業範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3)是入圍校考的條件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圍條件主要是考生的學科競賽成績;綜合評價的入圍依據是考試的申請材料;而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4)是錄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綜合評價採取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60%)、高校綜合考核成績(不低於30%)和綜合素質成績(不低於10%)相結合,擇優錄取;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5)是培養模式不同。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

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髮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2.“強基計劃”由綜合成績決定,那麼有必要繼續參加競賽嗎?

不同於傳統的“自主招生”,在“強基計劃”中,學科競賽成績不再是報名的必備條件。圈圈也從一些競賽教練處得知,的確有不少學生家長因為這個新政策對競賽學習產生動搖,甚至有的學校大幅縮減競賽學生。許多家長都在困惑,競賽還有必要學嗎?

其實,學科競賽過去、現在、未來,都只是極少數孩子的“遊戲”,新政導學科競賽降溫,其實是對一些家長盲目讓孩子參與競賽的一種糾正。

學科競賽,應該回歸到“學科特長”的本質,圈圈給家長們的建議是:

對於在某一學科領域的創新性人才,無論國家政策怎麼變,名校都會對他們拋來橄欖枝。因此,對於在某一學科極具天賦的孩子,家長和孩子都不必過分擔心,應堅持初心,迴歸競賽本真。

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其次,那些因為升學、加分等功利性目的,不顧自身實際情況、自身是否具備科研潛質,而盲目跟風甚至孤注一擲的家長和孩子,確實應該冷靜思考這個問題了,這條道路真的適合孩子嗎?

圈圈再次強調一遍:學科競賽永遠都只是少數孩子的遊戲,而不是大多數孩子的敲門磚。

3. 85%只是入場券,15%才決定命運

“強基計劃”採取高考成績+高校考核成績+綜合素質成績三部分組成,並且高考成績權重不低於85%。

表面上看,“強基計劃”招生中,高考佔據了85%的權重,但摺合成百分制後,它們的分數級差卻被進一步縮減,特別是對於名校而言。

舉個簡單的例子,去競爭北大的,有可能是680分和660分的,但絕對不會是600分、620分的。傳統高考模式下,660分比680分低20分,可能相差了數萬個排名;但在新模式摺合成百分制後,僅僅是70.4分和72.5分的區別。【計算過程:(680×80)÷750=72.5;(660×80)÷750=70.4 】

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所以,高考成績只是入場券,根本不會拉開太大差距。

而剩下的15%如何決定命運呢?

在高校考核環節,都是頂尖高手之間的較量!高手過招,招招致命!

我們以北大清華近幾年的校考理科為例,頭部考生與尾部考生筆試成績分數相差在幾十分上下,最終經過“28模式”換算後,總成績差值也會在十幾分左右。學霸的榮耀,很可能在名校的一場校考中被擊得粉碎!綜合評價側重選拔綜合素質全面、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

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所以,這次新政策將綜合素質成績結合孩子的校考成績中,將校考、綜合素質評價成績兩者兼顧、平衡,這樣也更符合高校人才選拔的需求。

目前,高考試題難易梯度小、區分度較差,已經成為困擾教育部門的主要問題之一,而根據2019年6月份《國務院關於推進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2022年將全面取消高考大綱,取而代之將會以新課標和高校選才要求為依據。

教育部官宣:2020起取消自主招生開展強基計劃!高考又出新空子?

2020年高考備戰也開始了,這次的新政策如何? 我們拭目以待。

* 內容綜合自:教育網、名校衝刺站、高考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