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回看:走出極客圈的區塊鏈,普通人是怎麼靠它賺錢的?

我想,不管怎麼說,區塊鏈在大多數人心中還屬於新興事物,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認知,大概就是幣圈大佬的是是非非,安心吃瓜,或者時有耳聞比特幣又漲了還是跌了,心裡覺得似乎很神奇,但遙遠。但這種狀況並不使人灰心,相反,這是一種好兆頭,在人人都有關注卻相對少有人從事的事實上看,創業者在區塊鏈淘金是個不錯的選擇,跳出傳統市場激烈競爭巨頭環伺的高壓,成功相對也容易。

年尾回看:走出極客圈的區塊鏈,普通人是怎麼靠它賺錢的?

馬上年底了,今天咱就關於區塊鏈來一個全盤認知,看看這一年都有哪些新事物出現。

根據國外blockchain angels數據庫的統計,截至目前,全球區塊鏈公司累計達到2693個,相比於2015年的800家增長了3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0%。在國別分佈上,美國的創業企業佔了全球的36.8%,英國緊隨其後佔據14.3%,中國是4.3%。但與此同時,中國成功獲得融資的項目增長是令人矚目的,根據博鏈的統計,中國項目的融資金額列全球第二。

按照產業的發展邏輯,區塊鏈行業可劃分三種層次兩個方向的演化路徑(上圖為自行繪製),我們將在產業生態解析的部分闡述三種層次的產品項目各自有什麼特點,以及像哪個方向演化。

從整個產業生態上來看,整個基礎層為上層提供了基礎協議和硬件環境,基礎建設目前還不是很完備,有很多技術和規則需要構建,基於底層開放開發而且可通用的一體化方案,能夠實現垂直行業的定製化應用,表現為成型的產品和服務。

年尾回看:走出極客圈的區塊鏈,普通人是怎麼靠它賺錢的?

基於技術的開發生態和虛擬貨幣衍生的價值流通體系又有所不同。在虛擬貨幣衍生的價值流通體系中,底層主要是礦機、礦池和Asic芯片製造商,為上層提供硬件基礎設施。國內的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三家礦機制造商,已經成為全球前三的礦機提供方;由於比特幣的語言是圖靈不完備的,進行應用開發需要專業化的積累,這就催生了Gem和Elliptic等擴展技術方;最上游的數字錢包和交易所是虛擬貨幣最直接的應用方,也是目前最成熟的產品形態。

在技術開發生態中,公鏈項目是底層的基礎協議,衍生出擴展層的項目方案,並最終以行業垂直應用(Dapps)實現落地。底層協議也是這一生態的內核,它使用分佈式算法、加密簽名和數據存儲等技術構建區塊鏈的價值流通系統。最有代表性的項目是以太坊,它以基金會的形式運作(非公司性質),由基礎設施提供方成長為了全球最大的開發生態社區,這也是區塊鏈項目最理想的發展路線。

年尾回看:走出極客圈的區塊鏈,普通人是怎麼靠它賺錢的?

在產業模式上,由比特幣到以太坊的進化,區塊鏈開發者生態愈加繁榮,從場景上來看,主要分三個模式:

新的價值流通體系。比特幣的出現讓虛擬資產有了新的價值,目前主流的三種經濟模型,包括了比特幣代表的經典通縮模型、以太幣代表的多用途通脹模型和Casper代表的權益證明抵押機制。通過貨幣發行量和貨幣用途的設計,可以激勵更多人參與社區建設,為整個網絡的增長做貢獻。

技術擴展層的創新多樣化,涵蓋了解決方案、平臺即服務以及數據存儲等模塊化技術等多種類型。目前全球互聯網巨頭憑藉大數據分析和超高運算能力的先發優勢,推出Baas(去中心化平臺即服務),試圖佔領區塊鏈平臺的中心位置。

行業應用的項目數量正在快速增長。在公共流通領域,政府是主要的參與者,目前有十個國家成立了工作小組,有意推出本國數字貨幣,包括中國的DCEP、韓國的S Coin、波蘭的dPLN等;在商業服務領域,“區塊鏈+行業”正在改變各個行業原有的數據流通和交換形式,讓行業產品和服務更加安全和高效。


年尾回看:走出極客圈的區塊鏈,普通人是怎麼靠它賺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