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日本韓國為何沒有阿里和騰訊這樣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

日本和韓國也是發達國家,為什麼沒有產生騰訊阿里或者美國GOOGLE、 Facebook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呢。

你不知道,日本韓國為何沒有阿里和騰訊這樣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

答案就是人口,中國能夠產生百度、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主要原因擁有足夠的用戶,有用戶就等有市場,有市場才能燒錢產生這樣的公司,一個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必須要有足夠多的用戶,足夠大的市場,而日本只2億人,韓國只有5千萬人,他們是不可能產生這樣的大企業的。有人說那美國也只有3億人呀,為什麼能有GOOGLE、FACEBOOK呢,如果你覺得美國的市場只有3億人那就大錯特錯,美國的用戶數量應該以它的勢力範圍來算,或者以使用它的語言來算,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全球使用英語的國家有多少呢?人口有多少?

你不知道,日本韓國為何沒有阿里和騰訊這樣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

有45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英語在下列國家和地區是第一語言,加拿大、澳達利亞、英國、新西蘭、新加坡等,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講英語,就連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也是說英語的。世界75%的節目是英語,四分之三的郵件是用英語書寫,電腦鍵盤是英語鍵盤,任何一個會議敢號稱是國際會議,其會議工作語言一定要用英語。

龐大的說英語的用戶,就是一個有著同一種屬性的人群,這個人群就是孵化互聯網企業的土壤。一種產品、一種應用在同語言群體中傳播的速度是非常快,一篇中文寫的文章在中國傳播是非常快,如果傳到其他國家則需要翻譯,在其他國家的傳播速度也會大打折扣。

傳播速度決定也個互聯網產品的生死,就像江歌劉鑫案,第一時間發稿和晚一小時發稿的流量是天壤之別,江歌和劉鑫也主要是在說中文的人群當中傳播,你辛辛苦苦幾個小時寫的文章只能中國或者國外的華人地區傳播,它傳不到英國、美國。但你在美國花同樣的時間,卻能輕鬆的傳到其他國家,比如英國、加拿大等等,因為他們都說英語。這就等於生產價值的不同。

你在韓國辛苦3個小時寫的文章,最多隻能影響5千萬人。

而你在美國或中國,同樣的時間影響的卻是十幾億人。

又有人說印度也有13億,而且官方語言是英語,印度為什麼沒有互聯網企業呢。

印度有13億沒錯,但它有26%的人是文盲,在印度只要你會寫己的名字就不是文盲,英語雖是它的第一官方語言,但是據調查,印度人中粗懂英語的約2億,精通英語者約為5000萬。等到印度全民普及英語,到那時才會有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

網上有很多人說如果中國像美國一樣,人口只有3億,也會像美國一樣強大,對此,我表示哈哈一笑,中國如果只有3億人,根本不可能有百度、阿里、騰訊,因為說中文的國家只有中國一個,而說英語的國家除美國還有很多很多。

全球說中文的人口和說英語都是14億,所以只有中國和美國有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