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這是當乃至今時今日對曹植做出的評價,國泰民安選子建,亂世浮生擇子桓。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曹植是當之無愧的才子,曾一度有人覺得他繼承魏王的王位,但他未能達到權力的頂峰。為什麼?正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曹植小時候就想建功立業,所以這位寫詩的大才子,開始時並不怎麼喜歡寫文章。

但是,曹植的這一輩子,很難確定他是否有資格成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 有一些線索。 我們推測他並不是一個只會吟詩的文學人。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第一曹植是有自己的政治見識的,當時司馬家為抵抗諸葛亮從曹家獲得了極大的權力,而曹家漸漸地失去了政治的主導地位他最開始提醒曹叡讓他警惕司馬家,防止權力分散的人。

曹叡根本聽不進去。後來司馬家族篡奪魏國,證明曹植的關心,但他沒有親眼看到那一天。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第二,曹操很愛這個有才能的兒子,相信曹植,可以把大事託付給兒子,曹操也這樣做了。例如,曹操孫權打仗時,派曹植去鄴城,早年,荀彧在此地留守。他是管理能力很強的人。

可以推斷他是管理能力很強的人,不是一個政治無能者。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那曹操為啥不培養曹植了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見識淺薄請各位看客老爺見諒。以我愚見總結出以下幾點:


第一,曹植太愛喝酒。酒能助詩興,品茗美酒文人雅興,曹植也不能免俗並且有過之,史書記載曹植經常醉酒,終於在一次曹植喝醉了酒,從專供皇帝走的路上走過,如此越禮。

曹操大發雷霆,開始疏遠曹植。有一次,想讓他帶兵,但曹植喝酒連床都起不來,連將令都接不了。自此,給曹操留下了“不靠譜”的印象,最終被放棄。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第二,不善玩弄權術。楊修是個心理學大神平日很瞭解曹操的想法,幫助他製作了“參考答案”。回答又快又準確很讓曹操喜歡。 問他是怎麼做到的,直接告訴他曹操是楊修教的,真正的實力坑隊友,後來果然楊修就被曹操殺了。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第三,不知管教身邊人引的曹操不快。爭儲君通常是兩個利益集團的爭鬥。曹植身邊有楊修、丁儀、曹丕的密友陳群、司馬懿等文人墨客,他們都有傑出的政治才能。曹植“酒駕”時,楊修和他一樣醉。這樣一支團隊是不可能爭得出君。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曹植一輩子,大約有70首詩可以確定創作時間。曹丕登基時。曹植三十歲以前,只有二十多首產出,後12年,寫了50首詩。數量和題材巨增。著名的《洛神賦》就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曹操年輕的時候,同樣任性放縱,隨著閱歷的增長,他變成了一位才華橫溢的政治家。曹植走自己的路,結果,他失去了成為繼承位置的機會。曹丕父子在位期間,曹植一次又一次被收拾,十一年內遷了三次封地,絲毫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最後鬱鬱而終。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恃才任性放在才子身上是可愛,把它套在玩弄權勢的政客身上是一致命的個弱點。也不知道如何約束自己的個性。他最後的失望不能怪別人。


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曠世奇才曹植,為什麼活成了三國的悲劇


一方面我們感嘆於世間種種對於曹子建的不公,另一方面倘若沒有如這般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是否會寫出飄如驚鴻的名賦呢?縱觀整個歷史,其實愛情很難得。


我覺得愛情應當是不完美,沒有完美的結局所以才有了愛情的憧憬。但是文采絕對是漢末到南北朝期間的頂峰,他代表了這段時期的風向,讓我們能夠了解到當時人們的審美風格,這不比當個曹丕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