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金秋十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中國劇協、滬蘇浙皖四地文聯和上海黃浦區委宣傳部指導下,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上海市戲劇家協會、江蘇省戲劇家協會、浙江省戲劇家協會、安徽省戲劇家協會會同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局策劃舉辦“東方之韻·梨園武薈——長三角地區中青年戲曲演員武藝展示活動”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東方之韻·梨園武薈——長三角地區中青年戲曲演員武藝展示活動開幕式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本次活動各位領導及相關代表


這是一次深入學習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挖掘戲曲藝術精髓,加強戲曲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推動滬蘇浙皖四地戲劇界交流與合作,促進江南文化在新時代傳承與發展的有益之舉。

活動信息

時間:2018年10月5日至10月11日

地點:上海大世界

活動宗旨

旨在更好地激勵青年演員潛心研習戲曲武藝技巧,刻苦訓練,堅持不懈,為長三角地區中青年戲曲演員所學習掌握的武藝和技巧提供了一次展示交流的機會,也為戲曲在新時代的更好傳承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各位青年演員的精彩演出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各位青年演員的精彩演出

劇種薈萃 技藝精湛

屆時,京劇、崑劇、滬劇、越劇、淮劇、評彈、紹劇、揚劇、平調、甌劇、亂彈、梆子戲、黃梅戲等十三個劇種將輪番上陣,滬蘇浙皖四地

百餘名演員集聚在具有百年曆史的上海大世界,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一一展示把子功、毯子功、扇子功、水袖功、手絹功、髯口功、帽翅功、賦子板、耍牙、踩蹺等武功技藝,可謂“劇種薈萃,技藝精湛”。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各位青年演員的精彩演出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各位青年演員的精彩演出

攜手大世界「再續」緣分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上海大世界

回望歷史,上海大世界的舞臺上走出來過很多名角兒,但同樣也是新人的一個“試煉場”,大量的戲曲演員在成名前都在這個舞臺上磨練過,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世界更是成為青年演員的主場。

始建於1917年的大世界曾是中國首次男女同臺表演的場所,曾是戲曲、曲藝名角一唱成名的舞臺,曾是新人云集的孵化地,更是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聚集地。一百年來,大世界成為上海城市文化發展的縮影與見證者,也是上海向國內外展示文化藝術的重要窗口。來自四面八方的戲曲名團名家在此紛紛登場,一批在近現代中國藝術史赫赫有名的大家,從上海大世界“走向世界”。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從左到右:蓋叫天、小楊月樓、孟小冬

2017年,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曾攜旗下京、昆、滬、越、淮、評六家院團與大世界展開合作,共同培育並推出戲曲駐場活動品牌“梨園新韻大世界”,共完成演出179場,讓觀眾“零距離”感受了戲曲藝術的魅力,多方位滿足了市民觀眾的文化需求,該品牌不僅讓中心旗下青年演員增加專業素養與演出經驗,同時也收到了廣泛的好評與讚譽。

經過一年多的策劃與籌備,”東方之韻·梨園武薈——長三角地區中青年戲曲演員武藝展示活動”攜手大世界「再續」緣分,本次活動將讓觀眾充分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甘苦和中華戲曲的無窮魅力。據悉,根據本次展演情況的綜合數據,中華文化促進會等機構將發佈“大世界城市舞臺·中國魅力榜(長三角戲曲武藝榜)”榜單,上榜選手,將有機會邀請參與到“大世界城市舞臺·中國魅力榜”全國總榜單的角逐中,青年演員們也將有更廣的平臺一展身手。

本次活動得到了上海大世界傳藝中心、上海大世界文化運營有限公司、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滬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滬劇院)、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上海越劇院)、上海淮劇藝術傳習所(上海淮劇團)、上海評彈藝術傳習所(上海評彈團)、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江蘇省長榮京劇院、崑山當代崑劇院、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浙江崑劇團、寧海平調藝術傳承中心、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台州亂彈劇團、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安徽亳州市演藝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展示信息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金秋共賞大世界,有“武”有“戲”迎國慶

注:展示節目順序以當天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