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自貢其實是很有歷史底蘊的一個城市,“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食之府”,說得接地氣一點:自貢的鹽巴、自貢的燈會、自貢的鮮鍋兔等等都很有名。

今天,我重點給大家介紹自貢市內唯一保留的傳統井鹽作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謝霆鋒十二道鋒味節目的取景地——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燊海井鑿成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工程歷時3年,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鑽鑿的超千米的深井,達到了1001.42米,井口直徑約11釐米。而在當時的美國,人工鑽鑿的類似鹽井最深的也才580米。燊海井現在仍在使用,但它追求的不再是產鹽量,而是將這種傳統的製鹽作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這裡要用到木製井架(也叫天車)、人工踩架等工具完成從井下提取滷水。天車高18.4米,是由幾百根圓杉木捆制而成。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製鹽工藝共分為六大流程:一是提清淨化,二是轉摸雜質,三是下渣鹽,四是鏟鹽,五是淋鹽,最後是晾鹽、鹽驗、分裝入庫。

從燊海井提取的滷水會運送到灶房,這裡就是製鹽的地方,至今仍保留著八口大鍋,一口鍋能產出近百斤鹽。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初提的滷水有很多雜質,工人們會在滷水中加入豆漿,滷水中的鈣和豆漿中的蛋白質會慢慢形成固體,反覆如此,直到雜質除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每口鍋會持續加熱,慢慢就會有白色結晶形成,這就是最初始的鹽。一口鍋整體形成鹽大約需要7、8個小時。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其實燊海井最早是使用人力推動一個叫“大車”的工具提取滷水,“大車”全部用硬木製成,高2.5米,直徑4.5米,清朝道光年間製成的這座“大車”,需要8-12人一起推動。後來改為了使用牛推動,這有個傳說,自貢的牛肉之所以肉質優良、美味可口,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一直在辛勤勞作。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燊海井

走的時候,我也買了一些這裡純手工製作的鹽,據說這裡的手工鹽尤其適合製作泡菜,味鮮香脆,不生黴花,獨具特色。這裡遊人不多,保護得很好,值得大家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END

奕杉工作室堅持原創,每一個地方,每一張照片,都是我親自到過、拍過的地方,觸摸歷史,感悟人生,在旅行中成長。請關注奕杉工作室,期待您的寶貴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