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連虧9年的美團,終於在2019年開了掛,全年營收975億元,淨利潤47億元,實現了全年盈利。

九敗一勝,這個盈利,太不容易,要知道之前4年就虧了200多億。

本期內容,五環君聚焦美團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一起從財務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外賣生意是怎麼做的。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從虧損到盈利

有人不禁要問,一個公司連續虧了那麼多年,到底怎麼活,看瑞幸就知道答案。3年不到,虧了快35億。

虧得多終究人家自個兒事,薅的也是投資人的錢,打個翻身仗才是硬道理。

美團就把天天貼錢送外賣當做一份事業在幹,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送外賣的空檔還騰出時間去香港股市敲了個鐘。

順便,還把百度、阿里、騰訊的BAT格局改寫成了阿里、騰訊、美團的ATM格局。

2019年,美團的全年營收達到975億,接近1000億。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營收達到1000億的目前也就只有阿里和騰訊,美團很近了。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如何賺錢?外賣

整個2019年,美團營收裡面,餐飲外賣收入佔了近6成,到店、酒旅和新業務加起來只有4成。

先說外賣,美團和餓了麼一黃一藍,幾乎拿下了整個外賣盤子。但外賣賺錢這件事其實才剛剛開始。

最先開始做外賣的中國人,是餓了麼的張旭豪,那時候他還是上海讀大學,倒不是自己躺宿舍裡靈光一現冒出來的點子,是跟外國人學的。

幾個美國留學生在上海讀書,吃飯不方便,最後倒騰了一個外賣平臺,叫食派士,後來被肯德基的老闆百盛中國收了。

再往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餓了麼做大做強,美團、百度都跑進來搶蛋糕。

2014年,為了跟餓了麼搶大學生市場,美團每天在想著怎麼撒錢,投資人差點就不樂意了,不過還是咬著牙投出10億美元,這份投資方名單裡就有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

王興拿到錢一扭頭還奶了餓了麼一口,投資8000萬美金。當時王興想借著風投,找個機會把餓了麼吞了,萬萬沒想到算盤一個沒打好,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2015年,外賣的戰火越燒越烈,眼看著曾經的小弟餓了麼羽翼逐漸豐,被髮了好人卡的王興突然覺得手裡的外賣不香了,同行是冤家,這個冤家還是自己掏錢攢出來的。

幾番東征西戰,直到2018年,戰火漸漸平息,外賣市場也成了美團餓了麼雙足鼎立的局面。

這個時候,來了一個驚悚的故事。大家曾經薅的羊毛,要奉還了。

信號是:美團外賣的變現率從3%,到了現在的14%。是個什麼意思,一筆100元的訂單,美團就能夠拿到14元。變現率越高,來錢也就更快。

拉幾個互聯網公司對比一下,阿里、京東的變現率徘徊在2點幾、3點幾,拼多多算高了,4%的變現率。

美團14%的變現率是個什麼概念,你去細品。不知道你品出來的是什麼,五環君品出的是:送外賣的時候,美團特別不像一個互聯網公司。

發現沒有,一步兩步,那個虧錢的外賣業務,已經搖身成為了賺錢機器。

打個比方,美團是修路的,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10個人從這裡過路,只能收10塊錢,現在平臺上有620萬商家,就可以賺620萬個商家的錢。

再把路修好一點,修成水泥路,修成柏油馬路,修成信息的高速公路,路越來越好,行走在這條路上的商家也要付出相應的成本,這叫提高佣金。2019年裡,整個美團收取了655億的佣金。乾的也是苦活兒累活兒,確實沒什麼好苛責的。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但佣金不像房租,能永遠往上漲,餐飲老闆家可沒有太多餘糧。

關於佣金的問題,最近也鬧出了一些風波,重慶、山東幾個地方的餐飲協會,帶著商家跟美團鬧了起來,原因是美團要漲佣金,本來收20塊錢佣金,以後可能是30塊。

商家心都碎了。合著除了付房租水電人工費,還要養著一個爸爸。

隔壁餓了麼看不下去,直接放話,外賣佣金低於其他平臺3到5個點。直到現在,美團都沒吭聲。壓力也是大的。

怎麼賺錢?酒旅

吭哧吭哧送外賣,確實帶來了很多收入,但是利潤率太低。美團又折騰出一個到店、酒旅的業務。

去年,美團在到店、酒旅業務的一進一出,收入將近200億,是外賣的2倍。

就跟電視劇安家裡的中介平臺上一樣,成交一筆酒店就要給一筆的費用,並且成交100筆訂單和成交100萬筆訂單,能收取的佣金更多了,成本變化並不大。

外賣就不一樣了,平臺上的訂單增加了,抽傭是能增加,但相對應地,要付給騎手的錢也在增加。

現在美團外賣騎手接近400萬,給騎手發工資成了最大的成本,最近3年給騎手發的工資,已經接近900億。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王興做生意有個邏輯,用高頻業務來帶動低頻業務,什麼意思,外賣可以天天點,這叫高頻業務;旅遊不能天天去,這叫低頻業務。

當你在美團外賣APP上點外賣時,一不小心發現這個APP還能訂酒店,順便點進去看看或許就下單了,這就是高頻帶低頻。

美團新業務

但是王興覺得這個低頻與高頻的組合還不夠,轉的不夠快,要來個更高頻的。

於是,共享單車成功吸引了王興的注意力,2018年,遍地都是共享自行車的時候,王興非常高興,共享單車的用戶要是都變成美團的用戶,那是多大的流量?

接下來,有了美團27億美金收購摩拜的故事。

摩拜原本是浙江大學一個叫胡瑋煒的女孩子創辦的,有很多情懷在裡面,她說,“我希望我像一個機器貓一樣,當我想要一輛自行車的時候,我就能從口袋裡掏出一輛自行車騎走。因為在大城市裡面,高峰期的時候根本打不到車,而坐黑摩的非常危險,我無數次從地鐵站出來,那個時候就特別希望有一輛自行車。”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王興收摩拜的時候,說好了讓摩拜獨立運營,保留品牌,但是1年不到,原本橙色的摩拜單車就變成了美團的黃色。

摩拜的情懷粉們恨得直咬牙。

當初,光是摩拜單車4個字,王興就花了16億去買,如今小紅車沒了,這錢不是白花嗎。

共享單車之外,美團還有個新業務叫網約車,這是把手伸到了滴滴的地盤。

其實滴滴老闆程維跟王興是好朋友,中午還在一起吃飯,晚上美團直接拱進滴滴大本營,說要做網約車。最開始美團打車的模式跟滴滴一樣,對接司機與乘客,但是做了一陣子發現情況不太對,左手給騎手付工資錢不夠呢,右手還要給網約車司機發工資?太累。

後來,王興選擇做聚合平臺,這招跟高德很像,做打車的聚合入口,自己本身不碰司機與乘客雙方。只是把美團APP作為一個打車入口。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2018年美團成功上市,共享單車與網約車給王興帶來的,更多是上市估值,還是流量,這個真不好說。但是美團在2018年虧的85個億,共享單車和網約車貢獻了很大一部分。

2019年,美團柳暗花明了。新業務有200多億的收入,快趕上酒旅業務。但是新業務畢竟年輕,銷售成本180億,相比之下,酒旅的銷售成本才25億,差距大得令人害怕。

經營10年,美團終於熬到了盈利之年,從最開始的一家團購公司,到現在的外賣公司、票務公司、酒旅公司,甚至出行公司,但是從這份盈利的成績單來看,美團實際上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外賣是主要收入來源,靠的是商戶的佣金和廣告投放,但是當下的美團正在遭遇史上最嚴重的商戶抗議,而餓了麼則降低了佣金,這一仗,可能比當年搶用戶更為嚴峻。

到店、酒旅的賺錢雖然多,但是規模還是有限,對於營收的貢獻只有23%,況且這個低頻業務還得靠外賣的高頻業務去驅動。而新業務,還在培育期。

美團10年,九敗一勝,一個送外賣的如何賺錢


王興曾經被媒體稱為“中國最倒黴的創業者”,他有一本傳記叫《九敗一勝》,是商業作家李志剛寫的,李老師也給劉強東寫過一本《創京東》。扯遠了,10歲的美團,剛好是九敗一勝。

第11年怎麼辦?王興做了個預告——2020年第一季度,預計虧損。這跟疫情有關,但也不全是疫情的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