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從十堰城區出發,沿316國道一路西行約20餘公里,便來到了堵河之濱的明珠鄉鎮-黃龍鎮。黃龍鎮處於秦巴山麓,堵河之畔,襄渝鐵路、316國道、十白高速穿境而過,在陸路交通不便,水運盛行的年代,由於堵河之畔的優越地理位置,商賈雲集,往來不絕,成為盛極一時的“小漢口”。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堵河環繞的黃龍古鎮

穿行於古鎮中,行走在古街的石板路上,耳畔彷彿迴響起史前人類哐哐噹噹鑿石為器的聲音,彷彿看到熙熙攘攘的商賈步伐匆匆的行走在古鎮上,彷彿看到往來不絕的船隻在堵河碼頭停靠,又不斷起航。在黃龍古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歷史的厚重悠遠,在這裡交匯融合。你聽,用心傾聽,你看,用心細看,古鎮歷史與現代的畫卷正依次展開……

古鎮歷史文化源遠

人類起源以來,自古有逐水而居,沿河為市的習慣,堵河作為漢江的最大支流,至今仍然保持著一類水質,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貢獻者之一。從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堵河沿岸生活勞作。黃龍鎮,作為堵河出山入江的重要節點,奔騰浩蕩跨過萬千崇山峻嶺的堵河,在進入黃龍鎮後,逐漸進入地勢較為平坦的山間谷地,水流速度驟降,宛如粗獷的漢子,遇見了美麗的姑娘般一下子溫柔靜謐了下來。緩緩的河水,清澈見底,碧綠中透著一絲輕盈與優雅,在垂柳的撫摸下,靜靜的流淌,流向遠方,流向漢江的懷抱。勤勞的黃龍先民們在這裡勞作耕種,繁衍生息,成就了黃龍古鎮最早的文化之脈。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古鎮正中的一塊宣傳牌

2008年9-12月,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湖北省文物局、十堰市博物館等單位對黃龍鎮東灣村的犟河口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大量的陶和石斧等器物,經專家分析研究,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黃龍鎮地區就有人類生存的遺存,更加佐證了漢江流域是中國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

堵河“黃金水道”成就聞名遐邇的“小漢口”

湖北境內有兩條大江大河,長江和漢江。滾滾長江孕育了肥沃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成就了中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城市集群。漢江,從秦巴山區的崇山峻嶺而來,經十堰、襄陽、荊門等地從武漢匯入長江,成為溝通聯繫秦巴山區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路要道,成為秦楚文化交融傳遞的文明之路。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古鎮遠眺:歷史與現代的交匯--堵河上的新舊黃龍大橋

十堰地處鄂西北,秦巴餘脈在境內綿延數千裡,歷史悠久,四省通衢,是楚漢文化交匯交融、共融共生的重要地域之一。黃龍鎮憑藉良好的水路環境,溯游而上通竹山、竹溪,甚至四川、重慶,沿水而下則達鄖陽、丹江、襄陽、武漢。在陸路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只有水運可以穿山越嶺,達江通海。方便、快捷、運輸成本低廉,使得堵河成為溝通聯繫十堰山區與發達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黃金水道”。水運的發達,鄂西北貨物的集散中轉,商貿活動日益頻繁,逐漸成就了黃龍古鎮的歷史輝煌。一時間,黃龍古鎮,人來北往、商賈雲集、商鋪林立、街市繁華,是當時鄂西北地區商業、文化、航運中心,因而被人們譽為“小漢口”。

別具鄂西北特色古鎮建築

黃龍鎮作為因商貿而興起的集鎮,繁榮的商貿活動加快了市鎮的形成,進而又推動更多的商賈百姓紛紛在此築房生活,南來北往的商賈也帶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築風格與文化特色,再融以本地的建築特色和當地文化,形成了具有鄂西北特色的古建築群落,成為鄂西北特色民居的典型代表,對於考證瞭解鄂西鄂北地區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這些特色建築歷經數百年的風雨而保存至今,也成為黃龍古鎮曾經輝煌歷史的見證者。斑駁的牆壁,高聳的屋角,彷彿向後來者講述一段黃龍古鎮的雲煙往事和動人故事。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修葺一新的武昌會館,昔日風采再現

黃龍古鎮現存武昌、黃州、江西、山陝等四大會館和6號民居、64附2號民居及黃龍傳統民居群。明清時期,外地商賈以黃龍鎮便利的水運為載體,進行區域之間的貨物集散交易,將鄂西北地區地道的生漆、木耳、茶葉等山貨,運至長江中下游地區,換回人民所需的生活用品。這些常年奔波於各地,從事貨物交流貿易的商人,稱為“行商”,區別於“坐賈”。行商的存在加快了人流、物流以及文化在地區之間的交流匯聚,他們先後在此興建了各自的會館,武昌、黃州、江西、山陝等四大會館相繼建成,作為同鄉商賈聚會交流,休憩落腳、互通商情的活動場所。這些會館氣勢恢弘,技藝精美,滄桑中仍不失精緻與魅力。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古鎮民居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高聳的馬頭牆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古鎮民居


黃龍古鎮,是一座活著的古鎮。除了標誌性的四大會館,傳統民居也是黃龍古鎮的重要組成和歷史文化承載者。青磚灰瓦之下,阡陌街巷之間,古鎮居民悠閒的生活著,屋簷下晾曬得酸菜,街巷間嬉鬧的兒童,屋門口靜坐的老者,使這個古鎮充滿的生活氣息。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幽靜的古鎮小巷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十堰市西苑醫院黃龍門診部,所在地是原十堰市黃龍醫院。黃龍醫院起源於1946年意大利天主教會的一家西醫診所,是當時全國340家醫療機構之一,是鄂西北現代醫院的發源地。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準備出租的古鎮民居


生機再現:嬗變中的古鎮

古鎮因歷史而厚重,因文化而濃郁。如今的黃龍古鎮,隨著南水北調水源地建設和國家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古鎮的保護與發展正在加速,這個因水而興,因水而衰的古鎮,正在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一個水清、岸綠、魚肥、鎮美的黃龍古鎮,帶著歷史的氣息和現代的文明正在向人們走來。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古鎮鄉村遊步道


黃龍人以“水”為載體,做足“水”文章,以優質的堵河水澆灌生態大棚,成就綠色美味果蔬,以甘冽的堵河水孕育清水魚,成就舌尖上的美味“黃龍魚頭”。如今的黃龍,修繕古鎮建築,還原古鎮風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古鎮人居環境。暢遊在古鎮裡,嘗美味,賞美景,品一口堵河水,頓時心清氣爽,舒心的愜意流淌全身,久久難以忘懷。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古鎮生態種植大棚


十堰名鎮:歷經風雨的“小漢口”——黃龍鎮

路邊嬉戲玩耍的孩童

黃龍古鎮,有美景,有美味,有故事,有韻味,在青石板之下,在堵河之中,在古鎮的濃厚歲月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