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廳榜單引爭議,其實是對“北京小吃”理解岔了

看到北京餐飲界扛把子的D大師,還有三聯美食,都發了對首次發佈的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餐廳榜單表示不滿有爭議的文章。

對於北京小吃,我覺得三聯美食那篇文章和米其林有歧義理解,米其林必比登榜單評選目標指的北京小吃是:在北京能吃到的小吃,而三聯文章作者理解的是北京傳統的小吃。所以米其林發佈的15家館子裡有一家泰菜【Keaami】和一家台州菜【榮小館 (百子灣南二路)】蠻正常。上海米其林必比登榜單裡還有:【正鬥粥面專家】吶。很明顯是三聯美食作者沒真正理解米其林必比登榜單的目標,就著急蓋帽評論。

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厅榜单引争议,其实是对“北京小吃”理解岔了
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厅榜单引争议,其实是对“北京小吃”理解岔了
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厅榜单引争议,其实是对“北京小吃”理解岔了

另外對餐廳的爭議,我倒覺得米其林必比登餐廳榜單沒什麼大問題。本來這個榜單就是以相對低價偏日常的小吃餐廳榜單定位。第一版對在北京地區的小吃的瞭解,沒有那麼深刻,也是可以理解,我從米其林上海餐廳榜單的變化,讓我對米其林對當地美食文化的理解學習能力還是蠻信服的,期待米其林榜單接下來的磨合調整。

說實話榜單都有它自己的規則,作為針對遊客的當地小吃餐廳指南,米其林必比登榜單,選這些有點名氣,有一定代表性的日常小吃餐廳也是可以理解。不一定會選所謂本地人認為最好的餐廳,而且這個最好,在本地人之間也互有爭議。

還要提一下,米其林榜單候選餐廳的篩選小組的信息來源,有很多渠道,並不是光來自於北京美食圈的資深人士。

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厅榜单引争议,其实是对“北京小吃”理解岔了

關於D大師特別提到的,米其林必比登小吃榜單裡,有“逐臭”的美食思維。可事實上“腐臭”的美食是佔有一定市場,而榜單裡15家,與“腐臭”相關的只有幾家,而且這是反映真實現狀和事實,並沒有錯誤的美食風格導向功能。對於米其林來說,如果說有美食風格導向作用,也應該是米其林星級餐廳榜單主要承載的功能。

而且我不覺得榜單裡有透出傲慢,相反是有在致敬,第一次致敬方式和目標也許沒那麼完美,我不覺得有問題。不要太有玻璃心。

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厅榜单引争议,其实是对“北京小吃”理解岔了

下面我說一點自己的想法:

光一個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榜單首發,就讓北京美食圈爭議不少,實在不夠大氣,說句實話,米其林有米其林的標準,非得用自己心目中的評價體系來抨擊米其林榜單的正確性合理性,真沒意義。其實抨擊者還是不夠自信,那麼看不上米其林榜單,就不理它唄,可又那麼起勁地去bibi。

話說回來,無論米其林上海榜單還是廣州榜單,不都是這樣鬧騰過,可最終最具影響力的還是米其林榜單。

一是米其林榜單有強大的適應當地飲食文化逐漸磨合的能力,看看上海榜單,第一年爭議巨大,可才幾年,爭議就越來越少,最經典的調整就是 米其林指南2020上海最新榜單發佈,唐閣兩年從三星跌至一星

二是它始終是這餐廳榜單領域裡,相對最有公正性,最有信服力的榜單。不服不行。

拓展閱讀:揭開米其林、黑珍珠等餐廳指南的秘密

我蠻期待11月28日的米其林北京餐廳星級榜單發佈。希望它能推動激勵一些真能做好菜且出品穩定的餐廳,希望北京餐飲不要光有大氣,光有話語權,光有拉幫結派的叫囂,不要有什麼“餐廳一定要打招呼才能有好品質”的壞毛病。好希望京城餐飲能趕上上海、廣州的整體出品水準。

當然28號發佈後,米其林肯定照例又會面臨最擅bibi的一些京城美食人的猛烈抨擊。

可理智地想想,也許可以挖掘點東西:

- 做榜單的朋友可以看看米其林是怎麼實現相對公正,米其林評委身份為什麼保密得那麼好,是怎麼根據當地飲食文化在做調整,學習一下;

- 而餐廳朋友可以想,怎樣在米其林為代表的國際美食標準/趨勢和本土美食文化之間做好平衡和結合,穩定點,不用打招呼也能吃到你們的上佳出品

- 還有些有想法的餐廳可以藉此機會突破北京美食江湖的固化階層……

拋幾塊磚,還有很多可以反思借鑑的。

靜候28日米其林北京餐廳星級榜單的發佈……鬧騰……

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餐厅榜单引争议,其实是对“北京小吃”理解岔了

附:【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餐廳完整榜單】

爆肚金生隆

寶源

北新橋滷煮

功德林

靜一

Keaami

柴氏風味齋 (海淀)

柳泉居

方磚廠69號炸醬麵

榮小館 (百子灣南二路)

紅館

天廚妙香素食 (朝陽)

璽源居 (前門大街)

尹三豆汁

玉華臺 (西城)

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餐廳名單,共有15家餐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