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所謂為自己負責任,是既能看到魔鬼的部分,接受它的存在,也能看到天使的部分,並積極嚮往和利用這個部分,有意識地讓自己更多地處在積極平和的情緒裡面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大家從這張圖上看到了什麼?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再仔細看看呢?

其實離婚或獨撫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也像這張圖一樣。有人第一反應是這事特糟糕,好像碰到魔鬼,也有人第一反應是終於解脫了,像是遇到天使。但任何一面都不是全部,這兩者,是同時存在的。

哀傷的歷程 是一定會走出來的

更多正承受著壓力的媽媽,是先體會到了負面影響的部分,而這個負面影響,既有生活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在心理上,更多的人是從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上感知到的。更讓人困擾的,不是這些情緒,而是像有一位媽媽說的“最讓我心煩和無法忍受的,是我根本不知道這些情緒什麼時候就會冒出來,更沒辦法用理性去控制和消除這些討厭的感覺”。

哀傷的五個階段

不管離婚前夫妻感情如何,從客觀上講,離婚確實是“失去一個原來擁有的東西”,這種“失去”的感覺,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引發一系列的“哀傷”反應,從規律上,跟我們失去一個親人之後的反應其實是相似的,都經歷這樣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否認”。

比如被突然通知到要離婚時,第一反應不可 能,他是開玩笑的,這不是真的”。或者剛辦完離婚手續時,跟別人講起來覺得“根本沒什麼呀,跟以前沒什麼不同”,等等。

第二個階段是“憤怒”。可能表現為不斷自問“為什麼是我?”“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比如見人就抱怨自己的前任有多糟糕,甚至成天計劃著怎麼報復前任或小三,恨不得咬死那些導致自己離婚的人。

第三個階段是“沮喪”。前兩個階段是很耗神的,假裝事情沒發生和到處氣乎乎讓人快把力氣用完了,沉下來才感覺到傷心難過了,嚴重的時候甚至像是得了抑鬱症一樣,床都起不來,沒有力氣面對任何小事。

第四個階段是“討價還價”。表現為自責,對所發生的事懷有罪惡感。可能開始反思或者不停跟別人傾訴“如果當時我這麼做就好了”,“如果我那麼說就不會這樣了”,“如果我再堅持一下他就不會離開我了”,以為只要當時的做法不同,就可以扭轉命運。事實上,如果真正的問題沒有解決,一個小的舉動,是不太可能改變過去所發生的事情。

第五個階段是“接受”。當我們終於明白,事情是真的發生了,不管怎樣其實都無法改變了的時候,我們就會重新調整生活,並繼續過日子。心情也會變得好起來,開始過自己的生活,並創造新的回憶。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控制不了的時候 不去控制才是最好的辦法

這五個階段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走完,而且在

這段過程中,沒有所謂絕對正確或適用於所有人的處理方式。它們的發生次序可能不一,並有可能同時處於一個以上的階段。但不管怎樣,哀傷的歷程要走完,我們才能真正走出來,而且,是一定一定會走出來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大家需要更多地理解自己所經歷的,一定都是有原因,有道理的,剛剛離婚之後,你無法面對,難過,憤怒,後悔,都是正常的心理歷程,覺得控制不了的時候,不去控制才是最好的辦法,至少不再增加新的糾結,要允許情緒的發生 。當我們處於負面情緒中時,常常會只能想得到壞事。所以我們安慰一個正在傷心的人說“你想點開心的事情”,是很難的。你得先聽他哭完,情緒得以平復的時候,再引導他去看積極的方面。如果生活中的瑣事暫時沒那麼緊急,任性地頹廢幾天,絕對是關愛自己的表現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離婚和獨撫也帶來機遇

如果說離婚帶來的種種生活不便和不可避免的哀傷反應是壞處,也是很容易被人注意到的部分,那麼既然最終還是選擇了離婚,你有沒有認真地去總結過,離婚和獨撫所帶來的機遇呢?也就是說,既然我們理性上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收益也有代價,你是否願意主動去清點一下你的收益呢?

有的媽媽會說,我是“被離婚”的,如果能選,我根本不想主動離。但其實不管是主動提出還是被動提出,最終的結果是離婚的話,就代表著我們最終還是做出了離婚的選擇。那既然選擇了,作為成年人,我們就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受害者”的角色中解脫出來,不再把自己的人生決定權拱手讓予別人,開始為自己而活

關注點改變 感覺會有很大不同

請體驗一下把責任都推在別人身上,把關注點都放在失去和痛苦上的感覺。請體會自己想到這些話時候的感覺: “這一切就是個錯誤的安排,這個人毀了我的生活,把我和孩子都置於困難的境地,我每天要面對這麼多的困難,操這麼多的心,不停地想辦法多掙錢保證我和孩子的正常生活,在這麼多的壓力底下,還得裝成很堅強的樣子,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接下來,請深呼吸,把剛剛的感覺都放掉,再試試下面這種想法下身體的感覺:“過去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也不可能改變了,獨自撫養孩子確實不容易,但生活中還是有不少讓人欣慰的地方。我和孩子身體都算健康,掙的錢雖然不多但也還夠花,孩子也常常會貼心地關心我,我養的花長得也還不錯,還有幾個貼心的朋友,願意聽我說說話聊聊天,日子雖然過得不容易,但也一天比一天更好了呀……”

相信你已經直觀地感覺到了,單單是把想法改變一下,把關注的點調整一下,我們的身體感覺就會有很大不同。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去主動承擔生活的責任,並且有意識地把關注點放在收益上,把代價和痛苦作為背景,而不是讓這些悲觀的念頭任性地佔據腦海,生活色彩就可以發生轉變,也就更容易走完哀傷的前幾個階段接納已經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創造出比以前更加精彩的生活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離婚帶來的收益

a.找尋到更加合適的靈魂伴侶

之所以會離婚,有很大的原因是雙方在原來的婚姻中沒辦法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付出的代價太大,比如感受不到愛,找不到親密和默契的感覺,無法實現真正的交流,而留在婚姻裡另尋“紅顏知己”又揹負著很大的道德負擔。那麼,離婚便是找尋更加適合的靈魂伴侶的機會,甚至有可能找到讓自己重新燃起生活激情的另一半。

b.無須再做無謂付出

有的媽媽可能在原來的婚姻中得不到尊重,對方給錢,給時間,卻把自己為家庭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言語上多有輕蔑,那麼離婚後,至少不用再為對方做出無謂的付出,自己的努力也更容易有機會得到公正的評價。

c.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有的媽媽很希望前夫能為自己做些事情,離婚之後,這部分的期待自然也會降低,反而更加自然地自己去滿足自己的需求,給自己買想要的東西,或是為自己的喜好花時間,真正有機會去體會生活的樂趣……

d.終於可以自己說了算

很多家庭的衝突源於婆媳或是教養孩子的理念衝突,獨撫之後,距離產生美,自己說了算,也不失為一種自由。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可以列舉的內容很多很多,從今天開始,你可以有意識地做這樣的練習,越具體越好,比如:

  • 我可以自己完全決定今天吃什麼飯,
  • 而不用再考慮另一個人的口味。
  • 我可以按我的理念今晚給孩子穿紙尿褲睡覺,
  • 不用再爭辯到底紙尿褲好還是尿布更好。
  • 我可以省去每次方便之後掀起馬桶坐墊的麻煩。

這樣做會不會是避重就輕,自我欺騙呢?不,這不是要鼓勵迴避或否認在獨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所謂為自己負責任,是既能看到魔鬼的部分,接受它的存在,也能看到天使的部分,並積極嚮往和利用這個部分,有意識地讓自己更多地處在積極平和的情緒裡面。

盤點離婚“收益”|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