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菩薩拜佛,應該怎麼求,才能“有求必應”?你做對了嗎?

求菩薩拜佛,應該怎麼求,才能“有求必應”?你做對了嗎?

在這個人世間,渴望與美好相遇是每個人心中的願望,神聖的三寶殿堂承載了太多人們對於幸福生活的期許,燃香供佛、合十頂禮,人們在佛前許下心願,他們相信慈悲的佛菩薩會讓他們心想事成,如願以償。其實,“佛氏門中,真的有求必應”,但是究竟應該怎麼求?你知道嗎?

佛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天,釋迦牟尼佛見到了一個每天都禮拜六方神的年輕人,佛陀問他:你為什麼要拜六方神呢?這年輕人說:祈禱神給我降福免災!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年輕人是迷信。”

於是,佛陀把他領到河邊跟他說:你扔一塊石頭到河裡去。年輕人把石頭扔進河裡去。佛就問他:現在你能不能祈求神明保佑這個石頭不沉下去?年輕人搖搖頭,這種事神不會保佑的。為什麼?石頭放進水裡一定要沉進水裡去的。

求菩薩拜佛,應該怎麼求,才能“有求必應”?你做對了嗎?

釋迦牟尼佛再問:如果你現在倒一碗油在水裡頭,你能不能祈求神明把這個油沉到水底下去呀?那年輕人說:這也不能求,求不來的,油放在水上一定會浮起來的。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他了,他說:一個人做惡,就像把石頭扔到水裡頭,它一定會沉的;做善就像把油倒進水裡頭,它一定會浮上來的。這一沉一浮是因果的自然規律。做善一定得福報,不求神明保佑也會得善果;如果做惡的話,一定得惡報,即使是求神明庇護,也還是要感受惡果的。這是宇宙間的真理。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富貴得富貴,求智慧得智慧,求長壽得長壽,求男女得男女,有佛法就有辦法。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立志發願,奉行諸善也必能喜得貴子,關鍵就在於要如理如法的去修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求菩薩拜佛,應該怎麼求,才能“有求必應”?你做對了嗎?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福報的化現,身體健康、事業順利、眷屬如意、家庭和睦、財源廣進、子孫昌盛等等,這一切都是我們的福報。在佛菩薩面前,我們習慣於求福,卻不知福報不是求來的,是修來的。若不斷除惡念、惡行再多祈求也無益。我們說信佛,其實是信因果。想要得福報,就要種福因;想要離苦禍,就得斷諸惡。一切苦樂福禍,都取決於你自己,這才是真正的福樂之因。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只要你持續行善積德,好運不求自來。

我們還要知道吉凶禍福的根本發於內心,六祖雲“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人只需從內心自求,力行仁義道德,自然就能招感身外的功名富貴。為人若不知反躬內省,而只好高騖遠,祈求身外的名利,則就算用盡心機,也是兩手空空。

求菩薩拜佛,應該怎麼求,才能“有求必應”?你做對了嗎?

心在哪裡,命就在哪裡。心是一切福禍種子,自心是正報。自心以外的,包括身體、家庭成員、生活環境、物質環境等一切環境,統統都是依報。佛告訴我們:依報要隨著正報轉,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心地好,外在的一切都會趨於吉祥如意,這也是心想事成的原理。

“心是我們命運的源頭。心貧窮是永遠的貧窮,心富有未來必將富有,只要心不苦難,我們的生命就不會有苦難。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了立身行道與生命追求的方向,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與愛同行,與光明同在,讓我們的內心昇華,這樣就能心想事成,所求如意。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