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丨面對快速湧現的“新職業”,應做好哪些準備?

(1)大量新職業興起、得到社會認可,有助於擴大就業容量,增強就業穩定性,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3月3日,人社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第二批新職業,其中,網絡配送員、人工智能訓練師、呼吸治療師、無人機裝調工等16個新職業入選,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兩個領域。

目前,在就業形勢受到疫情衝擊、許多新業態新模式逐漸興起的情況下,新職業的穩健發展受到了更多關注。

新職業的興起,主要源於社會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就業崗位變化及其對人力資本的新要求。

新世紀以來,我國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提出了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信息化的“新四化”。

目前,我國農業增加值佔GDP比例已降到不足10%,工業佔比也下降為40%左右,而第三產業佔比已達50%以上。

正是這種產業變革,支撐了我國城鎮化率上升,目前已接近60%。伴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結構轉換,一批新職業應運而生。

新職業興起並得到社會認可,有助於擴大就業容量,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同時,新職業的迭代擴容,有利於推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改革,增強就業穩定性。

(2)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智慧社會到來,我國在高質量發展中還會形成一大批新型職業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智慧社會到來,經濟發展質量提升,圍繞生產要素有效利用、產業轉型升級和城鄉高質量發展還會形成一大批新型職業:

人力資源培育與開發相關職業。

首先是教育問題領域的職業,包括網絡主講教師、網絡輔導教師、網絡教育設計師等。其次是職業培訓師、人力資源調配師、人才經紀人等。最後,健身教練、健康保健師、康復理療師、製藥技師、針灸推拿師、心理諮詢師、精神護衛師、老齡關懷師等也將大量湧現。

資本運作與優化配置從業人員。

投資顧問、融資顧問、證券經紀人、保險理財顧問、區塊鏈金融分析師等從業人員將有所增加。

高新技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職業。

這是未來智慧社會的核心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航空航天、海洋開發、高端製造等戰略新興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如電子商務工程師、高級網絡營銷師、網絡媒體高級編輯、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師、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等等。還包括文化創意與網絡藝術從業人員,如網絡作家、網絡主播、網絡演藝人、創意設計與網絡美術師、電子音樂編輯、智慧旅遊諮詢師、智慧導遊員、會展策劃師等。

智慧物流運輸業相關從業人員。

隨著未來物流運輸業發展,會出現智慧物流編程師、智慧物流調配員、智慧物流安全管理員、智慧交通運行員、運輸設備維修員等一系列新興職業。

城鄉高質量建設相關從業人員。

未來城鄉人居環境更趨向於綠色、智慧、人文等方面的建設,城鄉作為人口和產業發展的載體,未來高質量發展除了需要上述就業人員外,還將需要一些新職業,如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智慧城鄉經濟運行分析師、智慧安防監控員、智慧環保分析師、智慧管廊監控員等。

(3)要在人口政策、教育方式、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加速變革,防止新職業帶來的“有事無人幹”與“有人無事幹”的結構性不匹配

新職業的快速湧現,要求我們在生產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等方面都要提前做好準備。

近年來,我國的人均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普及率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人才專業結構仍與當前社會急劇變遷所帶來的新職業需求極不適應,“有事無人幹”與“有人無事幹”的情況並存。

這種結構性不匹配,直接導致人才出現摩擦性失業,影響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教育投入激勵機制和社會穩定。

因此,作為人力資源基礎的人口與教育政策必須超前準備,以迎接經濟社會發展對新職業的新需求。

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力度,加快建立面向智慧社會的人才培養體系。

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義務教育年限早已在11年左右,相比之下,目前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適應未來智慧社會。按照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和2050年實現現代化的戰略部署,必須從2020年開始著手製訂覆蓋到高中畢業的義務教育方案。

要改革高考制度,減少“一考定終身”所帶來的弊端,建立學生平時各次測試成績與高考成績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以平時成績優異的學生作為自主招生的主要選拔對象,著重學生創造力的考核和綜合素質的考核。

同時,在學生掌握課程主要內容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學習內容,為學生課程減負,用更多時間著重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以及提高綜合素質能力方面。

按照戰略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需求,調整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大力培育面向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發展需求的未來人才。

根據新興職業發展趨勢,抓緊調整人才培養的專業結構和數量規模。美、歐、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發展高新技術、文化創意等智慧型產業,並形成相應的高端人才規模,而我國智慧產業發展方面缺乏核心技術和拔尖人才,“缺芯少智”仍然是我們發展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的短板。

要以各行業領軍企業為主體,大力引進和培養一大批高新技術領域的全球頂尖人才,在芯片設計和生產、生物醫藥產業等關鍵核心領域取得技術突破,帶動全國產業邁向產業鏈中高端,實現向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

加強全社會學習能力和知識技能更新能力。

加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建立學習型社會,提倡終身教育。鼓勵各類人力資源培訓企業的發展,加快健全培訓體系建設,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各類培訓機構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充分利用5G時代互聯網低時延、大容量、高性能的特點,大力發展智慧教育。

要注重網絡內容建設和管理,傳播人文藝術精品、科技前沿和實用技術,弘揚正能量,打造無所不在的網絡教育,陶冶民眾情操、提高國民素質,增強人們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同時,政府和社會機構要加快職業標準開發,為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人才技能鑑定評價提供基本依據。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檬 馬清偉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