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獨立娛樂·出品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作者|霸王花

電影愛好者們可能已經發現,這一年下來,沒有幾部電影是不哭的。截止9月,票房前十的電影裡有5部都是慘兮兮,讓觀眾流淚的劇情。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從年初的《流浪地球》、《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到暑期檔的《烈火英雄》、《銀河補習班》《哪吒》,再到接下來一大波只看簡介就想流淚的主旋律的大片,可以說,今年的電影票房是靠觀眾的眼淚撐起來的。

想當初,2012年內地市場起步依靠的《泰囧》,2015年市場的爆發也依靠了多部喜劇片,但從2016年開始,已經有跡象表明,喜劇片再想輕鬆獲得檔期絕對優勢已經不那麼容易,反倒是“悲情片”佔據了大部分市場。

如2017年底的《前任3》,去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今年春節檔的《流浪地球》正流行,不同的影片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感動著觀眾,有的是愛情,有的是個人命運,有的是家國情懷。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比起讓觀眾笑,顯然能讓觀眾哭更是票房的保證。

今年的電影很好哭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連續5天獲得單日票房冠軍,最終斬獲9.46億票房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可以說是2019年第一季度的一匹票房黑馬,雖然豆瓣評分只有5.0,但硬是憑著“一把鼻涕一把淚”力壓漫威新作《驚奇隊長》。

之所以被稱為票房黑馬,是因為這是一部怎麼看都沒有爆款像的作品,中小成本,不是打IP,沒有流量演員,甚至劇情還有邏輯硬傷,男主絕症梗,被迫放棄女主,女主還是放不下男主,假裝和男二在一起,其實就是為了讓男主放心,最後她離開了男二,選擇和男主一同離開人世。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很難想象,都已經2019年了,這樣的十年前的劇情還是有人買賬,憑藉“好哭”殺出一條血路。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情況和《前任3》非常類似,都是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形成了非常強的社會性話題。影片套路雖然老舊,但愛情話題永遠是新鮮的,對於年輕觀眾有極強的吸引力。

而《流浪地球》《哪吒》《銀河補習班》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雖然《流浪地球》和《哪吒》成功的原因在多方面,《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但最能引起共鳴還是情感,被討論的最多的還是親情。

《哪吒》讓中國的動漫電影揚眉吐氣,甚至有了比肩日漫的底氣,不僅打破《大聖歸來》保持的9.6億元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也遠超《瘋狂動物城》保持的15.3億元的內地上映動畫電影票房紀錄。技術之餘,被討論的最多的還是親情,《哪吒》更是將傳統的父愛母愛,和對命運的抗爭,包括友情都做了最好的詮釋,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如果說《哪吒》和《流浪地球》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哭片”的話,那《銀河補習班》絕對是哭片的代表,不管是強行煽情也好,真情流露也好,BGM一響,觀眾就自覺的準備紙巾開始要哭了。

不管口碑和爭議如何,《銀河補習班》的強行煽情還是帶著8億多的票房笑到了最後。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烈火英雄》絕對是主旋律大片裡的佼佼者,上映時,楊紫、歐豪、杜江都因為哭戲上過熱搜,獨立君覺得看這種片不哭都覺得對不起社會。

一大波主旋律襲來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像《烈火英雄》一類的主旋律大片也是近年“中國式哭片”的主要代表,《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反映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都會有異常強烈的催淚效果,主旋律影片《風聲》和類似影片,也會在結尾處刻意的拔高主題,製造淚點。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接下來的國慶檔更是主旋律電影的高光時刻。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國慶檔三部影片預售總票房分別為:《攀登者》8470.9萬元;《中國機長》7521.0萬元;《我和我的祖國》1.29億元。這個數字已經大大好於去年同期,可見今年國慶檔三部影片的票房無可限量。

這三部電影從簡介開始就註定了它們很好哭的命運。

《我和我的祖國》可能是國慶檔最大贏家,從展現1949年為保障開國大典國旗順利升起的《前夜》,到講述1964年為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無數無名英雄故事的《相遇》;從1997年外交官、升旗手、香港警察、香港市民用自己的努力確保香港迴歸分秒不差的《迴歸》,到2008年北京奧運,出租車司機與汶川孤兒因一張開幕式門票引發感人至深故事的《北京你好》……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這一幕幕難以磨滅的全民記憶,搭配祖國70歲生日的特殊時刻,顯得格外有意義。

吳京的新作《攀登者》曝光要比《我和我的祖國》略早一點點,在春節檔《流浪地球》尚未上映的時候,就有消息傳出影片將在國慶檔上映,憑藉《戰狼2》和《流浪地球》的熱潮,這部《攀登者》早早就鎖定大部分觀眾年度必看影片之一。

《攀登者》由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講述了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從珠峰北坡登頂的故事。這段歷史不僅是對人體極限的挑戰,更關乎於國家的尊嚴。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中國機長》也是由真實故事改編,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機艙工作人員們果斷應對,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蹟。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為了迎合當下的年輕觀眾群體,主旋律影片中加入了大量年輕演員,比如《攀登者》中有井柏然、胡歌,《中國機長》中有歐豪、杜江、張天愛、李現和李沁,讓觀眾哭的時候也能養養眼。

這波紅利要透支了嗎?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其實能讓觀眾哭出來的電影可能並不一定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但至少一定是創作者和觀眾都注入了足夠強的個人感情,這也是該類型影片近些年能夠獲得更多市場回報的基礎。

像前任系列和《悲傷故事》,此類依靠基本肌肉反應和淺層次感情刺激的哭片,也是一種社會形態的體現,反襯了當下年輕人躁動的價值觀和愛情觀。

但尷尬的煽情和真正的真情流露還是有區別的,當內地市場的觀眾群體日益壯大後,影迷對於影片的批評態度愈發嚴格,這也使得一些略“矯情”和“膩膩歪歪”的愛情哭片,總會受到格外嚴格的批判,畢竟這些影片可能只是某些記憶點戳中部分觀眾的內心世界,但對電影市場來說只是多了個圈錢的類型,並無其他益處。

反而是一些社會話題性強烈,新的主旋律影片,讓哭片開始漸漸高級起來。比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影片集中爆發,特別是《芳華》和《無問西東》等哭片的出現,也將大家的情緒很好的收攏並釋放。

靠眼淚撐票房,今年的國產電影咋這麼“喪”

這也是很多業內人士看好國慶檔的原因,但類型的集中爆發也存在諸多隱患。目前國慶檔影片的主旋律影片佔比過重,10月1日當天《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和《中國機長》的累計排片已超過90%,作為觀眾應該有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選擇。

畢竟即使再怎麼描繪美好藍圖,中國電影的票房也不容樂觀。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自2016年以來,中國票房收入增速持續下滑,至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雖突破600億大關,但是票房收入增速卻顯著下滑,2019年1—8月全國電影總票房413.82億元,同比下滑3.4%。

雖然主旋律和“哭片”不失為增加電影票房的一種選擇,但同質化的題材過於扎堆勢必會引發觀眾的審美疲勞,多類型共同發展才能百花齊放,又一個類型紅利被透支的差不多了,中國電影的逆襲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