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去年夏天回家,鄰居叔叔逮了一隻麻雀一直拴在屋簷下,經常去他們家玩,也會逗弄那隻小麻雀。

有一天鄰居小男孩來找我,讓我陪他玩過家家,他是廚師也是解剖者,那隻麻雀就是被解剖對象,幾個人圍著他玩。

麻雀躺在一塊石頭上被開膛破肚,最後被淋了醬油放在火上烤,拿到我面前的時候只剩下一塊黑乎乎的肉。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一群大人小孩圍著小男孩誇他勇敢,以後肯定也是一個外科醫生的好材料,我卻覺得害怕,昨天還嘰嘰喳喳的麻雀就剩下了一塊肉,殺它的就是平常削鉛筆用的小刀。

這種讓人細思極恐的事情很多,但是家長的反應卻很平淡,甚至是鼓勵這種行為,哄得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輕視生命。

這種潛意識裡表現出來的殘忍傷害行為就是攻擊型人格障礙的表現,不是說非要等到孩子打人了,校園霸凌別人了才會表現出來。

到底怎樣的行為就屬於攻擊型人格障礙呢?

1、敵意性攻擊

帶著對周圍人的不滿或者敵意產生的一些行為。比如說因為討厭同桌,故意找老師告狀,辱罵對方,和媽媽吵架了,不吃飯或者把飯菜倒在地上示威。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孩子再小一點就表現在咬人,哭鬧,因為喜歡的玩具被媽媽拿走了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鬧,如果媽媽去哄,還會連踢帶打,發洩自己的不滿,想要把玩具再要回來。

"人之初,性本惡",所以不我們才說教育要趁早,但是有的家長甚至會縱容孩子的這種攻擊行為。孩子在外和人打架了,家長不僅不訓斥,反而還鼓勵的說:"以後就要這樣,誰要是敢欺負你你就往死裡打,爸爸給你撐腰"。

給了孩子這樣的保證,還能指望孩子不變本加厲嗎?

2、工具性攻擊

在二胎家裡大寶因為不喜歡二寶,扔掉二寶的奶嘴,剪壞二寶的玩偶。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在學校裡兩個孩子吵架,一個孩子趁另一個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把這個孩子推下滑梯,導致這個孩子頭磕到鐵質螺絲上大出血昏迷不醒。

在班級裡因為不滿某一個班幹部就把班幹部的東西都扔到垃圾桶裡。

在工作中因為不滿同事和領導,就故意拆臺,拖延時間,不及時回覆信息使工作拖延,或者暗地裡搞破壞發洩內心不滿。

這種行為對人的影響是慢慢紮根越來越深入的,所以即使有些成人也會有這種行為。

3、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的綜合表現

舉個例子,小明因為討厭小李,所以經常欺負小李,有時還會把小李堵在小巷子裡搶走小李的零用錢和新買的玩具,同時還在進行一些言語辱罵。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這就是兩種行為綜合在一起的表現。在電影《少年的你》中魏萊等人一開始並不是討厭陳念,只是因為她是"異類",喜歡欺負她,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導致魏萊對陳念有了仇恨敵意,她才會剪掉陳唸的頭髮,霸凌陳念。

在魏萊的潛意識裡她沒有明斷是非的觀念,父母沒有教她,也從來沒有擺不平的亂子,所以魏萊肆無忌憚的攻擊著周圍和自己合不來的所有人。

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外人看來活的太肆無忌憚,遲早只有社會才能教育,他們心裡的壓力外人無法知道。而與攻擊型人格障礙相對的就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用一句話來總結:被別人拒絕覺得無所謂我可以接受,但是要讓我拒絕別人,我感覺這就是在犯罪,不可饒恕。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天才少女蔣方舟應該算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案例了,和朋友家人之間的相處,她永遠是退讓的那一個,違逆內心的真實想法出去遷就別人,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討好型人格的五大特徵:

1、從來不會拒絕

在孩童時候面對自己不喜歡的食物,衣服,玩具這些一直都是父母給什麼,孩子就要接受什麼,長大後也不會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物。

因為在這些孩子的心裡他非常在乎外界對他的看法,生怕拒絕之後身邊的人就不喜歡自己了,這種孩子小時候肯定聽過很多"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媽媽送你的禮物多好,你怎麼能不喜歡呢"這種類似的話。

2、 喜歡主動道歉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不管事情的對錯是因為誰,自己先跳出來道歉,儘管內心可能是想據理力爭,但是現實中表現的卻是想讓事情快點結束。

因為帶著耳機上網課沒有聽見媽媽叫吃午飯,面對媽媽的怒火,孩子就要先低頭認錯,並保證再也不會有下次了。

3、害怕被人知道內心的真實想法

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大家歡聚一堂,陳先生家5歲的女兒依依聽陳先生的話,給大家表演自己在興趣班學的舞蹈,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喜愛,所有人都覺得小依依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但其實依依自己並不喜歡學跳舞,她喜歡的是架子鼓,只不過為了完成媽媽的夢想才學了舞蹈。

每次只要小依依表現出一點不喜歡跳舞的想法,依依媽媽就會特別生氣,有一次還不許依依吃飯,讓她面壁思過。

所以就算再不情願,依依也只能把想法放在心裡,不能說給人聽。

4、喜歡迎合別人

有時候去別人家裡做客,有的人家家裡有小孩,一進門就嘴甜的叫人,又是泡茶又是拿拖鞋,機靈的讓大人跳不出一個錯處,偶爾坐著聊天也是順著大人的話題說。

我本人就有一點這種習慣,上大學的時候寢室裡的女孩子都在討論化妝品和名牌衣物,而我喜歡的是看書,感覺和大家格格不入。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只能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偷偷惡補美妝常識,刷名牌介紹,只為了他們聊天的時候我也能搭上一句話。

5、沒有原則和底線

"舔狗"一個詞就囊括了所有,簡單來說就是他人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人如初戀。

在家庭裡孩子為了迎合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切斷了自己的朋友圈,一心按照父母設定好的路來走。

在婚姻裡家庭婦女為了迎合丈夫和孩子,失去了自我,一心只為家庭而活。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在社會上為了別人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就算對方如何過分,也能一步步退讓。

兩種相對人格的孩子有著同樣的壓力和痛苦 ,如何才能教會孩子做一個不卑不亢,不驕不躁的人,父母一定要注意這些方面。

一、攻擊型孩子應注意

1、教會孩子自控能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讓孩子懂得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

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不因為內心情緒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2、管教孩子應該寬嚴並濟

如果一個孩子長期生活在暴力壓抑的家庭中,那麼不難理解這個孩子為什麼也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大人的脾氣已經定型了,但是孩子的還在塑造階段,

教育需嚴,關愛需寬。鼓勵孩子的進步和成長,也要嚴格約束孩子的錯誤和不當。】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3、孩子犯錯要機制懲罰

"熊孩子"在家撒歡兒,打翻了花盆,弄亂了房間,直接一頓棍棒教育,下次孩子還是繼續調皮搗蛋,說不定打的次數多了還會越來越皮。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了,可以在家裡制定一個合適的獎懲制度,孩子犯了錯講清楚原因制定合適的懲罰方式,約束為上,管教為中,棍棒為下。

3、 營造非暴力家庭氛圍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首先做到夫妻吵架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看《星空》的時候有這麼一段夫妻吵架要離婚,他們是回到自己臥室之後,關上房門,打開音響,確定孩子聽不到看不到才放聲開吵的。

不管夫妻關係如何至少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

孩子觀看的繪本、動畫、電影,家長要提前篩選,儘量少選武俠片和一些有暴力場面的,以免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二、討好型人格應注意

1、家長不要控制慾太強

經常聽到有的家長說我小時候就是沒條件,我以後一定要讓我孩子完成我的夢想,我要讓他代替我去幹什麼。

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歇一歇,在行動之前先和孩子溝通一下,問問孩子的有沒有這個意願,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應該是慢慢減少的。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2、多誇自家孩子,少去比較

日子是自己在過,孩子是自己在養,為什麼要去在意別人家的孩子呢?每天多鼓勵一下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從內心得到家人和自己的肯定不是更有意義嗎?

3、討好型家長及時糾正

小時候聽大人之間客套經常說"我孩子去你家玩給你家添麻煩了"之類的話,自己的孩子什麼樣,乖不乖難道心裡不知道嗎?

這種事情發生的多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全家都低人一等, 在心裡埋下自卑的影子。

父母自己先要"強硬"起來,不要刻意的貶低自己討好他人,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面對上司或者長輩要尊敬而不是點頭哈腰賠笑臉的諂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高大的家長形象。

4、 教會孩子說"不"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在平常家庭親子活動中,可以通過一些小遊戲,引導孩子勇敢的拒絕自己認為不喜歡和不合理的事情,並且加以肯定,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5、愛別人之前先愛自己

這一點送給長大之後仍然習慣討好別人的大孩子,要想別人尊重你,自己先要尊重自己。不需要學張愛玲的愛情觀把自己放到塵埃裡,還希望能開出花,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把自己放的那麼低,誰都能夠得到,誰都能踩一腳,"便利貼女孩",家庭主婦就那麼喜歡當嗎?

不愛惜自己的羽毛,只知道承受痛苦,一次次退讓,日子何時才能到頭,生活只有一次,不要隨時想著犧牲自己。

我不願意再討好他們,這兩種人格的孩子壓力太大,家長要注意

這個環境待不下去了,不妨學習蔣方舟換個環境,從新開始好好愛自己,做一個不卑不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