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2020年4月6日 週一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病情惡化,被轉移至重症監護室,現在還沒有使用呼吸機。

每日疫情速報

據BBC報道,英國首相約翰遜6日因新冠肺炎病情惡化,被轉入重症監護室。英國首相府6日發表聲明稱,當天晚上,約翰遜病情惡化,在醫療小組建議下,他被轉入倫敦聖托馬斯醫院重症監護室。首相發言人稱,約翰遜已請英國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在“必要情況”下代理首相職責。

此前一天,約翰遜的女友凱麗·西蒙茲在社交媒體稱,由於出現新冠肺炎症狀,她過去一週一直臥床,在經過七天的休息後,如今感覺有好轉,但並沒有做新冠病毒測試。據瞭解,凱麗·西蒙茲如今正處於孕期。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已得知約翰遜首相的相關消息。白金漢宮發言人說,首相府一直在向她通報約翰遜的病情。就在前一天,女王罕見發表全國講話,鼓舞民眾團結抗疫,她說:“這一代英國人與過去的英國人一樣堅強!”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在此次疫情中的巨大貢獻:在美華人在中國疫情時,血濃於水,自發組織了對國內大量物資的救援;在美國疫情時,同樣的幫助鄰居和社區,對接醫院專家。這些人就是我的朋友、同事、鄰居、校友……面對各類狹隘的輿論時,也泰然處之,沒有影響繼續盡一份力的行動,我看到了在美華人的人性光輝。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05/nyregion/coronavirus-chinese-americans-supplies.html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截至美西時間22:25,美國目前肺炎確診人數368,434(包括本土病例+撤僑病例),死亡人數11,008人,治癒19,847人,今日新增確診30,459人。


舊金山(San Francisco)確診人數583人,死亡9人。舊金山是美國西部重鎮,華人最早移民的城市。人口密度高,國際化程度高,人口流動頻繁。


洛杉磯(Los Angeles County)確診人數6,377,死亡147人。洛杉磯作為超過千萬人口的大縣,這個比例讓人感到欣慰。


加州是全美最早重視新冠肺炎病毒的州,由於與亞洲聯繫緊密,分隔太平洋東西兩岸,亞洲疫情爆發時,加州很多亞裔居民,在沒有政府的號召下,也早早開始防範起來了。這或許是加州沒有大面積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灣區人民心情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2月25日舊金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3月12日加州州長加文·紐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一切公眾活動 ,3月17日加州州長簽發了居家令(stay-at-home),四千萬加州居民按下暫停鍵。


微信女神:加州情況快好轉了,昨天我問了南加州幾個連鎖大醫院的醫生,目前南加州幾家主流大醫院的醫院使用率在30-50%,預計本月會到70%。有一些南加州醫護人員準備在下週去支援紐約了。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校友群:平時不覺得美國有利用多麼先進的網絡技術,現在短短几天就全部進入新時代了。我們在家上班,進入的是自己單位電腦的桌面,和在單位一模一樣的。學校老師上週在家培訓一星期,今天開始很正規了。心理輔導老師也每天在線,小孩甚至家長有困擾的,都可以隨時預約視頻。一個Google再次撐起美國。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加州,天快亮了!身為加州居民,我們還需要堅持最後的忍耐。全美居家令截止4月底,加州疫情控制,或將好於全美很多地方。

精神之友:現在大約不是不重視死亡,而是行動時機已經太晚了!很多時候似乎只能杯水車薪式地賭一賭!大多數的人,比如我,都只能等到歷史的車輪緩緩壓過的那一天。看著那些抗疫前線的人和明天的太陽,明天還是值得期待的!就算是上帝死了,人類也永遠不要失去希望!

疫情隔離期間,人們只有兩大需求: 第一是保障生存的基本需求;第二是依賴網絡,一方面打發無聊,上網各種看刷聽,一方面進行事業的鏈接。

第一大需求的存在,使得大部分人員轉行投入電商,利用網絡經營各種生活所需,滿足老百姓不出戶增加病毒感染的可能。

第二大需求的存在,使得老百姓人人自願用網,也不得不用。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產生數據,產生流量。而且這些數據是一直保持迅猛的增加的。那問題就來了,誰能保障我們的數據更安全更快捷更省錢呢?是阿里雲,騰訊雲,還是亞馬遜雲?中心化的存儲還能走多遠?

疫情是危機,商機會來得更迅猛!


說慈

下了一天雨。

我的頭疼,身體也不舒服,像是悶在水裡太久,怎麼努力,也透不了氣,無法改變這個狀況。

克里斯朵夫一大早去了Los Altos, 他要把辦公室裡的幾箱病例寄到紐約去,我們最終會落腳到那裡。他短信我說,從南灣回來時,準備好到門口去幫他,從車上搬東西下來。還說又買了兩捆十二卷的衛生紙,一些奶酪蔬菜,葡萄酒和雜七雜八的東西。我趕緊穿好外套和雨靴,把傘擺在門口,只等他打電話給我。

左等右等等不來他的電話,我乾脆舉著傘去外面等。雨變小了,淅瀝地落下來。我抬頭看了一下天空,烏雲正大肆擴散,天空亮得刺眼,目光再落到路面,十字路口突然空寂地暴露在我眼前。

我的心狂跳起來,腦袋兩邊的太陽穴咚咚地跳,病毒在哪裡?為什麼把人都嚇沒了?馬路邊的雨水潺潺地向下水道流去,幾片樹葉隨水舞蹈著快樂地走了……

我坐在潮溼的路邊臺階上,等待克里斯朵夫回來。突然我想,他會不會永遠也不回來了?

那我會怎麼樣?

昨天晚上我們吵了一架,吵到撕破臉皮反目成仇。這樣的爭吵在近幾個月是經常的。一個尊重川普的人和一個厭惡川普的人築巢一個屋簷下,不互相殺死就是一個奇蹟了。我和他的矛盾不是家庭的矛盾,是一個來歷複雜的中國人與一個正常單純的美國人的矛盾。

我每天發公眾號都小心翼翼,堅持理性公正。有一個讀者留言說:“你真實中有點怯場,想講些有力量的話卻欲言又止.…我們真的期待你寫出來!”.… 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在慢慢地努力,能夠每天一點點把我的頭,朝上拱,積攢足夠的力氣,將自己的五官,露出水面,不止為呼吸,更為與天地山河同在。

我想讓人們看到我真正的臉。

克里斯朵夫還是沒回來,假設他真的不回來了我會怎麼樣?是不是我就真的迎來了我的獨立?可是我要這個獨立幹什麼,我的獨立是由兩個人挷在一起構成的,三十年來都是如此。我是過了二十多年才知道他是我的另一半的。時而我好,時而他壞;時而他正確,時而我誤知;時而他狂怒,時而我平靜…...在黑暗的Airbnb 裡,當他在一盞燈下讀他的書時,我在另一盞燈下讀我的書,有一個聲音會兀然問道:How are you?這個聲音不是他的,就是我的。

我過去是吸菸的,他過去是喝酒的,現在,連氣味都混成了一個人的。心靈成長是什麼?它不發光,也沒有特殊的聲音,它非常平凡,就在日復一日中。

我坐在大街上,等克里斯朵夫,不敏感的神經,突然聽到響起來的救護車鳴笛,十字路口的斑馬線和天空因雨水驟停帶來的寂靜,我為這一切所震撼。

不管他回不回來,我都已經知道他是誰,他就在我的血管裡面,他殘破的身軀和臉上的精神,都是有尊嚴的。他一生都在承擔責任與付出,他就是我的依靠,我的美國。

家庭新聞

小米又整出幾張貓神圖來,愈看愈好看,喜歡。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你愛什麼你就會畫什麼,儘管從未學過繪畫。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聖地亞哥的“布博士”

今日笑話

巴黎奧賽美術館珍藏的梵高自畫像(1889年9月畫於普羅旺斯聖雷米精神病院)慘遭塗鴉。作者是一個名叫Betty的六歲女孩,他父親是奧賽美術館的保安人員,上週末違反規定擅自將女兒帶進因新冠疫情關閉的美術館,由於看管不慎,女兒尋機用一支紫色的氈筆為她覺得難看的梵高畫像添上眼鏡、鬍鬚、一朵花和一顆心臟,給新冠疫情增加了一個新的受害者。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疫情期間現狀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華人美國疫情中的巨大貢獻

意大利藝術家Andrea Cerspi 為英國女王設計(P圖)你喜歡哪一個?

今日大金牙

等你真正清醒時刻,你已經死了。

~博爾赫斯

加州已經有點曙光了,能耐心點看看曙光好嗎,雖然曙光有點混沌。

~小熱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