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造價審計相關案例分享

建築工程造價審計相關案例分享

政府投資項目工程竣工結算的造價審計是對建設項目竣工後的結算造價的真實性、合理性進行的審查和評價。筆者參加工作多年,一直在從事與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相關的核算工作,先是在施工單位做工程預結算工作,後又從事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的審計工作。對比前後的工作,雖然都是做工程造價工作,但站的立場不同了,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以前想的是如何把金額算大,造價提高,最大化地提高項目利潤;現在作為審計幹部,則想的是項目結算資料是否合法、合規、合理,是否存在虛假的情況等方面的問題。下面根據筆者曾經遇到的案例談一些政府投資項目工程造價審計實踐中經驗教訓及心得體會。 一、從事工程造價審計工作,認真細緻、有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有很多問題,實際上只要按照工作流程,認真弄清楚前後經過,就很容易發現。在以往的審計項目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一:某項目鋼筋砼汙水管改為HDPE高密度聚乙烯雙壁波紋管,事務所結算書計算了增加波紋管的造價,但未扣減原砼管、重複計算偎砂量。審計人員在第一遍看資料的時候,被厚厚的資料搞的眼花繚亂,並沒有發現問題,後來,筆者靜下心來,耐心查看資料,順著結算書的計算思路,仔細推敲一個個數據的來龍去脈,問題也就暴露出來。

案例二:某項目牆面、天棚面乳膠漆因為總金額較大,所以將其作為重點核實對象。總包發給建設方的聯繫函反映,有一些樓層房間的天棚、牆面乳膠漆取消。在粗略的估算後,發現工程量似乎存在問題,為把問題落實清楚,審計人員花了幾天功夫,把相應工程量算了一遍,之後與施工方工程師核對後,確定結算書中的工程量的確存在問題,核減造價數十萬元。

二、拿到工程造價審計資料,首先應仔細研究合同、協議及招投標文件,根據項目的情況及特點來確定審計工作的方向和重點。

具體來講,對於一個清單計價項目,造價工作的重心應放在核實工程數量、綜合單價是否與合同價一致,變更部分是否合理、量價是否正確;對於一個定額計價的項目,工程量的核實、定額子目套用、材料價格的檢查、費率計算正確與否都應予以關注;但對於一個包乾合同的項目,審計的重點應是:是否完成了合同所約定的所有工作內容,變更和簽證部分的量價審核。

案例一:某清單計價項目,審計人員首先核對了中介的報告書中的綜合單價,發現部分項目結算單價與合同單價不一致,涉及金額數十萬元,詢問相關工程師,並沒有合理的解釋,最終調整了單價,核減了相應造價。

案例二:某清單計價項目,廠區照明方案發生變更,建設方委託施工方出圖,施工方就把YJV-0.6/1KV 4*35+1*16電纜變更為4*10+1*6,電纜變小,但單價卻變高,費用增加幾十萬元,且圖紙有監理簽字蓋章,相應造價已經建設方初審並確認,會計師事務所的工程師也已按簽證計價。分析原因,本項目為清單計價,施工方低價中標,此部分價格報的相當低,施工方借變更機會、利用合同中新增項目可以重新按定額組價的條款,不但彌補了損失,還創造了一定的利潤。當審計人員指出,如果電纜型號不變,不僅造價不用增加,而且原設計的大電纜能比變更後小電纜更有保證,此變更明顯的不合情理,存在“公關變更”的嫌疑時,建設方人員也馬上承認此變更的問題,並同意造價進行相應核減。

三、工程造價審計中踏勘現場非常重要。

一般情況下,建設項目都是按圖施工,對於造價人員來說,只要按圖計算即可;但實際上,每個項目或多或少都會發生變更,都會有與圖紙不一樣的地方,因此,到現場實地踏勘,往往會發現一些圖紙和資料未反映的問題。

案例:某項目中,乳膠漆價格由約9元/m2變為16.8元/m2(甲方指定品牌,重新定價;16.8元/m2單價包括基層處理、刮膩子、面層乳膠漆)。總包發給建設方的聯繫函反映,下列部位乳膠漆取消:一層餐廳、廚房天棚,二層餐廳、廚房、健身館天棚、牆面,三層VIP健身館天棚、牆面。第一次踏勘現場時,遠遠看到都是一片白色,好象刷了乳膠漆,似乎施工範圍與聯繫函所述不一致。帶著心中的疑惑,審計人員研究觀察牆面有乳膠漆和沒有乳膠漆(只有白色膩子)時的區別,最終確定該項目聯繫函反映部位應無乳膠漆。

總而言之,踏勘現場應注意:一是提前熟悉施工圖、竣工圖,帶著問題去現場,有針對性地去看;二是重點關注金額較大的內容;三是重點關注可能發生變化的內容,如較大的變更及簽證等。

四、分析審計資料內在的合理性是審計的關鍵點。

造價審計工作基本上都是事後審計,審計人員開始介入時項目基本上都已竣工數年了,所以資料成了審計人員最重要的依據,有時候從資料中尋找有利的證據,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案例:某項目排水井周邊加固處理,查看事務所工作底稿,其計算式與設計變更所要求的院標圖紙(施工圖、竣工圖均有)中數據不符,在提出此問題後,會計師事務所的工程師又提供了一份圖紙,經仔細查看,發現以下疑點:首先此複印件圖紙圖號不清楚,不能確定是設計變更中要求的圖紙;其次,無人確認是按此圖施工的;第三,事務所提供的此院標圖,一份共數張,偏偏要用的這一張圖號不清、設計人也與其他幾張不一致。綜合分析以上疑點,均與常理不符,經多方討論,決定對工程師後來提供的圖紙不加採信,而是按照竣工圖中的相應圖紙進行計算,核減了相應造價。

五、查看資料要仔細,看到有用的資料,要及時做好記錄,在認為有必要時要及時複印,以免日後查找困難或對方掉包。

案例:某項目進點後建設方財務人員為審計人員提供了一套合同,在審計人員看得差不多的時候,對方說還要再整理一下,審計人員沒多想就還了資料,過了幾天當筆者再次把資料要過來看看到底增加了什麼的時候,一份監理合同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注意。此項目,審計人員先前看到的監理合同是一份25萬元的合同,加一份5萬元的補充協議。現在,這兩份合同不見了,換了一份102萬元的監理合同,項目經理一再強調這才是真的有用的合同,向監理單位瞭解情況時總監也是如此解釋而且提供了書面證明。向財務人員瞭解,此項目監理費已付98萬元,其中68萬元在監理進場之前就已支付。經過研究5萬元的補充協議與25萬元的合同的延續關係、查看財務憑證後的附件、與同時間同類型項目的監理費進行比較,審計人員確信,102萬元的監理合同存在問題,最先支付的68萬元肯定有問題。之後在與補充協議的簽訂人(現建設方負責人)談話後,對方提供書面材料確認只有25萬元及5萬元的監理費合同,不知道102萬元的合同,項目經理也終於承認監理費的確只有30萬元。在審計過程中,監理單位退還了68萬元。審計組已申請了查詢書在進一步追查,此問題已準備向紀檢和司法機關進行了移交。

六、審計機關與社會中介機構在工作側重點上的不同。

通過下面的案例,大家可能會有一個更直接地體會。

案例:某項目在總包招投標時,電梯等內容是按建設方暫定價列入的,後來總包將電梯採購安裝工程進行了分包,但並沒有進行招投標。結算時,建設方對電梯的採購安裝價格進行了確認,簽證價格約為210萬元,會計師事務所據此出了報告。剛開始,筆者想的是隻需大概看看就可以了,不過當筆者找到其他項目同品牌、基本上同時間施工的電梯的價格後,筆者覺得甲方的確認價格實在偏高。當從總包方拿到分包合同後,筆者心裡的疑惑更多了,一份採購及安裝合同148.6萬元,一份配套安裝合同26萬元,經過與中心同事討論、查看定額及其他電梯工程的安裝費後筆者們確認,本項目配套安裝合同中的工作內容基本上已包含在採購安裝合同中,也就是說,26萬元的配套安裝合同與採購安裝合同重複,不應計取;建設方確認的簽證價格210萬元與實際發生的採購安裝費有約60萬元的差別,不合理。事實已經相當清楚,但施工方不肯罷休,數次來給審計人員解釋,說148.6萬元的合同中只有調試費,不含安裝費,包括總包方、電梯供貨方也提供書面證明說148.6萬元不含安裝費,建設方也一再強調他們確認的210萬元是經過市場詢價後才籤認的。後來,經過審計組與建設方、施工方進行數次討論,施工方最終承認了問題,並扣減了相應造價。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明顯的看出審計機關與社會中介機構的區別。社會中介機構做為建設方聘請的第三方,只要是有建設方、監理簽字的材料基本上都認可,有時候可能對某個簽證提出異議,但只要建設方堅持,他們往往會選擇妥協屈從。但對審計機關來說,獨立行使審計監督職責,可以客觀公正地對建設方簽字確認的變更、材料價格等進行嚴格審計,確認其合法、合規、合理性。

七、不斷加強學習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保證。

在其他單位,可能一個人很長一段時間裡就只是做一類項目,而在審計機關,各種不同的項目審計人員可能都會碰到,接觸的項目類型多,就有很多學習的機會,關鍵是看自己想不想學。有句老話“書到用時方恨少”。幹審計工作也一樣,平常如果不注意學習積累,碰到問題時就會抓瞎。當前的大型政府投資項目中,新材料、新技術層出不窮,不學習、不提高,對不懂的東西不深入地進行研究,就會無法適應當前的工程造價審計工作。

有一位身邊同事的事蹟給了筆者很深的感觸。前段時間有個地質勘察費用審計項目,會計師事務所已出報告,審減比例也比較大。在以往的工作中還從來未審過,面對陌生的名詞、不熟悉的計價規定,這位審計人員不厭其煩地翻看勘察工作報告、研究計價規定、認真學習有關理論知識,最終將一個不太熟悉的項目研究得相當透徹。結果當然是問題清楚了,不合理的造價審減了,工作圓滿完成了。

工程造價審計工作是個很煩瑣而又必須很細緻地去對待的工作,只要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認真研究資料和圖紙,深入現場、掌握實際情況,實事求是、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及時瞭解市場行情,用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來對待,是完全能夠勝任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