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一下公募基金



重新認識一下公募基金


20年前居民收入快過房價增速,我們不用操心理財問題;而當下房價明顯高於居民收入,僅安心工作很難實現買房。近30年反應通脹水平的CPI一直穩定增長,但銀行利率不斷降低。這說明如果不花心思理財,我們的資產水平是被動縮水的。


02

金融產品繁多 理財竟變賭博

理財的兩個誤區

1.理財目的不清。大量用戶初衷是跑贏通脹,但被宣傳的收益率弄花眼睛,越賣越高最終血本無歸。

2.理財衝動。太多虧損是由於沒有弄清原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理財是一門學問,應該尋求專業幫助。

03

公募基金迅速發展

公募基金目前達到13萬億資金規模,每年增長40%以上。現在還沒有將公募基金納入理財計劃,就屬於在理財方面懈怠了。上至養老金計劃與公募基金緊密配額,下至單隻基金產品首日募集規模或超300億元。選擇公募基金作為資產配置已經屬於“基本操作”。

04

公募基金的優勢

1.專業的主動管理能力

主動管理能力是公募基金的核心競爭力,為投資者創造穩健的回報是公募基金的價值體現。

基金經理都是金融行業的頂尖人才。從基金管理人的學歷來看,碩士以上超過9成,博士達到1成。

2.先進的體系化管理

公募基金充分借鑑國際經驗,搭建科學的制度框架,包括獨立託管、每日估值、信息披露、組合投資等,保證了行業20年規範發展。

公募基金具有嚴格合規的風控體系和政策支持。每日更新產品淨值,定期發佈持倉報告,使投資者隨時瞭解產品動態。

3.豐富的產品線

公募基金產品數量達到5123只,包含6大類,20個小類。除了常見的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及貨幣基金外,還有量化類、商品類和房地產REITs類的另類投資基金,還有通過QDII方式投資海外的國際基金。目前公募產品類型已經涵蓋各類投資形式,通過公募基金足以達到各類金融資產配置需求。

05

公募基金與常見產品對比

與銀行理財相比,產品實現淨值化,每日可查到自己產品變化情況。

與私募基金相比,認購起點低。

與互聯網金融產品相比,平臺安全性更高。

與期貨產品相比,風控體系完善。


從市場數據看,基金持有期長短與基金收益存在直接聯繫。若持有8年的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為70.12%,但是僅持有一年,平均收益為負的2.1%。

投資之所以不是投機,因為前者是與時間做朋友。


重新認識一下公募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