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迴歸期貨的趨勢定義找答案

大道至簡,迴歸期貨的趨勢定義找答案

從翻譯美國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到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從譯著埃德溫.勒菲弗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到自己撰寫《投資正途》,丁聖元自1993年起翻譯和創作了十餘本金融投資書籍,其中許多圖書再版二十多次,是從事金融行業,特別是期貨從業者的必讀經典。丁聖元也被期貨同行親切的譽為“期貨圖書館”。

▍從1到多再到1,成功從來不是走直線

丁聖元翻譯書籍的過程,正是其不斷成長與感悟的過程。他將這個過程類比於道教學說,也就是一個從一到多再到一的過程。

第一階段,一開始是對市場一無所知,不知道怎麼去操作,於是開始去學習。這個時候,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你看到漲的時候,你就做漲,看到跌的時候你就做跌,這個時候你一半成一半輸。在這個階段裡,通過學習和翻譯《期貨市場技術分析》和《日本蠟燭圖技術》,丁聖元解決了方法和技巧的問題。

第二階段,是多的階段,這一階段裡丁聖元學到的方法已經很多很繁雜,但沒有能夠吸收、歸納並形成自己的方法。為什麼自己的經驗也豐富了,技術也比較嫻熟了,為什麼還是不能提高投資決策的正確率呢?這時候他買了很多軟件,聽了很多課程,不斷自己琢磨,但這個時候,學的越多,似乎越發糊塗,虧損也越大,反而不如第一個階段,這個時候丁聖元開始解決哲學和觀念的問題,翻譯了《逆向思考的藝術》。

第三階段,重新回到一,而這個一已不再是最初的一無所知,而是知行合一,想到、做到、經歷過第二階段不斷的挫折與打擊後,你能堅持總結自己的為什麼做錯,並堅持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在反覆的試錯與反思中,總結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在這一階段裡,丁聖元主要是借鑑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比如《股票大作手操盤術》、《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等。

▍大道至簡:迴歸趨勢定義找答案

從1993年翻譯書籍到現在,丁聖元一直在市場裡實踐著他的所學。而這個過程中,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多次失敗的痛苦。唯一能讓丁聖元堅持下來的原因就是他面前的那條投資道路越來越清晰。

在整個投資道路當中,丁聖元發現方法越簡單越簡明的越好。他建議,就是任何時候,你遇到困惑的時候,回到趨勢的定義上去,如果你對技術分析本身的瞭解,你覺得自己遇到困惑的時候,你就好好的回顧,道式理論到底怎麼講的。

▍趨勢就是對波峰與波谷的分析

用傳統的中國文化理念去理解趨勢,並利用西方成熟的技術方法去判斷趨勢、順應趨勢。這就是丁聖元在投資理念上的獨到之處。

用丁聖元的話來說,趨勢的定義實際上就是波峰和波谷的分析,如果你把它簡化一下變成什麼樣呢?你每天看的三張圖表最重要,一個是日線,一個是周線,一個是月線。所以什麼叫趨勢,就藉助趨勢定義,你能這樣理解,比如日線,第二根日線比第一根日線高,這就是上升趨勢,兩根日線就足以,周線也同樣,月線也同樣,如果月線、周線、日線三根線都是呈現上升趨勢,那沒有問題,正常的上升趨勢,如果三個之間是有矛盾的,像今天這種情況,周線向上,日線向下,一切都以月線為主,長期趨勢,長期趨勢不變,什麼都不變。所以這種情況就是,你利用短線的回調機會,反而成為你入市的一個很好的點。

▍我是一名技術分析者

在丁聖元看來,技術分析具有終極的價值,決定性的價值,你只要看到技術分析所面對的對象就知道了,那是因為我們技術分析面對的對象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面對自身群體的問題,實際上沒有很好的科學化手段的。技術分析不是科學而是經驗性的總結,特別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經驗總結,如果想要超越技術分析的話,我們就要問我們自己能否超越自己,這是問題的核心和關鍵。國際金融市場上有一個基本點,mark-to-market,不光會計做帳時是一個原則,在判斷市場趨勢也是基本點。所以技術分析一方面是不得已而為知的,另一方面是經驗性的東西,同時,使用者要不斷積累提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工具當中,還沒有什麼可以取代技術分析工具的。最流行的計算機工具也是把技術分析自動化的結果,所以我贊成用技術分析做交易。如果你是一個真正成熟的技術分析者,你應該不拒絕基本面的因素。為什麼呢?因為技術分析得出的結論,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可能性的結果,要做可能性的判斷,絕對不是一種非對即錯的結果。假如你面對的結果和分析的對象具有一種可能性的話,你要儘可能多地接受信息,而且要儘可能把這些信息拼在一起去。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要儘可能掌握信息,把這些信息綜合到一起,這是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的關係。

還有一點最關鍵,我還是一個技術分析者,要做技術分析,也要把基本分析結合在一起。但是就市場變化本身來講,市場變化是最終的裁決者,技術分析是最終的決策者,這個是不能調和的。假如我們研究市場要有一個總的框架,技術分析提供這框架,在這個框架之下再做基本分析,而不是反過來。所以很多人批評技術分析的時候,我有一點一直很困惑,他們對技術分析瞭解多少,這是我一直特別困惑的,還有對技術分析本身瞭解多少,我也很困惑。在面對未來的時候,沒有人有科學化的方法來預測未來,在預測時即使他打著基本面分析的旗號,也是在做技術分析的預測,經驗性做法等都可以歸為技術分析的,比如說CPI的預測往往就是根據移動平均線平滑過去,這就是典型的技術方法。

丁老師說每個人稟賦不同、興趣不同,最重要的是找自己合適的投資理念和工具。而在他看來,什麼工具越簡單、簡易、簡明,什麼工具就越適合用來觀察市場、揭示事實。而這就是他在20年的學習和實踐中探索而來的投資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