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藥店非藥品下架

隨著醫保監管形勢趨嚴,全國多地藥店醫保卡禁刷非藥品,作為藥店主要銷售來源之一的滋補藥材、保健食品等銷售市場,受到重創。

同時,隨著網售市場的進一步打開,一部分非藥品銷售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以保健品為代表的藥店非藥品銷售佔比進一步下降,藥店經營境況,可謂挑戰重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批藥店尋求轉型,將非藥品從傳統藥店中“分離”出來已成趨勢,一批經營非藥品的專營門店受到市場青睞。

藥品與非藥品分開銷售,利潤反超過去

在業內,藥店將藥品和非藥品分開銷售的做法,並非獨創。

早在2010年前後,湖南養天和大藥房就率先採取了這一做法,以2018年銷售數據為例,其非藥品銷售佔比高達9.1%。

除此外,據中國藥店報道,山東淄博作為山東省內第一個禁止保健食品刷卡的地級市,保健品銷量曾一度下滑,而宏仁堂藥店作為當地有著400多家門店的連鎖企業,在全部門店臨近位置新開幾百家非藥品類專營門店,並開展了相關保健品ODM合作,在非藥品禁止刷卡背景下,2018年保健品銷量反而超過2017年。

藥店經營,壓力重重

目前來說,藥店經營壓力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成本上升以外,主要來自於這幾方面:

一是合規趨勢,藥店在執業藥師”掛證“、處方藥銷售等方面,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二是利潤下降,藥店非藥品銷售佔比不斷下降,根據中康資訊數據,2018年藥店行業整體增速創下20年新低,2019年第一季度,藥店非藥品銷售佔比23.7%,較2018年和2017年同期,下降明顯;

三是挑戰傳統印象壓力,一直以來,相比醫院看病買藥,藥店以”便利“和”低價“取得消費者信任,但“4+7”政策執行以來,以實行“4+7”的西安市為例,同一款藥價格,藥店出現可能高於醫院的情況,如何留住顧客逐步成為藥店思索的難題。

對此,謝子龍在中國藥品零售經營創新峰會上曾表示:過去藥店高速增長,每年都是20-30%,不是因為做得好而是行業給我們的機會,而且這個機會也不會再有。行業就是“熬”

非藥品銷售收緊,轉型將成必然

由於醫保暫時實行屬地管理政策,所以每個地方藥店經營品類並不完全一致,藥店經營品類以當地醫保局政策為準,但在“控費”總體目標下,非藥品與藥店分開銷售,將成必然趨勢,藥店轉型終需面對。

據中康資訊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感冒藥仍是規模最大品類,增長8%,除此外,新特藥與慢病用藥仍在藥品具備較大增長潛力。以保健食品為代表的補益類非藥品,面臨合規壓力較大。

由此看來,未來藥店將會持續進行分級,傳統型專業藥店和特色突出的非藥品類專營店將逐步成為趨勢,找準特色,提升服務,中小藥店在整體形勢不利的環境下,同樣具備反大超連鎖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