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爺到底是誰?

和信奉上帝一人的西方基督教不同,在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是一個典型的多神論宗教。上至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下至城隍爺、土地爺、山神。自古以來,生活在九州大地上的人們便信奉著各種各樣的神仙,並對他們保持著敬畏。

在眾多的神仙中,有一位格外特殊,他便是被民間稱為'灶王爺'、'灶君''灶神星君'的灶神。

灶王爺到底是誰?


在民間,廣泛流傳著一個歇後語,叫做'灶王爺上天——有啥說啥',這反映出了灶王爺的工作便是向上天彙報。

至於彙報的內容,則是凡間家家戶戶的生活狀況,是否行善或作惡。也正是因為他能夠將凡人的一舉一動上報天庭,百姓們都十分擔心他對天帝說什麼不好的事情。所以到了年底,都要恭恭敬敬請其昇天,希望他能多說些好話。

那麼,灶王爺到底是誰,為什麼人們對他的感情是又愛又恨呢?

灶自古以來便是我國民間常用的生火做飯的設備,古代的人們相信萬物有靈,所以灶自然也有與之相配的'灶神'。

灶王爺到底是誰?

最早的灶神可以追溯到我國的商代,在記載先秦時期禮制的《禮記》中,曾有'王為群姓立七祀'的記載,七種祭祀的其中一個便是祭灶,可見早在先秦時期,祭灶就是重要的儀式,被官方所推崇和看重。

漸漸的,民間有了灶神這一形象。且儘管版本眾多,但一個被普遍接受的點就是,灶神是負責向上天彙報人間情況、考察善惡的神靈。在每年的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便會離開人間,前往天界彙報家家戶戶一年以來做了什麼,所以這天也被稱為'送灶神'。

為了讓灶神多說好話,百姓們便會製作一些又甜又黏的糕點,來讓他多進美言,這也是著名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出處。

灶王爺到底是誰?

總之,關於灶神的習俗大體統一,但各地還是有著各色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和對於灶神身份的各種說法相比,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清朝類書《事物原會》裡,稱灶神是'黃帝作灶,死為灶神。'而在《淮南子》中,則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此外,明朝的《周禮說》中則表明自己的觀點是:'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

灶王爺到底是誰?


我們知道,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而祝融則是上古神話中的火神,他們自然是不可能委身當一個負責傳遞信息的灶神的,所以這些說法和民間所廣泛認可的灶神形象有所出入。或許是因為灶離不開火,所以人們便將火神、火德之帝奉為了灶神。另一種說法出自漢代經學大師鄭玄,他主張灶神其實是一個名叫先炊的老婦。

先炊是傳說中烹飪技術的發明人,被譽為炊事之神,鄭玄認為民間的祭灶神便是在祭祀她,到了規定的時候,即使是貧苦人家也會拿出酒食來供奉先炊,'以其有功於飲食,故報之也。'

在記載了鯤、鵬等神奇事物的《莊子》中,有著皇子告敖對於灶神的描述,書中寫道:'沉有履,灶有髻。'說灶裡有一個名叫'髻'的鬼神。

到了西晉,出身宗室的史學家司馬彪在註解這一段時寫下了'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的文字,這為灶神的形象提供了一種嶄新的答案。繼灶神是女子的說法之後,成書於南北朝的《荊楚歲時記》更是認為灶神並非一個人,而是'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摶頰',他們二人為灶公灶母,共同負責灶神的工作。

灶王爺到底是誰?

總之,關於灶神的出身問題,人們的說法不一而足。但自從被道教引入神仙系統,灶神便成為了'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其出身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至於在民間為何人們對灶神又愛又恨,我們可以先看看道教大師葛洪在《抱朴子》中的記載:'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一百日也'

灶王爺到底是誰?


也就是說,到月亮晦暗的夜晚,灶神就會上天陳述凡人的罪狀,犯下罪行較大的,會被奪去三百天的壽命。而犯錯小的,則會被奪去一百天。

對於凡人而言,一百天就已經算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了,更別說接近一年時間的三百天。

灶神會監督人們的舉動,還會減少犯錯者的壽命,自然在民間很受人畏懼和怨恨了。

不過另一方面,從清代《敬灶全書》的記載來看'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可見,灶神還兼有百姓的守護神、功勞的彙報者的角色,如果堅持行善三年,灶神便會上奏天帝讓其降下福壽。

灶王爺到底是誰?


因此,人們對灶神還是十分敬愛的,不然也不會出現'灶王爺'這個稱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