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理由更是匪夷所思

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沒錯,你沒看錯,印度在申遺中國象棋,而且已經申請了6次,雖然次次都被駁回。聯合國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漢字認識不?”的確,中國象棋上面的兵種可都是用中國漢字註明的。印度為何敢公然覬覦?他們也有他們的歪理:中國象棋裡有象,而大象起源於印度,所以中國象棋也是印度來的……

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理由更是匪夷所思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為把“中國象棋”據為己有 印度煞費苦心拋出兩“鐵證”

為了證明中國象棋是“舶來品”,印度拋出了兩條看似合理的“鐵證”。

其一是“波斯象棋起源於印度,中國絲綢之路將其帶回,然後發展成了中國象棋”。就目前確定的歷史,六世紀的時候,印度人帶著恰圖蘭卡(印度象棋,已基本絕跡)傳播到波斯帝國,並且演化出了波斯象棋。再加上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的影響,所以印度人理所當然覺得,中國象棋是向西域的波斯象棋學習後改進的。

第二條就是說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象棋原始名稱叫做“象戲”,沒有大象,中國象棋就是無根之萍,站不住腳,所以它就是“舶來品”,只不過在中國發揚光大了而已。

象棋特級大師一一駁斥

王斌:印度的思維太搞笑

對於印度拋出的“鐵證”,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了江蘇省著名的象棋特級大師王斌。作為2003年就晉升為特級大師的著名棋手,王斌近些年一直致力於在東南亞推廣中國象棋。

針對絲綢之路帶回“中國象棋”的說法,王斌覺得太想當然。王斌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雖然他並非搞中國象棋歷史研究,但作為業內人士他對中國象棋的歷史還是有所瞭解的。王斌表示:“我知道戰國的時候,關於象棋的記載就有存在。”果然,紫牛新聞記者通過文獻搜索發現在《楚辭·招魂》中就記載過中國象棋的雛形:“菎蔽象棊,有六簙些。”東漢文學家王逸注針對《楚辭》所寫的注本《楚辭章句》中也有:“言宴樂既畢,乃設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為棊,麗而且好也。”這裡的六簙戲就是中國象棋的雛形。

王斌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目前的中國象棋基本定型於北宋,因為棋子中的‘炮’基本在那個時候才有。不過肯定不是唐宋時期才誕生,沒有前期千餘年的積累,北宋不可能突然就誕生了規則成熟的中國象棋。”

至於印度提出的中國古代沒有大象,因此就不可能創造出象棋,其實更加站不住腳。因為在西晉的《帝王世紀》中有過記載,“舜死蒼梧下,群象常為之耕”,也就是說,夏商之前,中國早就有大象分佈。此外,王斌表示:“三國時期‘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上過小學課文的。雖說曹衝到底稱沒稱還存在爭議,但《三國志》中可是明確記載了孫權向曹操贈送了大象的事。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是有大象的,以這個理由認為中國象棋是‘舶來品’站不住腳。”

印度一點也不傻

在下好大“一盤棋”

自打印度北部城市根瑙傑挖掘出了古印度象棋“恰圖蘭卡”的古蹟,印度人發現“恰圖蘭卡”的棋子和走法與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都有相似之處,因此他們就認為世界上的象棋都起源於印度。

如果印度拿“恰圖蘭卡”申請非遺應該問題大不,但他們為什麼知難而上,非要把中國象棋也變成其“私產”呢?

其實現在印度人自己下的主要也是國際象棋和中國象棋,“恰圖蘭卡”已經基本絕跡了。申請這樣一個幾乎消失的“恰圖蘭卡”成為“非遺”,對印度來說意義不大。不過如果通過申遺,把中國象棋納為己有,那麼意義就不同了,一是中國象棋的人口眾多影響力巨大,還有就是搞定了中國象棋,下一步才可能突破國際象棋進而到整個象棋棋類。一旦把世界各國的象棋都定義成印度象棋的後裔,將帶來難以估量的文化影響力。

王斌表示:“印度拿中國象棋做文章,其實是下了一盤很大的棋。他們也知道申遺中國象棋肯定通不過,畢竟棋子上面的漢字是無法繞開的。因此,印度申遺中國象棋更想向世界傳達的還是象棋印度起源論。即便申遺被拒絕了,印度也佔了先機,別人想申請象棋的相關非遺必然就繞不開印度了。就像下棋一樣,對手一步看似毫無意義甚至荒誕的招法, 往往背後卻藏著深遠的想法。”

延伸閱讀: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明確提出,國際象棋也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遊戲——六博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係,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遊戲。”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就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作過專門記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說,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當於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顆;比賽的方法是分曹並進。(指必須兩人或兩組對局聯賽),相互進攻,逼迫對方於死路;最後是贏者“牟”(指成倍)取勝利。擊敗了敵兵(春秋時兵制,以5人為伍),而發出了勝利的歡呼。

漢劉向《說苑·善說》亦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意即勸孟,不妨也像“燕”國一樣,鬥象棋觀歌舞,逍遙一二。所有這些,說明在戰國時代“象棋”已經成為一項經常的活動了。因此象棋產生的時間,當在戰國之前。

關於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起源於傳說時代的黃帝。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說:“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

二、起源於傳說時代的神農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三、起源於舜的時期。傳說舜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叫象,象為人懶惰,好玩耍。現代學者常任俠《中印藝術因緣》一書中說:“象因桀驁不馴,舜把他禁居起來,又恐他寂寞,所以為他製作棋局,使他有所娛樂。因其名象,故稱象棋。”

四、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明代謝肇淛《五雜組》雲:“象戲,相傳為周武伐紂時作,即不然,亦戰國兵家者之流,蓋彼時重車戰也。”

五、起源於春秋時期。象棋的“象”,是“象徵”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象棋可能是模仿春秋兵制而產生的。象棋各子的名稱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不過,象棋也可能是因為棋子是由象牙製成而得名。

六、起源於戰國之時。《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鬥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七、起源於楚漢相爭時期。象棋的棋盤的中間寫著“楚河漢界”,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這種說法比較可信。也傳說是韓信發明的。清梁同書《淵深海闊象棋譜序》:“又聞象棋始於韓信,朱子雲博局紅也。”現代周家森《象棋源流考》:“韓信伐趙時,作象棋和葉子戲以如士卒,因年終士卒思鄉,一得博具,則相聚共戲,錢財輸盡,樂而忘歸。”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春秋戰國時的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的足球遊戲,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見,早期的象棋,是象徵當時戰鬥的一種遊戲。在這種棋制的基礎上,後來又出現一種叫"塞"的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擺脫了早期象棋中僥倖取勝的成分。

來源:綜合揚子晚報 中國象棋協會 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