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魁夷以夢幻般的藍綠青、白馬的形象體現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知道東山魁夷,還是從他的散文《一片樹葉》和《聽泉》開始的。因為他的散文,讓我對他有了進一步瞭解的願望,卻原來東山魁夷竟是一個雙棲藝術家,除了辨識度很高的散文外,他還是一位著名的風景畫大師。

當年他畢業時選擇到德國生活幾年,因為德國文學有歌德,席勒,音樂有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哲學有康德,黑格爾,這些都是東山魁夷所傾心的。這也使他積澱了深厚的哲學素養。因此,這為以後東山魁夷的畫出辨識度很高的風景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東晉詩人陶淵明,以一篇題為《桃花源記》的文字,營造了一個祥和寧靜的理想世界,表達對己所處世界的反叛,從此成就了一個“世外桃源”的典故,流傳於世。如果說,陶淵明是以文表達對理想世界的追求,那麼瀏覽東山魁夷的不少畫作之後,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他是以夢幻般的藍綠青色彩,白馬的形象體現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一、 東山魁夷筆下的那一抹夢幻般的藍綠青色彩體現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喜歡東山魁夷來到中國旅行寫生的《灕江月色》。

看見過許多畫家筆下的灕江山水,大多是體現的山明水秀,空明澄澈。

曾看見一幅畫家白雪石以灕江山水為題材的畫《奇峰競秀》。因為用色偏冷,猛一看有些像東山魁夷的畫風,所以就多看了一會兒,結果發現白雪石所畫的山,岩石峭拔,畫面多有留白,岩石峭壁上植物清晰可見。

而東山魁夷筆下的雖畫的也是灕江佈列的奇峰,但看起來並不冷峻,陡峭,線條顯得圓融潤滑,天空是藍色的,山是藍色的,繞山流動的灕江水是藍色的,月光朦朦朧朧,彷彿是透過藍色紗巾發出來的。整個畫面,滿溢流瀉著淡藍,深藍,墨藍,沒有一丁點兒留白。但看上去並不覺呆板,凝滯,反倒覺得畫面漾著清涼,慢慢彌散出來,把人的浮躁之氣,壓下去,壓下去,凝成水滴,一滴,一滴,又迴流到心田。

東山魁夷以夢幻般的藍綠青、白馬的形象體現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東山魁夷的另外一幅畫作《夕星》,依然氤氳著藍。藍色的水邊,長著幾棵樹,深藍色,樹冠並不蔥蘢,豐滿;離水邊不遠處的山坡倒是有不少樹,淡藍色,比水邊的幾棵略略豐饒些;有樹們臨水照著自己的影子,水也活泛許多,水天一色。

如此這樣的畫作還有很多,比如《晨靜》,比如《裝扮森林》,比如《湖岸》……。

曾經一幅滿目青綠的畫,第一次進入我的眼簾時,感覺一下子驚到了我。密密匝匝的樹木,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結,青綠色的覆滿整個畫面。唯有白亮的瀑布將這青綠色分割成兩部分。每一棵樹,每一片葉子,都在風中譁響著生命的聲音,這是東山魁夷心底禮讚生命的聲音。

東山魁夷以夢幻般的藍綠青、白馬的形象體現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這藍,這綠,幾乎成了東山魁夷風景畫作的標識,水,山,湖,森林,樹木等,是東山魁夷入畫最多的元素,夢幻般的色彩,蘊含靜氣與大美。東山魁夷正是通過這樣一系列畫作,描繪了他所向往的理想世界,使他在現實和理想的撞擊中尋找到一種平衡。

這一點是由東山魁夷的身世經歷所決定的。東山魁夷自小體弱,常常在同伴中受欺凌,後來家境又不好,上學過程中,也遭受世人冷眼,再後來,經歷了母親,父親和哥哥死別的痛苦打擊,現實中的這些殘酷經歷,使得他轉身用畫筆創造一個足以讓自己安寧的理想世界。

他在這個理想世界中,是一棵草,一棵樹,一個湖泊,一枚月亮,一顆星星……在這個世界中,他是自由的,舒暢的,不被壓抑的。山川樹木皆為友,皆為親人。草木是他,他即是草木。

東山魁夷在《心靈的鏡子》中寫到:“這座房子靠近海,到了夜間,可以清楚聽到奔湧的波濤,帶著沉鬱而甘美的情調,把我送進安謐的夢鄉。我看不厭黎明和黃昏大海那雄奇的光芒和色彩,看不厭風和浪無休止的相互嬉戲的情景。自然和我,成天價都在親切地交談著。”

欣賞東山魁夷《入夏的路》,畫面是綠色的樹木遮天蔽日,林下一條路伸向林子深處。我猜度著畫家的心路歷程:只有大自然,才能撫慰他的心靈,他的喜樂,他的安寧,通過他塗抹的夢幻般的藍綠色彩,顛覆那些讓他煩亂和痛苦的現實,心靈得到淨化後,便由衷地熱愛生命,禮讚生命。

二 東山魁夷畫作中的白馬,是嚮往理想世界的佐證

文學作品中常常會出現“白馬”。東山魁夷十多幅畫作中也常常出現白馬的形象。

這引起了我注意。畫家首次畫馬是1972年在唐招提寺御影堂扇畫的創作過程中。那次畫的是一匹奔馳的馬。此後就有了“有白馬的風景”系列作品。

畫中的白馬形象,指向什麼呢?

欣賞東山魁夷在1972年畫的《林中白馬》。藍色樹林中,一匹白馬,若隱若現在樹幹枝杈間。安靜的,悠閒的。

時間彷彿在這裡停止,又彷彿瞬間流逝。這讓我想起一個成語“白駒過隙”。

哦,畫家在說,生命的,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在汙濁中,迷茫中丟失。而失就不再來。

畫家在說,在大自然的呼吸和跳動中,人需要學會感動。

畫家在說,以平和的心境,對待生命,就是最好的尊重。

原來,東山魁夷的白馬,實際上就是他自己精神靈魂的具象。

這一點在他的另一幅題為《綠響》的畫中最能夠體現。


東山魁夷以夢幻般的藍綠青、白馬的形象體現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綠響》,畫於1982年。一匹白馬,獨自在湖邊散步,步態優雅。靜態的綠野中,一抹清新純淨的白。

白,一向被視為純淨的意義載體。《聖經》中曾講到基督的到來,就是騎著一匹白馬而來的,帶來了公正,和平,提升人類。馬,代表單一指向的心意。

因此,我想說,白馬形象是對自身所處的現實世界的反叛象徵。他已經先於人們看見人類發展經濟飛速行程中的短板,所以,作者多次在表達嚮往的理想世界,是一個過濾了雜質的空明澄澈的世界,而這一點也可找出文字依據。

散文家的東山魁夷在他的《德國遊記》中寫道:

“站在清澄的湖邊,我的腦海中不斷出現裝飾盤上寫的那些話:"為什麼人會急躁呢?"科學的不斷進步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帶來了高速和噪音、人性的喪失、自然的破壞和大氣汙染,導致了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過去人類數千年的腳步,到今天突然加快起來,迅猛向前究竟是朝哪個方向呢?”


還有在題為《馬車啊,慢些走》的文字中,畫家也以焦慮的心情寫道:

“現在人為的因素不正在加速人類走向毀滅嗎?人類在"快,再快"的呼喊聲中,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懸崖。”

三、寫在最後

東山魁夷說:“沒有對人的感動,也就不會有對自然的感動。”

東山魁夷的畫作裡邊全是風景,其實裡邊藏著人。這人的思想,靈魂都融在那些藍綠青的色彩中,都投射在那匹溫馴安詳的白馬身上了。他一生只崇尚自然,而這自然,是寧靜的,安詳的,純淨的。是他用畫營造的“世外桃源”。

現實與理想的撞擊中,我們疼痛得無以復加時,東山魁夷的這些畫作做為敷料療愈冰鎮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