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軍和日軍,都奉行留“衛生胡”,這麼難看留著幹嘛?

大家可能不知道“衛生胡”是何意思,就是我們鼻子下面留下來的一小撮毛,在人中上,“衛生胡”又可以稱為“板刷胡”一直以來在大家印象中都是日本人的形象,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日軍統一留有這樣的胡型,在小編看來,甚是滑稽,再給人整體形象外觀上不端莊的感覺,不過這也是作為日本人的一種標誌吧。

二戰中德軍和日軍,都奉行留“衛生胡”,這麼難看留著幹嘛?

實際上,是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和德國都同樣開始流行這樣的胡型,在當時的審美看來,男士普遍認為留有這種鬍子會讓自己的形象十分帥氣沉穩,在二戰以前,日本派遣了一些留學生去德國學習,當時的德國已經有大批男性都以擁有這樣的胡型為傲,日本也受到了這種潮流的影響,直至擴展到整個歐洲國家和地區。

二戰中德軍和日軍,都奉行留“衛生胡”,這麼難看留著幹嘛?

等到這些日本派遣的留學生返回祖國,又對這種胡型進行了大範圍的宣傳,不久之後,日本也風靡這種“衛生胡”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而成為了一種文化範疇,當然這種鬍子並不是簡單的對外形上的修飾,由於當時鬍子很難處理乾淨和不容易長成,只留下中間的那一小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便於清洗以及打理,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不會再出現由於鬍子太長進入飯碗的情況發生,這就是“衛生胡”的由來。

二戰中德軍和日軍,都奉行留“衛生胡”,這麼難看留著幹嘛?

根據以前史料記載,“衛生胡”還有能夠有效預防皮膚病的發生,以往的人都會留絡腮鬍,這種鬍子更加難以打理,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打仗外出都不方便,還極易滋生細菌,有很大的衛生隱患,相比之下,“衛生胡”就顯得如此適用,有些人就會問,既然鬍子這麼的不方便,為何不一次性都將它刮乾淨?在當時的思想環境之下,將鬍子剃光視為非常不Man的表現,這個時候的文化思潮會認為沒有鬍子是十分女性化的代表,由此就可以解釋“衛生胡”為何如此受用了。

二戰中德軍和日軍,都奉行留“衛生胡”,這麼難看留著幹嘛?

古往今來,人們都是不斷接納和借鑑不同國家文化才得以互相促進發展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德國民眾再也沒有留這樣的鬍子,大家如何看待“衛生胡”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