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危遇機 電影業的再爆發趨勢

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是從供給與需求兩端給全球經濟、社會及金融系統均帶來了嚴重的衝擊,不僅全球性經濟陷入衰退不可避免,世界政經格局也將因此發生明顯改變。

按照歷史規律,經濟越蕭條,電影業反而越繁盛。在上個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電影業受衝擊很小。一方面在經濟蕭條時期催生了許多高質量的精品影片。另一方面,心理學家認為,在經濟條件不好的時期,人們更願意頻繁地走進電影院,藉助於看電影來緩解與宣洩內心的壓力。看電影是人們最物美價廉和便利的排除與減緩內心鬱悶、壓力和尋求快樂的方式,讓人們在電影裡品味另一種人生。在那個特定時期,人們即使排隊領取救濟,也會擠出幾枚硬幣到電影院買票觀看瘋狂喜劇、熱鬧的歌舞片。

2003年“非典”之後,為了能夠讓電影市場迅速得到恢復,電影主管部門進一步放寬政策,國外資金被允許進入中國。2004年之後境外資金也滲透到中國電影的製作、發行中。據官方數據統計,自2004年開始的幾年裡,電影票房都穩定在50%的爆發性增長態勢。

現代的電影院不是那種傳統的獨立的大禮堂,而是設置在購物中心內的現代時尚的多廳影院,它將人們的購物、餐飲、娛樂、交際、休閒、約會、體驗、心情釋放等結合起來,使人們到電影院裡看電影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成為一種全新的電影生活方式,使電影院成為這種全新的電影生活文化空間。

在2020年這個特定的環境背景,促進復產復工、恢復經濟活力必然滲透到民生類的購物、餐飲,電影業的爆發會促進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全面復甦,解決人們在疫情期間的心理渴求、消費的報復性慾望。

另一方面,互聯網電影雖然在疫情期間成為了一種觀影習慣,但是這種長期觀影的窄小屏幕,體驗感非常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黑暗的電影院裡,如果專心安靜地看一部電影,用100%的注意力投入其中,就可以完全忽略到周圍的變化,也許偶爾會有設身處地的聯想,但那也是遊離於理智思考之外的情感宣洩。近幾個月觀眾的心理忍受能力已經到達極限,疫情結束以後電影院會成為觀眾的一個宣洩窗口。

毫無疑問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國都面臨著經濟蕭條的影響,經濟蕭條也影響著人的一切活動,包括投資方向的不明朗、單一化(醫療、零售)。甚至是,理想的實現。但是,經濟蕭條也蘊含著巨大的機會,一個決定未來10年的潛在投資機遇就擺在這裡,我們有一個擁有13億潛在觀眾的市場,以及一個越來越成為大片合拍方的市場,全球經濟蕭條下的中國電影市場會成為一個暴漲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