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裡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文丨福林媽咪

最近我一個發小的姐姐在為孩子升小學的事情發愁。她希望孩子能進市裡的小學上學,現在正在到處找有沒有關係和門路。

優質的教育資源都在爭搶,如果說上幼兒園更多看的是費用、離家遠近、伙食條件,那麼升小學就是很多家長給孩子劃定的第一條正式起跑線。

為此,不管本來可以上什麼水平的學校,父母都希望再踮腳“夠一下”,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

前段時間滯留英國的小留學生,還有每年為了學區房而奔波的家庭,都為了孩子寧願付出很多代價。

那父母到底要不要從小把孩子送到更大的平臺呢?

關於這一點,其實自古以來就有爭論,“做雞頭好還是做鳳尾好”。

以前一直以為這是一個觀點的爭論,但是最近看到一個國外的研究,發現原來做雞頭好還是做鳳尾好,是有實驗結果的。

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裡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早在1984年,牛津大學的Herbert W. Marsh教授進行了一項【big-fish-little-pond effect 小池塘裡的大魚(矮子裡的巨人)】的研究,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於是很多後來的學者圍繞這個話題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實驗。

經過了30多年的考察,總結了多個國家、數千個真實實驗的數據表現之後,基於事實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在小圈子裡拔尖,對一個人的影響更為積極。

這就是“小池塘裡的大魚”理論,小池子裡的大魚,在學業上以及人生上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研究還發現,“這種現象在全球範圍內存在,在高中階段最突出,在亞洲人身上更顯著。”

很多孩子的成長軌跡都符合這樣的規律。

這段時間屢次刷屏的一生張文宏,他曾在記者採訪中耿直地說到:“我就是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留在上海工作了而已。”

他的成長故事不算驚心動魄,但也並不簡單。

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裡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在高中時期,他的一篇文章《論溫州模式》在華東地區中學生政治論文競賽當中獲得了一等獎,迎來了命運的轉機。他和指導老師來到上海領獎,看到大城市的風采後並沒有妄自菲薄,而是持續努力,不斷前進,本科,博士,出國留學,最後成為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又通過媒體的傳播出圈成為一個知識偶像。

我小時候也是典型的小池塘中的受益者。小學的時候在自己村裡上學,因為成績還不錯,被老師重視,進而爸媽才開始重視我的學習,然後一路被鼓勵,成為一條小池塘中的大魚。

到了高中,來到好學校,身邊都是既聰明又努力,底子還好的同學,自信心開始被打擊,積極性被消磨,每週的週考都是一種折磨,整個高中都承受了特別大的心理壓力。

在小池塘裡,成績比較好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拔尖”帶來的好處,這種成就感成為孩子非常大的驅動力,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成為一個正向的循環,這就有點像二八定律,強者恆強。

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裡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也正因為在小池塘出眾,有的孩子能夠有機會進入更好的平臺,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雖然自信心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但是隻要他堅持下去,一直努力,就可以越來越好,成為“人生贏家”。

除了自信帶來的暈圈效應,以及個人持續不斷的努力最終累積的成果,轉機也是這些優秀孩子身上的一個關鍵詞。

不過,轉機的出現有一定的巧合,可能是偶然機遇降臨,可能是遇到一個改變孩子一生的貴人,也可能是孩子的一次出彩表現。

校園劇《你好,舊時光》原著當中,女主角餘週週原本是一個拼音都學不好的孩子,後來因為平常喜歡看故事書,讀書比較流暢,也因為媽媽給老師送了一次禮品,所以被選中參加了一次演講比賽。編故事能力出眾的她獲得了特定獎,從此開始了開掛般的學霸人生。

如果不是因為餘週週小時候愛看書,想象力豐富,表達力也夠好,即使有這樣一個演講的機會,她可能也抓不住。

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裡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現在幼兒園小學中,這樣的比賽有很多,雖然看起來含金量不高,也很折騰,但這都是給孩子們的發現潛能以及鍛鍊膽量的機會,能夠站在舞臺上進行表演,或者用自己的作品進行參賽,這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

所以說,小池塘未必沒有大魚,淺灘未必沒有真龍,只要孩子有能力有實力,那麼他在壓力更小的環境下,反而能獲得更好的成長。


不過,有人會說,那這二八定律對自己家孩子可不一定是好事啊,小池塘裡不可能都是大魚,如果孩子在小池塘裡不能脫穎而出,豈不是從一開始就泯然與眾人了,讓孩子去好的平臺,至少老師的能力,學校的資源,環境的薰陶,可以提升孩子的基礎能力。

可以這麼想,但是要考慮,在較小的年紀孩子能不能承受過大的壓力。以孩子的水平,強行渠道一個大池塘,如果孩子跟不上進度,那麼非常簡單的基礎都不能打牢,還會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很大的壓力,就是好事了嗎?

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裡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而在小池塘,孩子不見得非要從學習上發展,其他方面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

李冰冰在做客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時,曾講述過自己考取上海戲劇學院的經歷。出生在西寧的她原本根本不知道還有戲劇學院這樣的院校,她順利考上一所師範大學,畢業後當了老師。偶然一次遇到了一個演藝界的老前輩,看到李冰冰之後建議她去考上戲。

李冰冰問:“什麼是上戲?”

“就是上海戲劇學院。”

李冰冰聽完後說:“我不喜歡唱戲。”

後來聽了老師的話,一個人跑到上海去考試,結果考上了。但是因為學費太貴,李冰冰猶豫,但是爸爸說,“上,別人都考不上,咱家孩子考上了,為什麼不上,砸鍋賣鐵也要上!”

這樣才有了後來演戲拿獎的演員李冰冰。

命運的改變有時候就是這樣神奇,就像兩條分叉的道路,走一走才會知道人生道路會有多麼不同,而完全不同的人生,可能只取決於一個戲劇般的偶然因素。

機遇帶有偶然性,但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裡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而父母能夠做的第一件事,是發現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的特長。

音樂,繪畫,語言,舞蹈,體育項目,空間能力,邏輯能力,溝通能力等等,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潛能,6歲前帶孩子見識不同的項目,觀察孩子真正感興趣和真正擅長的,然後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第二件事,是創造機遇。

當孩子準備好之後,父母能夠通過各種方式給孩子尋找轉機。現在各行各業發展都很完善,想要從事什麼,通過一定的瞭解都能夠找到方向和途徑。

我一個記得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非常喜歡當主持人,於是她媽媽經常留意這方面的消息,後來在市文化宮看到有一個培訓班,這才知道播音主持屬於藝考範圍,接著慢慢了解,最終考上了理想大學的理想專業,成為一名主持人。

總之,孩子的人生不止有拼命上一所好學校這一個出路,父母不必為此而過分焦慮,給孩子一個更從容的起跑線,讓孩子的童年充滿自信和積極的正能量,這些才是他面對未來人生的寶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