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1957年10月出版,距今六十餘年了。經典永恆。

《桃園結義》是60集系列連環畫《三國演義》的第一集,繪者徐正平,畫風質樸中不乏創新的靈動。該冊前七頁,首先交代的是東漢未年的時局,黃巾軍不堪朝政腐敗,聚眾起義,朝庭派出皇甫嵩丶朱雋、盧植三人進行征剿。為後來天下諸雄紛亂,作了開場鋪墊。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朝廷聽聞黃巾造反,派皇甫嵩、朱儁、盧植,帶領精兵,分路征討。


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人,有什麼畫冊中沒提到的事呢?今兒散發弄舟就侃一侃這三人。

首先做一下定語:起先黃巾起義聲勢很大,火勢很猛,然後逐衰,到最後熄滅收場,滅火的最主要救火員就是這三人帶軍指揮的。讀史的後人,一般稱他們為‘漢未三將’,是東漢王朝最後的守護人。

黃巾軍雖然失敗退場,但各地士族豪強不再以朝庭為重,東漢江山岌岌可危。好在皇甫嵩三人禮統觀念較強,救完火後,都把兵權交還了朝庭。尤其皇甫嵩擁兵最盛時,不是沒有人勸他稱雄,皇甫嵩沒有聽從,可見其人受漢恩、尊禮統的烙印,於身上還是不淺的。

皇甫嵩 ,證討黃巾時,任左中郎將,持節。中郎將,相當於戰區軍區司令,職位是不低的,後來天下大亂,各諸侯自封將軍,或封部下將軍,才顯得中郎將貌似官階不高似的。三將中,皇甫嵩功績最高。起先他與朱儁在穎川(現河南離城)對陣黃巾主力,形勢一度不力,因為敵眾我寡。但皇甫嵩抓住了黃巾軍乃百姓聚合,少於軍略經驗的弱項,趁夜實施火攻,有實有虛,鼓譟衝出。黃巾軍驚慌散亂後撤。正好,騎都尉曹操也帶兵前來助陣,皇甫、朱儁、曹操三隻人馬夾擊,黃巾軍大敗。接著,皇甫嵩、朱儁乘勝追討,接連攻下汝南、陳國地區的起義軍。最終在曲陽{河北晉縣西北},俘殺黃巾軍主力十萬餘人,皇甫嵩因功封為槐裡侯,領冀州牧。皇甫嵩到任冀州後,上表奏請免除冀州一年田租。此舉得到百姓贊可,冀州一帶有贊謠評他:“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可見世事難料,一方面,皇甫嵩雙手佔滿了黃巾起義軍的鮮血,一方面卻又得到了很多底層民眾的擁護。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連環畫中,皇甫嵩出場不多。


公元188年底,涼州又有叛軍鬧事,朝廷又任命已交回印綬的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前將軍董卓,前往涼州一帶平叛。在平叛過程中,董卓處處與皇甫嵩不和,最終皇甫嵩堅持自己的策略,連戰連捷,大破涼州叛軍,讓董卓很打臉。

皇甫嵩愛好名節,董卓則利慾薰心。二人曾一度都是最有軍事實權的人物。最終皇甫嵩交兵權,應詔入朝。董卓則持兵威主政朝綱。可見東漢朝廷不辨忠奸,導致衰落是有原因的。

亂朝的董卓,曾經受皇甫嵩節制並與皇甫嵩較勁的董卓,在朝廷得以專權的時候,曾驕狂的對皇甫嵩說道:服了嗎?官職已在董卓之下的皇甫嵩只能落得個笑笑無言以對。

天道有起伏,後來董卓被殺,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徵西將軍,專司屠滅董卓宗族。有人向整掉董卓,握有實權的王允建議,讓皇甫嵩統領董卓的舊部,加之安撫。可惜王允沒聽,導致了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攻入長安。不久,皇甫嵩病逝。

史料有評,皇甫嵩為人仁愛謹慎,盡忠職守。在軍旅中,溫恤士卒,甚得軍心。後來唐朝德宗時,設立武廟,祭祀古之名將,皇甫嵩位列六十四將之一;宋朝徽宗時,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可見,三國演義中,雖然對皇甫嵩表述不多,其人卻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朱儁,討黃巾時,任右中郎將,持節。跟隨皇甫嵩一起出徵,連戰連捷,升為西鄉侯、鎮賊中郎將。朱儁對敵黃巾軍大將韓忠於宛城時,久攻不下,朱儁發現是自己的兵圍得太死,黃巾軍才齊心力戰,強攻的害處不小。於是朱儁放開圍城的東南方,聚兵攻打西北方。韓忠果然棄城而走,朱儁遂率軍掩殺,大破黃巾,斬了韓忠。在演義、連環畫中,此計為劉備所獻,實則是文學藝術手法,為了鋪墊突出小說主角。真實戰事中,那時劉備的身份,還達不到參議軍事的檯面上。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劉備獻策,為文學虛構。朱儁於宛城大破黃巾軍,斬韓忠,是史實。


後來,董卓把持朝政,因為朱儁是功高望重的將領,外表對朱儁親近,內心則頗為忌憚。曾一度請朱儁做太僕,當自己的副手。朱儁堅決的推辭了。董卓被誅後,部將李傕、郭汜掌權。那時,朱儁在外,徐州刺史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有意推他為老大,並傳書各州,相邀討伐李傕、郭汜。

李傕用了尚書賈詡的計策,派人用天子詔書徵召朱儁入朝。朱儁骨子裡的禮統觀念又犯了,他不聽眾人勸告,他認為,李傕、郭汜是奸亂小人,沒有大謀略,遲早生變,到時可以內中起事,重扶漢業。便奉詔入京,陶謙等只好作罷。

後來,李傕、郭汜相互攻殺,長安大亂。李傕劫持了獻帝,郭汜扣留了朱儁等一幫大臣。朱儁性格剛烈,一生氣發病而亡。

盧植, 討黃巾時,任北中郎將。負責在冀州平定黃巾軍。起先就連戰連勝,在圍困黃巾軍據守的廣宗縣時,朝廷黃門常侍左豐前來檢查戰事。盧植沒有行賄左豐,左風回去後向漢靈帝進了讒言,汙衊盧植按兵不動。靈帝下詔免除盧植的職務,並治罪。改派東中郎將董卓接替,但董卓戰敗。稍後,皇甫嵩來助,大破黃巾。凱旋迴京後,皇甫嵩上書替盧植鳴不平,並將平定冀州的功勞推給盧植。盧植得以官復原職。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演義說道漢末三將,基本與史實相近。


盧植是涿郡涿縣人{河北涿州},曾在家鄉教學,白馬將軍公孫瓚、劉備都曾是他門下弟子。

董卓亂京掌政,想要廢掉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當時無人敢言,只有盧植站出來反對,董卓大怒,欲斬盧植,幸得眾大臣求情,董卓作罷,將盧植免職。

盧植以年老為由,請求返回涿縣。董卓私下派人追殺,盧植走小路逃脫。後來隱居逝世。

盧植祖居范陽[涿州的別名],本身祖上是士族大姓,他隱居後,不問世事,專心培育子孫,後代子孫多有出任歷朝高官,范陽盧氏後來成為魏晉至唐朝的名門望族。據說韓國前兩位總統盧泰愚、盧武鉉都是范陽盧氏的後裔。

漢末三將雖然只在《三國演義》開頭提到過,著墨不多。但其與後來三分天下的曹、劉、孫,還是有點小緣源的。曹操曾在皇甫嵩部下聽命過,孫堅曾自帶募兵,投效朱儁南征北戰,劉備做過盧植的學生。只不過他們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三位毛頭小夥子,會是日後叱吒風雲、書寫歷史的豪雄人物。

漢末三將不失東漢末年最後的名將之說,都是忠君、禮教為先。到了後面,諸強爭霸,爾虞我詐,擁有這種節操的人物就屈指可數了

賞經典連環畫《三國演義》美圖,品你可能不熟知的三國那些事(1)

我是愛看古書愛侃古事的散發弄舟,歡迎關注賜教 賞三國連環畫,品三國人與事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