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 魏,文帝曹丕(220~227年),明帝曹睿(227~240年),齊王曹芳(240~254年),高貴鄉公曹髦(254~260年),元帝曹奐(260~265年);
  • 蜀漢,昭烈帝劉備(221~223年),後主劉禪(223~263年);
  • 吳,大帝孫權(222~252年),會稽王孫亮(252~258年),景帝孫休(258~264年),烏程侯孫皓(264~280年);

桃園三結義

  • 故事背景

東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虹現玉堂,山岸崩裂,世現種種不詳。帝尊信張讓等宦官,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四亂,盜賊蜂起(史稱“十常侍亂政”)。時鉅鹿張角三兄弟,私造黃旗,約期舉事(史稱“黃巾起義”),前犯幽州。幽州太守劉焉見賊兵眾、己兵寡,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十常侍: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

  • 主要人物

【劉備】字玄德,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好結交天下豪傑。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漢景帝劉啟玄孫,父劉弘遺涿縣一枝,家貧,販履織蓆為業。

【關羽】字長生(後改雲長),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河東解良人。

【張飛】字翼德,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好結交天下豪傑。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桃園三結義

  • 演義·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劉焉發榜招兵,劉備、關羽、張飛投軍相遇,志同道合。次日,於張飛莊後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性,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三英戰呂布

  • 故事背景

董卓弄權,廢靈帝立九歲陳留王劉協,即獻帝,改元初平(190年)。曹操矯詔,袁紹引兵與其會盟,作檄文以達諸郡,興義師,討伐董卓。十八路諸侯,各領文官武將,投奔洛陽。董卓起兵二十萬,分兩路迎戰,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守汜水關。董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等守虎牢關。

  • 主要人物

【呂布】字奉先,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五原郡九原人。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三國志·呂布》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三英戰呂布

  • 演義·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虎牢關前,呂布已勝數陣。“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諸侯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追趕,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雲長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夾攻呂布。又三十回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也來助戰。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諸侯,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人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


鳳儀亭

  • 故事背景

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愈加驕橫,自號為“尚父”,出入僭天子依仗。司徒王允為國憂慮,府中歌伎貂蟬見王允兩眉深鎖,必有關國家大事。蟬曰:“倘有用妾身之處,萬死不辭!”允跪而言曰:“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董卓有一義兒呂布,驍勇異常。我觀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連環計,先將汝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汝於中取便,諜間他父子反顏,令布殺卓,以絕大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貂蟬曰:“大人勿憂。妾若不報大義,死於萬仞之下!”

  • 主要人物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

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帥相結。有才武,膂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董卓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三國志·董卓》

【貂蟬】司徒王允府中歌伎,時年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奸邪亂國臣。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鳳儀亭

  • 演義·董卓大鬧鳳儀亭

董卓自納貂蟬後,為色所迷,月餘不出理事。是日,董卓入朝議事。布執戟相隨,見卓與獻帝共談,便乘間提戟出內門,上馬徑投相府來。董卓在殿上,回頭不見呂布,心中懷疑,連忙辭了獻帝,登車回府。見布馬繫於府前,徑入後堂中,尋覓不見。喚貂蟬,蟬亦不見。尋入後園,正見呂布和貂蟬在鳳儀亭下共語,畫戟倚在一邊。卓怒,大喝一聲。布見卓至,大驚,回身便走。卓搶了畫戟,挺著趕來。呂布走得快,卓肥胖趕不上,擲戟刺布,布打戟落地。卓拾戟再趕,布已走遠。


煮酒論英雄

  • 故事背景

建安元年(196年),是歲又大荒,李傕、郭汜作亂。漢末氣運之衰,無甚於此。曹操在山東,兵強將盛。荀彧進言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曹操大喜,剋日興師洛陽。入城見帝,拜於殿階之下,帝乃封操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錄尚書事。是日,操奏請駕幸許都,帝不敢不從,群臣皆懼操勢,亦莫敢異議。遂擇日起駕,操引軍護行,百官皆從。

  • 主要人物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人也,身長七尺,細眉長髯。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操幼時,好遊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煮酒論英雄

  • 演義·青梅煮酒論英雄

一日,玄德正在後園澆菜,許褚、張遼引數十人入園請玄德,入府見曹操。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徵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操曰:“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玄德曰:“備肉眼安識英雄?”操曰:“休得過謙。”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千里走單騎

  • 故事背景

曹操引軍東征,劉備敗走小沛,張飛殺條血路突圍,望芒碭山而去。關羽孤軍被圍困於一座土山之上。張遼過來勸降,關公曰:“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吾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戰死。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張遼回報,曹操從之。操引關公朝見獻帝,帝命為偏將軍。操亦厚待關公,並將呂布所騎赤兔馬贈關公。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夜讀春秋

一日,關公得知劉備消息,入內告知二嫂,隨即至相府,拜辭曹操。操知其來意,乃懸迴避牌於門。一連去了數次,皆不得見。即寫書一封,將累次所受金銀封置庫中,懸漢壽亭侯印於堂上,請二夫人上車。關公上赤兔馬,手提青龍刀,率領舊日跟隨人役,護送車仗,徑出北門。

  • 主要人物

【關羽】關羽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衿,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三國志·關羽》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關羽像

【甘夫人】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臨豫州,住小沛,納以為妾。隨先主於荊州,產後主。後卒,葬於南郡。章武二年,追諡皇思夫人,遷葬於蜀,未至而先主殂隕。——《三國志·蜀先主甘後》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千里走單騎

  • 演義·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關公出城不遠,曹操引數十騎,飛奔前來。關公教車仗從人,只管望大路緊行,自己勒住赤兔馬。操笑曰:“雲長天下義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錦袍一領,略表寸心。”關公受之,曰:“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遂望北而去追趕車仗。東嶺關守將孔秀;洛陽太守韓福,牙將孟坦;汜水關守將卞喜;滎陽太守王植;滑州黃河渡口守將秦琪。關公所歷關隘五處、將六員,欲阻其路,皆被關公斬殺。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千里走單騎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夜襲烏巢

  • 故事背景

建安四年(200年),袁紹興兵七十萬,望官渡進發。曹操起軍七萬,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都。曹操據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終,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許昌,遲疑未決。荀彧以書報之,書略曰:“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紹軍雖眾,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濟!今軍實雖少,公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曹操遂令將士效力死守,等待時機。一日,曹操故友許攸投曹營獻破袁紹之策,攸曰:“袁紹軍糧輜重,盡積烏巢,今撥淳于瓊守把,瓊嗜酒無備,公可選精兵詐稱袁將蔣奇領兵到彼護糧,乘間燒其糧草輜重,則紹軍不三日將自亂矣。”操大喜,重待許攸,留於寨中。

  • 主要人物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也。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紹鷹揚河朔,然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蹶,社稷傾覆,非不幸也。——《三國志·袁紹》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夜襲烏巢

  • 演義·曹孟德夜襲烏巢

次日,曹操令荀攸、賈詡、曹洪同許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淵領一軍伏於左,曹仁、李典領一軍伏於右,以備不虞。令張遼、許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後,操自引諸將居中,共五千人馬,打著袁軍旗號,軍士皆束草負薪,人銜枚,馬勒口,黃昏時分望烏巢進發。一路並無阻礙,及到烏巢,四更已盡。眾將校鼓譟直入,軍士將束草周圍舉火。一霎時,火焰四起,煙迷太空,烏巢糧草盡行燒絕。


三顧茅廬

  • 故事背景

劉備屯兵新野,曹軍屢犯屢敗。操知徐庶助玄德,遂接庶母至許昌,迫庶與母相會。玄德與徐庶並馬出城,至長亭,徐庶涕泣而別,玄德凝淚而望。忽見徐庶拍馬而回,及近庶勒馬謂玄德曰:“某因心緒如麻,忘卻一語,此間有一奇士,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覆姓諸葛,名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臥龍先生。若得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徐庶薦了孔明,再別玄德,策馬而去。

  • 主要人物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人。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諸葛亮像

  • 演義·劉玄德三顧茅廬

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再往訪之。玄德、雲長、翼德三人乘馬往隆中,離草廬半里之外,便下馬步行。到莊聞童子說先生草堂上晝寢未醒,玄德拱立階下。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三顧茅廬

一個多時辰,孔明才醒。二人相見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玄德曰:“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曰:“願聞將軍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若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於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終於也。”玄德聞言,頓首拜謝。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臥龍出山

只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單騎救主

  • 故事背景

建安十三年(209年)秋,起大軍五十萬,決意掃平江南,消滅所慮者,劉備、孫權。曹兵掩至,勢不可當,劉備棄新野走江夏。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衝突,殺至天明,尋不見玄德,又失了玄德老小,雲自思曰:主公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託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

  • 主要人物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先主(劉備)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後主(劉禪)詔曰: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諡所以敘元勳也,外議雲宜諡。——《三國志·趙雲》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單騎救主

  • 演義·趙子龍單騎救主

趙雲拍馬望回而去,救得甘夫人,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坂城下,交與橫矛立馬橋上的張飛,引數騎再回舊路。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揹著一口劍,趙雲更不打話,交馬只一合,被他刺死,奪了那口劍(青釭劍),復殺入重圍。只見糜夫人抱著阿斗,坐於牆下枯井之傍啼哭,雲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妾死無恨!”乃將阿斗遞與趙雲,翻身投入枯井而死。趙雲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解開勒甲絛,放下護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馬。趙雲衝開一條路,背後張郃趕來,不想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前面兩將阻路,後面兩將追趕,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大鬧長坂坡

  • 故事背景

張飛送走趙雲救回的甘夫人,望趙雲重又殺回敵陣。趙雲當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徵袍。山坡又撞出兩支軍,乃夏侯惇部將鍾縉、鍾紳兄弟二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被雲一槍刺落馬下,鍾紳趕來,雲左手持槍,右手拔出青釭寶劍砍去,紳落馬而死。趙雲得脫,望長板橋而走,後面喊聲大震,文聘引軍趕來。趙雲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立馬橋上,雲大呼:“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吾自當之。”

  • 主要人物

【張飛】張飛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飛義釋嚴顏,有國士之風,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三國志·張飛》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大鬧長坂坡

  • 演義·張翼德大鬧長坂破

文聘追趙雲至長板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提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都至。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張飛料曹操心疑,親自來看。飛乃大喝:“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慄。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舌戰群儒

  • 故事背景

長板橋曹操倉皇失措,經張遼提醒,操神色方才稍定,捲土重來。劉琦接應劉備、孔明等一干人馬投江夏,關羽守夏口。曹操至襄陽,劉琮已降,再取江陵。操一面發檄遣使赴東吳,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一面計點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西連荊峽,東接蘄黃,賽柵聯絡三百里。孫權屯兵柴桑郡,派魯肅赴江夏說劉備撫劉琮,同心共破曹操。孔明藉機同魯肅去柴桑郡,說孫權以為應援,使南北相持,再於中取利。到柴桑魯肅請孔明於館驛中暫歇,自往見孫權。權將曹操檄文示肅,魯肅看畢,知權是降是戰猶豫,肅曰:“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肅至江夏,引諸葛亮來此,主公可問之,便知虛實。”權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見。來日聚文武於賬下,先教見我江東英俊,然後升堂議事。”肅領命而去。

  • 主要人物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也。生而失父,與祖母居。家富於財,性好施與。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魯肅》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舌戰群儒

  • 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

次日,肅乃引孔明至幕下。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餘人,孔明逐一相見。張昭先以言挑之曰:“久聞先生,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聞劉備三顧草廬,幸得先生,思欲席捲荊襄。今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孔明曰:“吾主躬行仁義,不忍奪漢上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閒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曹兵一出,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吾主向日軍敗於汝陽,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而已。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該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無一回答。虞翻、步騭、薛琮、陸績、嚴峻、程德樞等,依次上前語難。孔明各個回擊,駁得他們啞口無言。


智激孫權

  • 故事背景

幕下孔明對答如流,盡皆失色。時座上張溫、駱統二人,又欲問難。忽一人自外而入,歷聲言曰:“孔明乃當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難,非敬客之禮也。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乃徒鬥口耶!”眾視其人,乃零陵黃蓋。黃蓋謂孔明曰:“愚聞多言獲利,何不將金石之論為吾主言之,乃與眾人辯論也?”孔明曰:“諸君相互問難,不容不答耳。”於是黃蓋與魯肅引孔明至堂上。

  • 主要人物

【孫權】字仲謀,碧眼紫髯,堂堂一表,相貌非常。

堅為下邳丞時,權生,方頤大口,目有精光,堅異之,以為有貴象。及堅亡,策起事江東,權常隨從。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每參同計謀,策甚奇之,自以為不及也。——《三國志·孫權》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智激孫權

  • 演義·諸葛亮智激孫權

孫權降階而迎,施禮畢,賜孔明坐。權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劉豫州與曹操決戰,必深知彼軍虛實。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馬步水軍,約有一百餘萬。”權曰:“莫非詐乎?”孔明曰:“非詐也。曹操就兗州已有青州軍二十萬;平了袁紹,又得五六十萬;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萬;今又得荊州之軍二三十萬。以此計之,不下一百五十萬。亮以百萬言之,恐驚江東之士也。”魯肅在旁,聞言失色,孔明只做不見。權曰:“曹操不下戰將,還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何止一二千人。”權曰:“今曹操平了荊、楚,復有遠圖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準備戰船,不欲圖江東,待取何地?”權曰:“若彼有吞併之意,戰與不戰,請足下為吾一決。”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將軍不肯聽從。”權曰:“願聞高論。”孔明曰:“今操芟除大難,又新破荊州,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故劉豫州遁逃至此,願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原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其不能,何不從眾謀士之論,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權未及答。孔明又曰:“將軍外託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誠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又安能屈處人之下乎!”孫權聽了,不覺勃然變色,拂衣而起,退入後堂。魯肅責孔明曰:“先生之言,藐視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吾自有破曹之計,彼不問吾,吾故不言。”肅聞言,便入後堂見孫權。權怒氣未息,顧謂肅曰:“孔明欺吾太甚!”肅曰:“臣亦以此責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輕言,主公何不求之?”權回嗔作喜曰:“原來孔明有良謀,故以言辭激吾,吾一時淺見,幾誤大事。”便同魯肅重複出堂。權見孔明,謝曰:“適來冒瀆威嚴,幸勿見罪。”孔明亦謝曰:“亮言語冒犯,望乞恕罪。”權邀孔明入後堂,置酒相待。


蔣幹盜書

  • 故事背景

吳國太見孫權疑惑不決,乃謂之曰:“伯符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今何不請公瑾問之?”權大喜,即遣使往鄱陽湖請周瑜議事。清晨,孫權升堂,左文官右武官,分班侍立,周瑜入見。禮畢,權即取檄文與周瑜看。瑜看畢,笑曰:“老賊以吾江東無人,敢如此相侮耶!”權曰:“君之意若何?”瑜曰:“操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將軍以神武雄才,仗父兄餘業,據有江東,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奈何降賊耶?且操今此來,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馬騰韓遂為其後患,而操久於南征,一忌也;北軍不熟水戰,操舍鞍馬仗舟楫,與東吳爭衡,二忌也;又時值隆冬盛寒,馬無蒿草,三忌也;驅中原士卒,遠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數忌,雖多必敗。將軍擒操,正在今日。瑜請得精兵數萬人,進屯夏口,為將軍破之!”權矍然而起,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言罷,便將此劍賜周瑜,即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曹操知周瑜決心不降,問眾將:“吾當作何計破之?”言畢,賬下一人出曰:“某自幼與周郎同窗交契,願憑三寸不爛之舌,往江東說此人來降。”視之,乃幕賓蔣幹,操甚喜,置酒與蔣幹送行。

  • 主要人物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父異,洛陽令。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有無通共。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從攻皖,拔之。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三國志·周瑜》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蔣幹盜書

  • 演義·群英會蔣幹盜書

幹葛巾布袍,駕一隻小舟,徑到周瑜寨中。瑜拜迎之,同入大帳,文官武將分兩行而入,相見畢,兩旁而坐。大張筵席,奏軍中得勝之樂,輪換行酒。瑜解佩劍付太史慈曰:“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說客,公等勿疑。今日宴飲,但敘友情,如有提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者,即斬之!”蔣幹驚愕,不敢多言。觥籌交錯,飲至夜深。幹辭曰:“不勝酒力矣。”瑜命撤席,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於是佯作大醉,嘔吐狼藉,和衣臥倒。軍中鼓打二更,幹看周瑜鼻息如雷,帳內桌上,堆著一卷文書,乃起床偷視之。內有一信,上寫“蔡瑁、張允謹封”。幹大驚,暗讀之,原來蔡瑁、張允結連東吳!遂將書信藏於衣內。五更,幹潛步出帳,徑出轅門,飛棹回見曹操。操大怒曰:“二賊如此無禮耶!”喚蔡瑁、張允,喝武士推出斬之。


草船借箭

  • 故事背景

周瑜得知蔣幹盜書曹操中計殺蔡瑁張允的謀劃,沒能瞞過孔明。愈發對孔明心懷妒忌,此人決不可留,決意斬之。是日,周瑜聚眾將於賬下,教請孔明議事。瑜問孔明曰:“即日將與曹軍交戰,當以何兵器為先?”孔明曰:“以弓箭為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軍中正缺箭用,敢煩先生監造十萬枝箭,以為應敵之具,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孔明曰:“自當效勞,敢問何時要用?”瑜曰:“十日之內,可完辦否?”孔明曰:“操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三日便可拜納。”瑜曰:“軍中無戲言。”孔明曰:“願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瑜大喜,喚軍政當面取了文書,畫押軍令狀。

  • 主要人物

【魯肅】孫權論魯肅:子敬來東,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三國志·魯肅》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草船借箭

  • 演義·草船借箭

孔明尋魯肅幫助,魯肅私自撥輕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並布幔束草等物,候孔明調用。第一、二日不見動靜,至第三日四更時分,孔明密請魯肅到船中,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徑望北岸進發。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曹寨中,水軍、漢寨弓弩手一萬餘人,盡皆向江中放箭,孔明教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待至日高霧散,令收船急回。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計得十萬餘箭。肅拜服,曰:“先生真神人也!”孔明曰:“公瑾教吾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罪過,明白要殺吾,吾命繫於天,公瑾焉能害吾載!”船到岸,魯肅見周瑜,備述孔明取箭之事,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橫槊賦詩

  • 故事背景

建安十三年(209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明,平風靜浪。曹操騎馬先看沿江漢寨,次看水寨。乘大船一隻於中央,上建帥字旗號。操令:“置酒設樂於大船之上,吾今夕欲會諸將。”天色向晚,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數百人。文武眾官,各依次而坐。操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四顧空闊,心中歡喜,謂鍾官曰:“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兇去害,誓願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後,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文武皆起謝曰:“願得早奏凱歌,吾等終身皆賴丞相福廕。”操大喜,命左右行酒。

  • 主要人物

【曹操】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操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三國志·曹操》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橫槊賦詩

  • 演義·曹孟德橫槊賦詩

大船上酒宴,飲至半夜。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操大笑,時已醉,乃取槊立於船頭上,以酒奠於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吾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吾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吾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赤壁鏖兵

  • 故事背景

建安十三年(209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孔明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於爐,注水於盂,仰天暗祝。周瑜請程普、魯肅一班軍官,在帳中伺候,只等東南風起,便調兵出。黃蓋已準備火船二十隻,船頭密佈大釘,船內裝載蘆葦乾柴,灌以魚油,上鋪硫磺、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單遮蓋,船頭上插青龍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只等周瑜號令。將近三更時分,風聲響起,旗幡轉動。周瑜看時,旗角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瑜喚集諸將聽令,第一喚甘寧帶降卒沿南岸,打北軍旗號,直取烏林地面曹操屯糧之所,舉火為號;第二喚太史慈領三千兵,奔黃州斷操合淝接應之兵,防火為號,看紅旗便是吳侯接應兵到;第三喚呂蒙領三千兵去烏林接應甘寧,焚燒操寨柵;第四喚淩統領三千兵,直截彝陵,看烏林火起以兵應之;第五喚董襲領三千兵,直取漢陽,看白旗接應;第六喚潘璋領三千兵,打白旗往漢陽接應董襲。令黃蓋使小卒馳書曹操,今夜來降。撥戰船四隊,隨黃蓋船後接應。四隊領兵軍官韓當、周泰、蔣欽、陳武,各引戰船三百隻,前面各擺火船二十隻。周瑜自與程普在大艨艟上督戰,徐盛、丁奉為左右護衛,留魯肅及眾謀士守寨。孔明回到夏口,便與劉備、劉琦升帳,謂趙雲帶三千兵,渡江徑取烏林埋伏,等曹操軍馬奔走,就其中間放火截殺;謂張飛領三千兵渡江,截斷彝陵路,去葫蘆谷口埋伏,來日雨過,必埋鍋造飯,看煙起,就山邊放火截殺;謂糜竺、糜芳、劉封三人各駕船隻,繞江剿擒敗軍,奪取器械。最後令關羽,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孔明起身,謂公子劉琦曰:“武昌一望之地,最為要緊,公子便請回。操一敗必有逃來者,就而擒之,卻不可輕離城郭。”劉琦便辭。孔明謂玄德曰:“主公可於樊口屯兵,憑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

  • 主要人物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孫堅舉義兵,蓋從之。姿貌嚴毅,善於養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拔萃出類,不亦美乎!——《三國志·黃蓋》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赤壁鏖兵

  • 演義·周公瑾火燒赤壁

是時東風大作,波浪洶湧。黃蓋在第三隻火船上,獨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書“先鋒黃蓋”。乘一帆風順,望赤壁進發。操憑高望之,笑曰:“公覆來降,此天助吾也!”及近,覺來船輕而且浮,不似糧船穩重,文聘船出阻擋,弓弦響處,文聘被箭射中,倒在船內。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二十隻火船,撞入水寨,寨中船隻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劉備招親

  • 故事背景

魯肅討荊州無果而回,先到柴桑見周瑜,瑜頓足曰:“子敬中諸葛之謀也!”魯肅跼蹐不安。數日有細作報曰:劉玄德沒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殯葬。瑜謂肅曰:吾計成矣。瑜寫書呈,選快船送魯肅投南徐見孫權。權看書呈,點頭暗喜,遂召呂範至,謂曰:“近聞玄德喪婦,吾有一妹,欲招贅玄德為婿,永結姻親,同心破曹,以扶漢室,望即往荊州一言。”範領命。玄德正自煩惱,報東吳差呂範到來,範說明來意,孔明謂玄德可應允。先教孫乾與呂範回見吳侯,擇日便去就親。玄德懷疑不敢往,孔明曰:“吾已定下三條計策,非子龍不可行也。”遂喚趙雲近前,附耳言曰:“汝保主公入吳,領此三個錦囊,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孔明使人往東吳納了聘,一切完備。

  • 主要人物

【趙雲】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三國志·趙雲》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劉備招親

  • 演義·甘露寺劉備招親

建安十四年(210年)冬十月,玄德與趙雲取快船十隻,隨行五百餘人,往南徐進發。雲先開第一個錦囊看了計策,便同玄德先往拜見二喬之父喬國老,說呂範為媒,娶夫人之事。隨行軍士,俱披紅掛綵,傳說玄德入贅東吳。喬國老亦見吳國太賀喜,國太得知此是周瑜之計,大怒謂孫權曰:“將吾女兒為名,使美人計!殺了劉備,吾女便是望門寡,你們好做作!”孫權默然無語。國太曰:“事已至此,吾明日在甘露寺見劉備,不中吾意,從你們行事,若中吾意,吾自把女兒嫁他!”次日,國太見了玄德,大喜,謂喬國老曰:“真吾婿也!”。數日之內,大排筵會,孫夫人與玄德結親。孫權差人來柴桑報周瑜,曰:“吾母力主,已將吾妹嫁劉備,弄假成真。”瑜聞大驚,乃思一計,修密書付來人持回見孫權。權拆書視之,書略曰:“愚意莫如軟困之於吳中,築宮室喪其心志,送美色娛其耳目,分關張之情,隔諸葛之契。”孫權依計而行。玄德果被所迷,全不想回荊州。看看年終,趙雲猛省,孔明分付住到年終開第二個錦囊,遂開視之。雲佯作失驚之狀,見玄德曰:“孔明使人來報,操要報赤壁之恨,起精兵五十萬,殺奔荊州。”玄德與夫人拜別國太,瞞著孫權,離了南徐,趲程而行。孫權得知劉備逃遁,大怒,派兵追趕。玄德等人看看來到柴桑界首,後面追兵已至,前面山腳,一彪軍馬攔住去路。玄德驚慌,趙雲道:“軍師分付,遇危難之時,可拆看。”便將錦囊拆開,玄德看了,急來車前泣告孫夫人曰:“吳侯與周瑜同謀,將夫人招嫁劉備,是以夫人為香餌釣備也。”夫人大怒,叱從人推車直出,捲起車簾,親喝攔路徐盛、丁奉曰:“你們欲造反耶?”又把周瑜大罵一場,徐盛、丁奉只好放開把守大路。玄德一行人馬,已離柴桑較遠,心才稍寬。沿江岸尋渡,後面塵土沖天而起,周瑜引軍趕來。忽見江岸拖蓬船二十餘隻,船倉中一人綸巾道服,大笑而出,曰:“主公且喜,諸葛亮在此等候多時。”周瑜趕到江邊,山崦內一彪刀手擁出,為首一員大將,乃關雲長也。周瑜舉止失措,撥馬便走。岸上軍士齊聲大叫曰:“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威震逍遙津

  • 故事背景

建安二十年(216年),曹操威勢日甚,遂起兵西征。聽知曹操已取東川,料比來取西川,玄德驚恐,孔明曰:“今若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還吳,遣舌辯之士,陳說利害,令吳起兵襲合淝,操必勒兵南向矣。”於是令伊籍入吳。權從之,起兵攻操,取得皖城。權令呂蒙、甘寧為前隊,自與淩統居中,其餘諸將陸續進發,望合淝殺來。合淝張遼為失了皖城心中愁悶,報孫權自引兵來攻合淝。遼請李典、樂進議事,曰:“吾今發兵出迎,奮力與戰,折其鋒銳。曼成引一軍於逍遙津北埋伏,待吳兵過來,先斷小師橋,吾與樂文謙擊之。”李典、樂進領命。

  • 主要人物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

合淝之戰,縣弱無援,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且彼眾我寡,必懷貪墯。以致命之兵,擊貪墯之卒,其勢必勝。勝而後守,守則必固。是以魏武推選方員,參以同異,為之密教,節宣其用。事至而應,若合符契,妙矣夫!——《三國志·張遼》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威震逍遙津

  • 演義·張文遠威震逍遙津

呂蒙、甘寧前隊兵進,正與樂進相迎,甘寧出馬與樂進交鋒,樂進詐敗而走。孫權聽得前軍得勝,催兵行至逍遙津北,忽聞炮響,左邊張遼,右邊李典殺來。孫權大驚,小師橋已拆丈餘,張遼兵已到,淩統死戰,孫權回馬三丈餘遠,然後縱轡加鞭,那馬一跳飛過橋南。呂蒙、甘寧引軍回救,被樂進從後掩殺,李典又攔截廝殺,吳兵折了大半,淩統身中數搶,繞河而逃,呂蒙、甘寧皆死命逃過河南。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


火燒連營

  • 故事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218年)冬,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呂蒙、潘璋擒獲殺害。建安二十五年(219年)春正月,曹操病亡,子曹丕即魏王位。魏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登壇受禪稱帝,改元為黃初元年,國號魏。魏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劉備稱帝,改元為章武元年,國號蜀漢。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夏,張飛被部將範疆、張達殺害。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八月,劉備命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馬超、馬岱,助魏延守漢中。先主自引大軍七十五萬討伐東吳,趙雲為後應,兼督糧草,黃忠為前部先鋒。軍至夔關,駕屯白帝城。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春,先主從巫峽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分,七十餘里,連結四十餘寨。東吳孫權驚恐,闞澤奏曰:“現有陸伯言在荊州,此人雖儒生,實有雄才大略,不在周郎之下。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願與同罪。”於是命召陸遜。伯言至,權曰:“今蜀軍臨境,孤特命卿總督軍馬,以破劉備。”權取所佩劍與之曰:“如有不聽號令者,先斬後奏。”擇日,請陸遜登壇,拜為大都督、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賜以寶劍印綬,令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荊楚諸路軍馬。吳王囑之曰:“閫以內,孤主之;閫以外,將軍制之。”

  • 主要人物

【陸遜】本名陸議,後改名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九江都尉陸駿之子。身長八尺,面如美玉,官領鎮西將軍。

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三國志·陸遜》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火燒連營

  • 演義·陸伯言火燒連營

陸遜升帳傳下號令,諸將各處關防,牢守隘口。先主使前隊搦戰,辱罵百端。遜令塞耳休聽,踞險不出。自春歷夏,天氣炎熱,先主遂命各營,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澗,待過夏到秋,併力進兵。十數日,蜀兵懈怠。陸遜召集諸將曰:“已有破蜀之計,但瞞不過諸葛亮。天幸此人不在,使吾成大功也。”令:朱然於水路進兵,來日午後東南風大作,用船裝載茅草,依計而行;韓當引一軍攻江北岸,周泰引一軍攻江南岸,每人手執茅草一把,內藏硫黃焰硝,各帶火種,各執槍刀,一齊而上,但到蜀營,順風舉火,蜀兵四十屯,只燒二十屯,每間一屯燒一屯。各軍預帶乾糧,不許暫退,晝夜追襲,只擒了劉備方止。初更時分,東南風驟起。先主御營左屯火發。方欲救時,御營右屯又火起。風緊火急,樹木皆著。兩屯軍馬齊出,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先主遙望遍野火光不絕,死屍重疊,塞江而下。吳兵殺到,先主望白帝城方向奔走。天色微明,趙雲引軍殺入。陸遜聞是趙雲,急令退軍。陸遜大獲全功,蜀營一應糧草器仗,尺寸不存,蜀將川兵,降者無數。先帝幸得趙雲接應,就回白帝城。


白帝託孤

  • 故事背景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夏六月,陸遜大破蜀軍於䝞亭彝陵,先主奔回白帝城,趙雲引兵據守。先主嘆曰:“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今有何面目回成都見群臣乎!”遂傳旨就白帝城住紮,將館驛改為永安宮。是年,孫權稱帝,改元黃武元年,國號吳。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先主在永安宮,染病不起,漸漸沉重。自知不久於人世,遂遣使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李嚴等,星夜來永安宮,聽受遺命。

  • 主要人物

【劉備】先主至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三國志·劉備》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白帝託孤

  • 演義·劉備白帝城託孤

孔明到永安宮,見先主病危,慌忙拜伏於龍榻之下。先主請孔明坐於龍榻之側,撫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面。孔明亦涕泣曰:“願陛下善保龍體!”先主以目遍視,見馬謖在傍,令謖退出,謂孔明曰:“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畢,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詔,遞與孔明而嘆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於地曰:“原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孔明手,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王。”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罷,遂命二王拜孔明。先主謂眾官曰:“朕已託孤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又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先主又謂眾官曰:“卿等眾官,朕不能一一分囑,願皆自愛。”言畢,駕崩,時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


孔明班師

  • 故事背景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兩川之民,忻樂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米滿倉廒,財盈府庫。益州飛報,蠻王孟獲起蠻兵十萬,犯境侵掠。建寧太守雍闓,結連孟獲造反。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太守高定,二人獻了城。只有永昌太守王伉堅守。孔明入朝奏後主,自領大軍,前去征討。後主擔心,東有孫權,北有曹丕,倘若來攻,如之奈何?孔明曰:“東吳方與吾國講和,料無異心,若有變,李嚴在白帝城可擋陸遜。曹丕新敗,銳氣已喪,未能遠圖,且有馬超把守漢中諸處關口,不必憂也。留關興、張苞分兩軍救應,保陛下萬無一失。今臣先去掃蕩蠻方,然後北伐,以圖中原,報先帝三顧之恩,託孤之重。”

  • 主要人物

【孟獲】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頭頂嵌寶紫金冠,身披纓絡紅錦袍,腰繫碾玉獅子帶,腳穿鷹嘴抹綠靴,騎一匹捲毛赤兔馬,懸兩口松紋鑲寶劍。

長史費禕諫曰:“今丞相收服蠻方,何不置官吏,與孟獲一同守之?”孔明曰:“如此有三不易,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無所食,一不易也;蠻人傷破,父兄死亡,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禍患,二不易也;蠻人累有廢殺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人,不運糧,與相安於無事而已。”眾人盡服。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孔明班師

  • 演義·七擒七縱孔明班師

是日,孔明辭了後主,令蔣琬為參軍,趙雲、魏延為大將,總督軍馬,王平、張翼為副將,起兵五十萬望益州進發。雍闓、高定、朱褒各領軍五六萬,分兵三路迎戰。不幾日,孔明平三路軍馬。孟獲聽知破雍闓等,遂聚三洞元帥金環三結、董荼那、阿會喃商議,獲曰:“汝三人可分兵三路而進,如得勝者,便為洞主。”於是三人各引五萬蠻兵,依令而行。孔明破三路軍,擒孟獲。孔明喚武士押過孟獲,謂獲曰:“吾今擒汝,汝心服否?”獲曰:“誤遭汝手,如何肯服。放吾回去,再整軍馬,共決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孔明即令去其縛,賜以酒食,給與鞍馬,送出營寨。如此反覆,七擒七縱。孟獲垂淚言曰:“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宗黨人等,匍匐跪於賬下,肉袒謝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孔明請孟獲上賬上,設宴慶賀,就令永為洞主。孔明犒軍,班師回蜀。


空城計

  • 故事背景

魏黃初七年(227年),夏五月,曹丕薨,立子曹睿為魏皇帝,改元為太和元年。蜀孔明悉知,再使反間計,司馬懿削職回鄉,曹休總督雍涼軍馬。孔明聞之大喜,次日早朝,孔明出班,上《出師表》北征伐魏。孔明受詔,召喚諸將,分撥已定,又檄李嚴守川口拒東吳。蜀漢建興五年(227年)春三月丙寅日,諸葛亮率大軍三十餘萬出師北伐。曹睿命夏侯楙為大都督,調關西諸路二十萬軍馬迎敵。夏侯楙屢戰皆敗,連失三郡,逃竄羌中。孔明盡提漢中之兵,前出祁山。睿拜曹真為大都督,賜節鉞,撥軍馬二十萬,十一月出師。曹真又數敗於蜀,只得寫本申朝,乞撥援兵。睿大驚,不知所措,太傅鍾繇奏曰:“臣以全家良賤,保舉一人,可退蜀兵。”睿曰:“有何賢士,與朕分憂?”繇曰:“驃騎大將軍司馬懿也。”睿即降詔,遣使持節,復司馬懿官職,加平西都督,就起南陽諸路軍馬。司馬懿倍道而行,八日到新城,孟達措手不及被殺。撤兵長安見魏主,同張郃引兵出關迎戰。諸葛亮大驚,曰:“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誰敢引兵去守?”參軍馬謖曰“某願往。”孔明曰:“吾與汝二萬五千精兵,再撥一員上將王平,相助你去。”二人拜辭。又喚高翔引兵一萬,屯兵街亭東北列柳城,街亭有危,可引兵救之。孔明自統大軍,由斜谷徑取郿城。

  • 主要人物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懿內忌而外寬,猜疑多權變。曹操察懿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驗之,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子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明帝將終,棟樑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亁,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空城計

  • 演義·空城計驚走司馬仲達

孔明自令馬謖等守街亭去後,猶豫不定。王平使人送佈置圖本至,孔明視之,大驚曰:“馬謖無知,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急喚關興、張苞各引兵三千,投武功山小路。又令張翼引軍修理劍閣。密傳號令,大軍收拾行裝,以備起程。差人分路報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民皆入漢中。孔明分撥已定,引五千兵退去西城搬運糧草。忽然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往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殺來。孔明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司馬懿引大軍到城下,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一童子手捧寶劍,右一童子手執麈尾。懿看畢大疑,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吾兵若進,中其計也。速退。”於是司馬懿兩路兵盡皆退去。


秋風五丈原

  • 故事背景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春二月,孔明引兵三十四萬,令姜維、魏延為先鋒,分五路而進出祁山伐魏。司馬懿聚集各處軍馬四十萬,令夏侯霸、夏侯威過渭水安營,郭淮總督隴西軍馬據北原下寨,深溝高壘。期間小有戰鬥,蜀皆勝。司馬懿堅守拒不出戰,進入相恃。孔明在祁山,欲為久駐之計,令蜀兵與魏民相雜種田,軍一分,民二分,並不侵犯,魏民皆安心樂業。魏眾將擔心孔明此舉為國家大患,俱請出戰。司馬懿中伏上方谷,險些丟命,損兵折將,逃回渭水北岸,燒斷浮橋。懿傳令:“渭南寨柵已失,諸將如再言出戰者斬。”眾將聽令,據守不出。孔明自引一軍屯五丈原,累令人搦戰,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幗並婦人縞素之服,盛於大盒之內,修書一封,遣人送至魏寨。懿看畢,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視吾為婦人耶!”即受之。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鞠躬盡瘁

使者辭回,見了孔明,具說懿受了巾幗女衣,並不嗔怒,只問丞相寢食及事之煩簡,絕不提軍旅之事。某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彼言:“食少事煩,豈能長久?”孔明嘆曰:“彼深知吾也!”主薄楊顒諫曰:“今丞相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豈不勞乎?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託孤之事,惟恐他人不似吾盡心也!”眾皆垂淚。自此孔明自覺神思不寧。

  • 主要人物

【諸葛亮】為國相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三國志·諸葛亮》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秋風五丈原

  • 演義·五丈原將星隕落

是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文,謂姜維曰:“吾命在旦夕矣。吾素諳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引甲士,執皂旗穿皂衣,環繞帳外。吾自於帳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一紀,如燈滅,吾必死矣。”姜維領命。司馬懿察覺孔明病危,令夏侯霸引兵去五丈原哨探。孔明在帳中祈禳已及六日,主燈明亮。忽聽寨為吶喊,魏延飛步入告: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孔明棄劍而嘆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請罪。姜維入賬,直至孔明榻前問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死。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吾書。切勿輕忽!”維拜受。孔明又喚馬岱入賬,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少傾,楊儀入,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囑曰:“吾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汝與臨陣,方開此囊,自有斬魏延之人。”孔明一一調度已畢,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蘇,連夜表奏後主。後主聞奏大驚,急命尚書李福,星夜至軍中問安,兼詢後事。孔明流涕曰:“吾死後,公等宜竭忠輔主,國家舊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輕廢。吾兵法皆授與姜維,他自能繼吾之志,為國家出力。”孔明強支病體,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回到帳中,病轉沉重。乃喚楊儀分付曰:“吾死之後,緩緩退兵,不可急驟。姜伯約智勇足備,可以斷後。”又令取文房四寶,手書遺表,以達後主。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孔明口中唸咒,不省人事。忽尚書李福又至,見孔明昏厥,口不能言,乃大哭曰:“吾誤國家之大事也!”須臾,孔明覆醒,見李福立於榻前,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公琰之後,費文偉可繼之。”福曰:“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時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壽五十四歲。


三分歸晉

  • 故事背景

魏景元四年(263年)秋七月初三日,領兵十萬伐蜀,鄧艾在隴西,亦受伐蜀之詔。姜維在沓中,聽知魏兵至,維引兵迎之,傳檄廖化、張翼、董厥提兵接應。蜀軍敗。鄧艾暗渡陰平,引兵直抵成都。十二月初一日,後主領眾臣出城投降。蜀漢炎興元年(263年)亡。

魏鹹熙二年(265年)十二月甲子日,魏帝曹奐親捧傳國璽,立於壇上。請晉王司馬炎登壇,授與大禮,奐下壇具公服立於斑首。魏遂亡。司馬炎稱帝,國號晉,改元為泰始元年(265年),大赦天下。

  • 主要人物

【司馬炎】字安世,司馬昭長子也。寬惠仁厚,沈深有度量。——《晉書·司馬炎》

【曹奐】字景明,武帝孫,燕王宇子也。恭己南面,宰輔統政,仰遵前式,揖讓而禪,遂饗封大國,作賓於晉,比之山陽,班寵有加焉。——《三國志·曹奐》

【劉禪】字公嗣,先主子也。任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後。——《三國志·劉禪》

【孫皓】字元宗,權孫,和子也。皓以淫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三國志·孫皓》

郵覽三國·演義歷史故事

三分歸晉

  • 演義·降孫皓三分歸晉

晉太康元年(280年)十一月,晉主司馬炎,命鎮南大將軍杜預為大都督,引兵十萬出江陵;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出塗中;安東大將軍王渾出橫江;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各引兵五萬,皆聽杜預調用。又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戰船數萬艘。吳天紀四年(280年)吳主孫皓降。吳遂亡。自此三國歸於晉。——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